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村道平坦整洁,一排排农房错落有致,一簇簇鲜花清香四溢,一片片产业基地蓬勃发展……7月5日,走进淮安市淮阴区长江路街道三朱村,特色产业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形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环境美了,道路宽敞了,产业发展了,文化广场热闹了,村容村貌大变样,这一切得益于村两委积极探索三资管理有效途径,实现了‘产业强村+富民惠民’双促双赢”。三朱村党总支书记费禹博说。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一直都是群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长江路街道三朱村立足三资管理,在资源开发、资产盘活、资金使用上很下功夫,积极探索资金集约利用,整合村域资源,盘活闲置资产,逐步形成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推动了集体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同频共振。
盘活资产资源,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
三朱村以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多措并举破解增收难题。充分利用区位、人才、土地等优势资源,盘活资产资源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积极发挥三朱村创业园、三朱商会、农产品交易疏导点和汽车服务疏导点的作用,助推产业提档升级。其中三朱村企业创业园涉及包装、印刷、家具等各类企业,正在逐渐形成产业集群态势,目前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年纳税额达到70多万元;借助邻村徐梅、果林的地理优势,联合研发辣椒酱、萝卜干等农产品,打造“三朱菜园”品牌,带动当地辣椒、草莓等农业产业发展,可为村集体每年增收20余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585.25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523.92万元,在全区259个村居中位列第一。
凝聚党群合力,提升基层治理“新成效”
三朱村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揽,以党群服务中心“磐石行动”为切入点,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治中心、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阵地,推进网格党组织和社会治理网格“两网融合”建设,实施“精网微格”,建好“我是党员有事找我”微信服务群,抓好“三分队”(党员先锋队、民兵突击队、青年志愿队)建设,开展党员带头服从大局、带头创业致富、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尊老爱幼、带头美化庭院“五带头”工作,积极推行党员责任区和党员积分管理,发挥党员中心户作用,开展“联系不漏户、党群心贴心”活动,骨干党员每人联系5-10户群众,实行“红色代办”,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通过搭建“一室一站一课堂”(即妇女徽家和美议事室、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家长学校课堂)协商议事平台,组织开展协商议事活动6场、矛盾调解活动20余次,有效推动党建网、治理网、服务网多网合一,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亮点”。其中“我为留守和困境儿童办实事”获评淮安市优秀妇女议事案例。
聚焦民生福祉,唱响为民服务“重头戏”
今年以来,三朱村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农家书屋、党小组之家、幸福文化广场等阵地,组织开展“二十大”的主题宣讲、普法宣传、移风易俗、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90余次,惠及群众5000余人;主动承担“女性安康保险”综治保险”“福村宝”农村医保”保险项目20%的费用,累计20.7750万元;给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放500元尊老金,累计21.0500万元;对本村参加医保的村民每人补助50元;在农产品交易疏导点为贫困村民无偿提供30多个摊点进行交易;为本村新入学的 22 名大学生和41户村内关爱家庭送去圆梦助学金等一系列惠民实事。2023年,三朱村获评“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区暑假教育爱心辅导工作站“优秀村办站”等殊荣。(胡业石 葛振 刘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