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这首歌时刻萦绕在李晓玲的耳边。
有人问李晓玲,“你抛家舍业是为什么?”李晓玲说:“我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建党百年之际,拿什么奉献给党?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历经沧桑走过百年,作为渺小的我来说,援疆就是我向党表达感激感恩之情。”
在2021年10月,建党百年之际,李晓玲毫不犹豫报名支援边疆,2021年11月4日,她毅然离开70多岁多病的母亲,离开正值初三中考之际的女儿,带着组织的嘱托,亲人的叮咛,离开淮安,踏上遥远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法治兵团”“法治六师”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始终践行“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的灵魂拷问。
推进工作坚实有力。在兵团六师司法局挂职普依科副科长期间,她能够迅速适应工作节奏,全程参与冬季法治大培训,与学员同学习、同吃同住。多方沟通协助法治文化主题公园项目落地。撰写《春风十里不如送法给你》等多篇稿件分别被“法治六师”、江苏省司法厅内网采用。在疫情形势严峻时,主动报名参与社区疫情防控,下沉军垦新都小区12栋楼担任单元长,每天起早贪黑楼上楼下递送物资、组织核酸检测等,那可是老式楼房,她挨家挨户走访60周岁以上的住户及困难群众,嘘寒问暖,帮助居民买菜送药,受到六师五家渠市委组织部的高度肯定。记得有一户哈萨克族佳米家,女主人因丈夫车祸去世独自一个人带着三个娃,每天思念丈夫过度让她很是心疼,经常关心和照顾她,并与她们家结下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她为孩子们买好吃的、买玩具、还有买学习用品,在返程之前,哈萨克族老乡用传统的小吃、手抓羊肉等最高礼仪接待了她,她们依依惜别,她与这家哈萨克族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兵团司法局培训援疆干部期间,表现突出,给兵团干部和职工留下了深刻印象。
工作讲求创新。积极参与“12·4”国家宪法日、“3·8”民法典宣传月、法治大宣讲等主题宣传活动,特别是“4·15”国家安全日宣传期间,积极筹划师市中小学生云游六师检察院青少年法治宣传基地,网上云游参观展馆人数近4万人;先后为红旗农场和奇台农场中学生以广播的形式讲授民法典,受到师生热烈欢迎。到海拔3000多米的边远连队,现场为职工群众讲授一堂别开生面的普法课,很受当地职工群众喜欢,纷纷向她咨询法律问题。创新新媒体方式,协助“六师普法”抖音直播落地生根。
传帮带成绩突出。与原单位积极交流,互通有无,把江苏的“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和“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办法及依法治省(法治督察等)工作方法借鉴到师市,将“法治六师”推上新台阶。经持续沟通交流,促成淮安市淮阴区司法局、淮安市守护花开巾帼律师公益联盟分别与师市司法局签署为期5的战略合作协议,2023年2名六师五家渠市司法局选派2名干警到淮阴区司法局跟班学习,李晓玲全力做好交通、住宿等服务保障,为师市司法行政人才培养作了突出贡献。
返岗依然援疆。“一年兵团人,一世兵团情”。回到家乡后,继续宣传推介师市,促成淮安市法治共创文化发展中心与师市司法局签订战略性协议;促成师市司法局一行5人赴淮阴区学习交流等。2023年9月,牵头组织淮安市守护花开巾帼律师联盟潘虹主席一行7人开展“万里送法进天山 兵地携手护花开”暨与困境儿童结对认亲活动,期间促成江苏引航律所与塞北律所等3家律师事务所签订战略性协议。活动期间,共开展12场普法活动,普法受益职工群众、中小学生达1.3万人,与12名哈萨克族困境儿童结对认亲,赠送书包等文具。
李晓玲一直践行着离疆还是兵团人,心系兵团六师,为师市法治建设不懈努力,积极奉献,以兵团精神、老兵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使两地法治建设特别是兵团法治建设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融媒体记者: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