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央视CCTV-4《走遍中国》栏目,打造的纪录片《泱泱淄博》上集《手造奇》,独具特色的“淄博手造”惊艳亮相!
泱泱淄博——手造奇
“手造”中的淄博记忆,是窑中燃烧的陶琉之火、是雕刻瓷器的叮当回响、是软陶泥塑的市井百态、是灯工技艺的巧夺天工、是鼻烟壶里的大千世界、是铁壶上的悠悠齐风。淄博手造,于历史中传承,于岁月中沉淀,是繁华巷口间的一抹宁静,是城市烟火中的一方情怀。
节目邀请的三位推荐官来到淄博小虾米软陶艺术馆、领尚琉璃文化创意园、颜神古镇、淄博市博物馆等地,欣赏淄博软陶、淄博琉璃、鲁派内画、淄博刻瓷、龙泉铁壶,参与这些精美淄博手造的制作,展现淄博超凡的非遗技艺。
软陶艺术起源于面塑和泥塑,具有独特的延展可塑性,手工艺人借助它打造极致的文创作品,讲述动听的淄博故事。
将古画从二维到三维实现空间变换,恍若千百年的画中境重现眼前;将淄博烧烤从餐桌搬到展馆,淄博小虾米软陶工作室紧跟市场潮流,不停琢磨着新点子。
这独特的琉璃烧烤大餐有没有让您垂涎欲滴呢?真没想到,用琉璃制作出来的烧烤,被“撒”上了白芝麻、孜然粉和辣椒粉,颜色鲜亮充满光泽,仿佛香味都飘出来了~
据史料记载,淄博自唐代开始批量生产琉璃,到明代已初具规模,成为中国最早出现琉璃批量生产的地方。琉璃因火而生,因火而溢彩,彰显着人类对火与自然界材质的驾驭达到了极高的地步。
刻瓷,顾名思义,就是运用特制刀具在烧制后的瓷面上进行雕刻的技艺。刀为笔、瓷为纸,这是瓷器上的刺绣。刻瓷,集陶瓷篆刻、书画印等技艺于一体,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这种绘画与錾刻共融的制作工艺,有独特的艺术语言,被誉为“世界文化丛林中的奇葩”,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传统工艺。
以刀为笔,将书画刻制于陶瓷器物之上,瓷器坚硬又易碎,匠人们凭借智慧和匠心,勇敢地挑战这不易驾驭的素材。他们的刻刀行云流水,娴熟地在瓷器上勾勒出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纹饰,凝聚着执着和创新的意志将这门传统艺术代代相传。
淄博刻瓷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1776年),最早实物资料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的乾隆41年所制宋定窑、汝窑名瓷器皿。及至清末,刻瓷工艺仍很发达,而且出现了华法、朱友麟、陈之光等一批著名刻瓷艺人,其作品被视为珍品,宫中达官无不争藏之。现可查的有史料依据的传承关系,自清代至今已达五代。清王朝灭亡后,刻瓷工艺从宫廷走向民间,民国初期仍盛势不减。上世纪五十年代,刻瓷工艺首先在北京进行恢复,七十年代传入山东。
淄博是著名陶瓷产区,有丰富的陶瓷资源和诸多绘画人才。上世纪七十年代,淄博开始重视对刻瓷工艺进行研究、挖掘和开发。由淄博瓷厂委派张明文、刘瑞云赴青岛学习刻瓷技艺并率先成立刻瓷小组,此后博山陶瓷厂、淄博美术陶瓷厂相继建立刻瓷小组或指派专人开展刻瓷技术实践与研究。淄博刻瓷应运而生。
齐风悠扬、淄水汤汤,
岱青海蓝间沉淀着文化,
一陶一瓦里埋藏着故事,
淄博手造从悠悠岁月中走来,
开始演绎新的传奇。
来源:淄博交通音乐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