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潮声丨你们说的“天坑”专业,我偏要往里跳

日期: 来源:浙江日报收集编辑:浙江日报

潮新闻 执笔 王雨红 梁亮

7月19日,浙江高考普通类第一段平行志愿投档线出炉,考生们将陆续收到通知书。

“天坑专业”,这个在报考志愿时的热门话题,再度引发关注。

多年以来,所谓的“天坑专业”几度反转变化,可总有一批批年轻人选择入坑。

大家不禁好奇,是哪些人正在往“坑”里跳,那些已经入了“坑”的,现在过得好吗?我们找了几位年轻人,不妨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图源 视觉中国

有人另有算盘,有人出于无奈

“有人说这是个‘坑’,但我觉得能跳出来。”看到投档线,傅安知道,自己的成绩足够拿到所填学校法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了。

尽管从小电视剧里光鲜的律师形象,是傅安对法学的第一印象,可选择这个很多人眼中的“天坑”专业,她却完全是出于现实考量:法学专业方便考公,毕业后在体制内工作相对比较稳定,而且法学专业性强,不容易被取代。

“入坑”,有人是傅安这样为了未来精打细算,还有人,则属于无奈。回想起当年入“坑”的经历,罗皓翔就说自己是被逼无奈——为了能入一个好大学,他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12年前,他卡着录取分数线,进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然后被调剂到了因为报考人数最少而录取分数线最低的数学专业。“这比现在所谓的‘生化环材’四大天坑还要不受待见。”罗皓翔说。

如何证明?学生们用脚投票:大二时,学校允许转专业,班级30人转走了12人。但即便“天坑”如此,罗皓翔和剩下的同学们,还是凭借着这个专业,找到了工作。

志愿,让“爱”作主

陈雨薇也在今年“跳坑”了。

今年全国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开放当天,陈雨薇打开电脑,将早已梳理好的80个专业导入其中,志愿那栏,有一半都是新闻类专业。面对网红博主“劝人不要报考新闻学”、新闻学是“天坑专业”等言论,屏幕前的陈雨薇似乎并没有很在意。

因为这个“坑”,陈雨薇和父母没少争执。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是陈雨薇的目标,她有个记者梦,平时只要有时间就会练习写作、摄影,毕业后想找一份新闻相关的工作。而另一边,父母则希望女儿填报一个“实惠”的专业,比如师范、金融类等,他们认为这些专业就业前景好,以后会更加安稳。

尽管心里有些不乐意,陈雨薇的父母还是很开明,最终决定尊重女儿的想法。

今年大三的严鑫就读于湖州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刚进大学的时候,同学们私下没少“吐槽”:材料力学、制造工艺学、机械原理……从课程来看,学成后去工厂拧螺丝不成问题。

玩笑归玩笑,严鑫倒不觉得他在“坑”里。在他眼里,男孩子爱机械,就像女孩子爱逛街。受父母的影响,严鑫从小就爱做手工,后来在电视上看了纪录片《大国工匠》,更加坚定了他从事机械这行的决心。“如果以后能参与国家重点工程,那该多光荣啊。”

研究院在实验室做实验(图源视觉中国)

同样因为热爱,陈新佳妮从一个“坑”跳入了另一个“坑”。本科到博士,陈新佳妮学过化学和生物,“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专业她占据了一半。毕业后,她来到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从事生物化学相关工作。

回想起填报志愿那会儿,陈新佳妮的很多同学都报考了金融专业,因为他们觉得从事金融相关工作待遇好。“亲戚朋友知道我选择化学专业后,也会担心以后的就业问题。”陈新佳妮说,但她觉得化学很有趣,新型药物的研究、新材料的发现、新能源的挖掘等都离不开化学。

这段时间,陈新佳妮正和同事打造细胞车间,用于干细胞研究。未来,她想研发用于人体组织修复的新材料,为生物医疗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关于“天坑专业”的讨论,三年前的那次分外热闹。

2020年,湖南农村留守女孩钟芳蓉,以676分的高分报考了北大考古系。很多网友表示不理解。“好不容易上了北大,为什么不选个热门的专业”“到就业的时候就哭了,分分钟教你做人”……如此声音,不绝于耳。

三年过去了,7月初,潮新闻记者联系到的北大相关老师说,和当初填报志愿时一样,钟芳蓉对梦想的坚持也很坚定。去年,她还回到高中母校宣讲,以自己的学习经验鼓励学弟学妹们。“我希望能成为像‘敦煌守护人’樊锦诗这样优秀的考古学家。”

钟芳蓉是幸运的,她敢于选择自己心中所爱,这份热爱是她前行的动力。

钟芳蓉(图源网络)

变来变去的“坑”,让人说不清

刚从北京一所985、211高校金融系毕业的何钟予,在今年的毕业季迷失了方向。当年高考,很多人都认为金融专业前景好。可何钟予近来投了100多个金融相关岗位简历,陆陆续续收到过一些offer,但都是小公司,还有一家甚至有很多法律诉讼,连面试官都告诉她,公司最近一直在下滑状态。

好在面对未来,何钟予没有很悲观,她相信每个行业都有值得热爱的理由。何钟予期待终有一天,“待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

有人说,选专业就像是一场赌博,有人赌赢了,但也总有输家。你看,有的人在“坑”里过得挺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还有的人在“坑”里一边迷茫,一边试图与自己和解。

曾任普林斯顿大学和布朗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后、目前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实验室做访问教授的叶晓阳,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追逐热门专业的情况,是一个专业选择上的误区。所谓的好坏专业,其实并没有一个大家普遍承认的标准,即便目前普遍使用的就业率等等标准,也只能说明其目前的就业情况,几年后的就业前景,甚至几十年后的发展前景,其实并没有人能说清楚。

图源:视觉中国

“天坑”,这个热门词需要冷思考

“天坑专业”,这个热门词,真的经得起推敲吗?

其实两年前,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邓红兵就公开发文,为“天坑专业”正名——

“什么专业都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学习,工作,没有轻松的,当你看到一个职业说薪水高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他们背后的付出。”

“高等教育不是叫我们谋生,而是教我们创造生活。”

“如果我们都放弃了基础学科或者所谓的天坑专业,国家怎么进步呢?”……

大家判断一个专业,是不是“天坑”,往往以就业为导向。近年来,就业观念和专业选择观念比起过去要更加现实甚至功利,对专业的评价也多了几分苛刻。

就拿严鑫和同学们眼中的“天坑”机械专业来说,其实是就业的“香馍馍”。

“这是我们学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每年相关企业都会来该专业招人,学生根本不用愁工作问题。”湖州学院招就处处长孙计萍说,现在很多专业也在迎合时代需求,大部分课程都和先进智能制造有关。

“我们要从不同维度看待这问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物技术与医药研究所副所长、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章真说,如今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所谓的“天坑专业”需求越来越大,比如“生化环材”、数学、物理等,从事该领域的人才往往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可以说,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是在为未来“筑基”。

如果一个学生选专业不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不认真考虑兴趣、特长、能力和对未来的规划,就不可能找到⼀个属于自己的“好”专业,毕竟,大学的专业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未来几十年从事的职业,相比总在变化的专业前景,可能遵循内心,踏实勤奋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什么专业才叫“高性价比”,这很难评判。因为这个世界,总有人在为爱奔赴。或许,“再冷”的专业,有了热爱也会沸腾起来。

(文内部分为化名)


相关阅读

  • 我市第一封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送达

  • 7月19日,今年我市第一封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送达,收件人是来自株洲市二中的邓薛彤。她说,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邓薛彤收到了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受访者供图邓薛彤的妈妈薛佳说
  • 考上清华北大的镇中毕业生,接受采访时说了什么

  • 高分考生多,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多,高考出分以后,“镇中现象”总会引发大家新一轮讨论。每一年,我们都会采访部分优秀毕业生,今年,我们又一次约访了镇海中学的几名“大神”,不同的是
  • 在甬本科院校普通类一段招生满员

  • 7月19日上午,2023年浙江高考普通类第一段平行志愿正式投档。记者从在甬各高校了解到,宁波各校深受考生和家长青睐,优秀考生积极报考宁波高校,本科院校均完成普通类一段招生计划,
  • 【寿光】“进口媳妇”玛利亚和她的“国产老公”

  • 寿光融媒讯(记者王静)一个地地道道的寿光小伙范宸恺,一位来自乌克兰的“洋媳妇”玛利亚,小两口经常在抖音上发布一些小视频,记录着在寿光的幸福点滴……夫妻俩配合默契,深得粉丝们
  • 做人的三大忌讳(精辟)

  • 常言道:“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人”字好写,做人不易。一个人的成功,三分靠才华,七分靠做人。会做人的人,审时度势,能有效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不会做人的人,稀里糊涂,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潮声丨你们说的“天坑”专业,我偏要往里跳

  • 潮新闻 执笔 王雨红 梁亮7月19日,浙江高考普通类第一段平行志愿投档线出炉,考生们将陆续收到通知书。“天坑专业”,这个在报考志愿时的热门话题,再度引发关注。多年以来,所谓的“
  • 合肥加强城市照明调控“让电于民”

  •   本报讯 随着夏季用电需求高峰期的到来,合肥市城乡建设局专门组织开展了2023年合肥市城市照明节能调控演练,同时要求加强全市照明行业节约用电科学用电管理,全力保障民生和
  • 廊坊市北三县一体化发展促进会成立

  • 7月19日,廊坊市北三县一体化发展促进会成立。市委常委、副市长韩世春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以举手表决形式审议《促进会章程》《会费标准及收支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通
  • 上半年安徽外贸进出口达 3775.5亿元

  •   季度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上半年安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10111家;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合计出口219.3亿元,同比增长51.7%……7月19日,记
  • 海门银发人才工作站汇聚乡村振兴“银”动能

  • “有困难,就找‘林导师’,这是我们驻村书记的共识。”南通市海门区正余镇瑞丰村驻村第一书记蒋明伍感慨道。2020年5月,该村与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党支部签订了党建联盟协议,在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