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姚娟:用匠心托起折翼者的希望

日期: 来源:民政部收集编辑:民政部

  因先天或意外,许多人肢体落下残疾,心灵受到创伤。

  一个合适的假肢、矫形器可以为这些折翼者插上翅膀,助其重拾生活勇气、勇敢追逐梦想。

  在扎根一线假肢、矫形器临床装配和设计研究工作的24年时间里,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北京辅具装配部技术主任姚娟凭着一颗匠心、靠着一双巧手,托起几千名残疾人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日前,她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一打交道就是一辈子”

凭借专业精神

赢得残疾人信赖

  “发个照片,我看看如何调整一下。”“可以在戴假肢的时候,垫块软布。”姚娟不时接到患者的来电,询问假肢调试等问题,她一一耐心解答,给出专业意见。

  “这些患者的假肢最初都是我设计和安装的。配戴久了,哪里需要调整,他们都会给我打电话。”姚娟告诉记者,很多患者一联系就是十几年。

  汶川地震中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王磊至今仍然与姚娟保持着联系,他亲切地称姚娟为“姚阿姨”。

  王磊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桔柑镇人,当年12岁的他为了救同学,左腿被学校倒塌的围墙砸成粉碎性骨折,不得已进行了截肢手术。

  2009年,王磊来到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接受治疗。小英雄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姚娟和同事们。她们悉心照顾王磊的日常生活,根据其身体发育、康复训练及日常活动需要,制订康复治疗计划,装配假肢关节和假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王磊的步态和行走功能得到明显提升。

  考虑到王磊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假肢需要不断调适,他出院后,姚娟时不时给王磊父亲打电话询问假肢配戴情况。“他们能自己调的,我打电话指导;不能自己调的,就让他们把假肢寄过来,我们调。”姚娟说。

  在辅具的支撑下,王磊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如今在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

  不只是假肢问题,每当工作生活上有什么问题,王磊都会给姚娟打电话倾诉,还会贴心地提醒姚娟多注意休息、保重身体。他们已不是简单的假肢装配技师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更多地像是朋友、亲人。

  姚娟的专业服务获得了患者的信任、青睐。患者从四面八方来到北京,让其团队提供装配服务。

  “与服务对象一打交道就是一辈子,这是他们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技术,加强服务,方能不辜负患者的这份信任。”姚娟说道。

“让假肢有生命、有温度”

锻造过硬技术

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在很多人看来,假肢是冰冷的、没有生命的,只起辅助作用。但我认为,假肢与残疾人的生活紧密相连,残疾人只有把假肢当成身体的一部分,才能更好地提升生活质量。”姚娟告诉记者。

  但要做到这一点,先决条件是假肢与残肢完美结合,而这却是一个难度颇高的技术活。

  接受腔(假肢与残肢直接接触的部位)太大,犹如“小脚穿大鞋”,不仅走起路来不稳,还会发出响声;可如果太小,那又是“大脚穿小鞋”,会把残肢磨得肿痛。

  每个残疾人残肢情况不同,接受腔根本没有固定的标准,到底合不合适,全看技师的经验和技艺。

  假肢制作和装配涉及生物力学、人体解剖学和工程学等学科。姚娟坚持将国际先进的假肢矫形技术运用到临床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假肢制作和装配经验。

  “年龄、性别、残肢形状等决定了接受腔的着力点在哪里。”姚娟一边画一边向记者解释接受腔的制作原理。

  “您在假肢技术上是如何做到得心应手的?”面对记者的提问,姚娟这样答道:“临床技术上的精进没有捷径,只能在一个一个辅具装配实践中钻研技术、积累经验。”

  令姚娟记忆深刻的是为一位高姓患者设计和装配假肢的经历。高姓患者为高位截肢,导致残肢短,并且形状为倒三角,有大面积植皮。业内人都知道,这种情况为患者装配假肢非常有难度。

  “这假肢是怎么配的,穿起来这么疼。”患者的初次反馈让姚娟内心觉得非常亏欠。她一边安慰患者,一边重新取模、精心微调,重做了3次才让患者觉得合适。

  为其装配假肢后,姚娟鼓励患者加强康复训练,帮助他更好地适应配戴假肢走路。她的努力、专业最终获得患者的认可。

  在20多年的从业经历中,姚娟深知,假肢技术与残疾人的生活质量紧密相连。她不断攻克技术难关,解决行业难点问题。

  姚娟刚入行时,假肢制作材料多为皮料、铝架和木头,用其制作的假肢不仅笨重,而且不透气,使用起来不方便。

  在中国假肢矫形技术专业学校,姚娟受教于德国假肢矫形专家,除了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外,她还了解到,树脂、发泡剂及板材等材料的应用能让假肢更轻便、更舒适。

  然而,1998年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国内这种专业材料极为匮乏。在同事的帮助下,姚娟跑建材市场、联系化学专家,经过上百次实验,终于调配成功制作假肢和矫形器的材料。

  回想20多年的经历,姚娟感慨过程虽然艰辛,但充满创业激情。令她欣慰的是,假肢技术的进步,让残疾人可以自信地走在人群中,奋斗在岗位上,让他们获得生命的尊严。

“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更重要”

倾注大量心血

推动行业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如今,姚娟把大量心血放在假肢、矫形器从业人员的培养上。

  “从与患者聊天的技巧到取型、建模、组装、对线等各个流程,姚老师都手把手教学。”师从姚娟10年,徒弟杨小晶受益匪浅,已成为单位的骨干技术力量。

  为了让年轻人快速成长,姚娟定期在部门组织交流活动,让他们分享装配案例,分析假肢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处理方法和心得体会。杨小晶告诉记者,这种教学方法虽然看似占用了大量时间,却为临床工作提供了鲜活的案例,指导性很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技术上的传承外,姚娟的学生在为残疾人服务的职业价值理念上受教更深。

  初次装配假肢的患者,大多刚经历重大变故,在情感上无法接受身体已不健全的现实,难免情绪激动,语言不太友好。而在学生眼中,无论服务对象提出多少要求,甚至发脾气,姚娟都能和风细雨、耐心劝导。

  姚娟经常对年轻同事说:“服务对象遭遇这么大的人生坎坷,将心比心,我们要多理解,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在他们回归正常生活的路上帮一把。”

  在姚娟的影响下,团队里的年轻人不仅服务患者更有耐心、更有爱心,重要的是能够坐住冷板凳、专心搞技术。

  近年来,姚娟还带着团队把先进的经验输送到同行中,通过现场施教、技术讲座、传帮带等活动,先后培养假肢矫形器技师、高级技师30多名。

  不仅如此,姚娟还被派遣到蒙古国进行辅具专业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援,为当地贫困残疾人装配假肢300多具,为当地组建康复辅具装配中心贡献力量。

  “如果没有行业标准,辅具和矫形器的质量水平就无法界定,广大残疾人辅具装配效果就谈不上保证。”姚娟深知,假肢和矫形器行业的健康发展既需要高技能人才,也需要行业标准。

  在行业专业组织的牵头下,姚娟与多家假肢、矫形器装配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开展技术交流合作,编制了《假肢配置服务》《残肢功能训练》两项标准,为假肢、矫形器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标准和规范。

  在“智能假肢膝关节”“下肢残肢训练系统”等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的重点实验和“假肢矫形器的个性化设计与增材制造应用示范”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姚娟积极参与,探索行业前瞻技术。

  “比起个人的成长,假肢、矫形器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更重要。”姚娟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自己将继续为假肢、矫形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社会报》

记者:张晶晶

相关阅读

  • 科学康复治疗 助力脑卒中患者重获健康

  • 51岁刘女士于3月中旬突发脑干出血,病情稳定后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日常生活全在床上,给患者及家属身心带来极大负担,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刘女士来到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
  • 供暖管家温暖万家—顺安热电与残疾群众心贴心

  • 全国“助残日”期间,区残联联合顺安热电帮助困难残疾人家庭维修改造供暖设施,同心把温暖送到残疾人的心坎上。这份贴心的温暖送到30户残疾人家庭。今年以来,区残联落实“迎着困
  • 用心用情托起残疾人的美好生活

  •   慈善公益报(楚璐璐)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在京联合发布《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
  • 景谷县医联体专家下基层为群众送健康

  • 近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医共体总医院联合上海华东医院援景医疗队到勐班乡开展巡回义诊和学术讲座。义诊现场,专家热情认真地为前来就医的患者进行诊治,认真聆听患者病情陈述、
  • 消除残疾人就业的“隐形门槛”

  •   岳燕云  近日,石榴云/新疆日报报道一则消息:截至5月15日,新疆就业年龄段残疾人29.76万人,已就业18.16万人,就业率61.02%。就业率61.02%的背后尽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用人单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亮相德城

  • 工作人员介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使用方法。记者石秀秀摄“这里可以投放电池、指甲油等家用化学品,过期药品可以放进那个口。”5月29日,在德城区佰利金湖城小区,德城区城管局工
  • 网络投资被骗后 她先当“卡农”又做“卡商”

  • “我知道他们做的都是违法犯罪的事,我也曾是受害者,可想起自己被骗的钱,就不管不顾了。”正在等待法律制裁的葛某,说起过去几年从“卡农”到“卡商”的经历,后悔不已。  为斩断
  • 历史性突破!张之臻拿下大满贯正赛首胜

  • 5月29日,2023年法国网球公开赛正赛迎来第2个比赛日,3位中国男单选手集体亮相,创造了中国男网的历史时刻。张之臻在当天的比赛中战胜对手,成为首位在法网男单正赛取胜的中国大陆
  • 盛夏将至,在家中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 夏天气温高、湿度大,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一旦食物储存、加工不当,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那么怎样预防食源性疾病呢?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一食物要煮熟煮透,隔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