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舆情关注:暴雨中坚挺的古建筑 副标题

日期: 来源:文旅中国收集编辑:文旅中国

7月30日至8月1日,京津冀迎来强降雨天气,引发大规模的洪涝灾害。此次强降雨受灾面积大,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网上对于此次暴雨的关注和讨论也不断增多,一些关于古建筑的网络谣言也随之发酵。诸如卢沟桥坍塌;故宫600年不积水,此次积水系排水系统有问题等信息,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随后,新京报记者与丰台区核实得知,坍塌桥梁并非卢沟桥,系旁边的小清河桥;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接受北京新闻广播采访,对故宫积水相关谣言进行辟谣。随着官方媒体相继下场辟谣,相关谣言引发的舆情影响得到缓和。

图源:网络   

一、舆情统计与走势分析

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舆情监测系统,以 7月31日0时至8月3日14时为周期,检索“暴雨、卢沟桥倒塌、故宫积水”等相关关键词发现,舆情在8月1日10时左右迅速攀升并达到最高点, 此后舆情经历大幅度的下降,于8月2日舆情渐趋平缓,8月3日,舆情热点下降之后又掀起2次较高的峰值。总体而言,舆情关注热度起伏较大,舆情事件经历一次较大的发酵之后,后续的舆情波动依旧不断。

图:舆情走势图

7月31日,关于卢沟桥坍塌和故宫积水的谣言传出,舆情开始扩散。31日,网络传出持续强降雨致卢沟桥坍塌的消息,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经证实卢沟桥并未发生坍塌,#卢沟桥未坍塌#迅速成为微博热搜。一张“故宫六百年来从未积水,经过现在更加科学的排水措施,终于积水了!”的图片在网络上热传。同时,短视频、微博平台上也出现不少短视频拍摄故宫慈宁宫暴雨时积水的画面,对故宫的排水系统功能提出质疑,话题#故宫辟谣600年不积水#迅速登上了热搜。这两条舆情,迅速引发广大网友热议,舆情快速发酵,网络平台上迅速形成关于“卢沟桥未坍塌”、“故宫慈宁宫积水”、“故宫600年不积水”等热议话题。当日,新京报记者和北京新闻广播迅速反应,通过新闻报道,分别对卢沟桥坍塌和故宫积水相关谣言进行辟谣,给出了官方、可信的回答。经过一晚的发酵,舆情事件于8月1日10时左右达到舆情的制高点,实时监测信息量达到233条。光明网、环球网、中国青年网、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也陆续发布新闻报道,对事件进行了澄清。8月2日,舆情经历大幅下降的同时渐趋平缓。8月3日,随着话题#暴雨下故宫排水系统如何运行#和#故宫辟谣600年不积水#热度再次上升,舆情仍有两次较小幅度的热度回升。

截止8月3日14时,舆情已大幅度下降,相关舆情信息总量共计2702条,包括客户端2266条,微博203条,微信132条;客户端信息量占比为83.86%,微博信息量占比为7.51%。互动声量为663.87万,影响力值为7450.26万,说明此舆情事件,大众的参与度较高,有一定舆情影响力。 

图:互动声量与影响力值

本次卢沟桥和故宫积水的谣言事件,试图将倒塌的小清河桥说成卢沟桥;借故宫积水的照片和视频,诿过于新中国成立后对故宫的改建“破坏了古人的设计”,导致故宫积水。这些谣言煽动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对比,妄图将现代科技与古代建筑技术放在对立面,迷惑众人,煽动舆论。经过多家官方媒体的发声,对谣言所引发的舆情事件进行了澄清,使得该舆情事件在经历迅速发酵后逐渐趋于平缓。

二、网友观点

对“暴雨、卢沟桥倒塌、故宫积水 ”相关网络评论汇总后发现:

图:网友评论分布图

一是对古代建筑及其技术的肯定,占比约55.8%,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红尘看花789:最好的技术,是人的责任之心

@朱砂:经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经历过风雨,都没能撼动它半分

二是对现代建筑质量的质疑,占比约22%,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小为XW:为何八百多年还这么坚固,而现在一场大水就玩蛋,是现在技术不行?还是建材不行?

@不夹西瓜:古代的好好的,现代的倒塌了,其中讽刺意味是不是很浓?

三是对古建筑遗迹保护的讨论,占比约11.3 %,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悲天人:也从侧面说明对古迹保护的好……

@ 阿冰17:水火无情,灾害对古建筑的摧毁能力强大,要更好进行保护。

四是探寻事件真相,不轻信谣言,占比约10.9 %,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空天剑:这事真不能就这么盖棺定论,先要弄清楚故宫是否发生积水,故宫是否600年未有积水,积水的症结在哪里等几个问题,不能就此被带节奏。

@寒江V5:真是无知造谣,招眼一看也不是卢沟桥

三、舆情点评

在这次北京的暴雨中,建成831年的卢沟桥屹立在卢沟河上巍然不倒、故宫精妙的排水系统依然抵御住了暴雨的侵袭。它们的建造都蕴含着古人精妙的建筑技艺、严谨的工匠精神以及治水和防灾的智慧。

在几百多年前,没有钢筋水泥、没有现代科技的辅助、没有工程质量法的约束,但深植在工匠骨子里的“工匠精神”却在时间的长河里,经得起历史和风雨的考验。而反观近期的一些由于质量问题、设计问题、施工工艺问题、材料问题等引发的建筑安全案例,都在提醒我们应当保持足够的警醒与反思。

在自然灾害中,古建筑的岿然不动也并非个例。1996年发生在丽江古城的地震摧毁了很多现代建筑,而很多木结构的房屋框架都没有倒;山西应县木塔,才能经历多次天灾仍屹立不倒。正是中国古人对木质材料的了解和完美应用,用事实证明了“墙倒屋不倒”的中国古建筑特点。古代建筑遗产无论从结构、设计、材料、工艺、功能性等无不彰显古人的智慧,值得现代建筑技术充分学习与借鉴。

但是,古代建筑有应对灾害天气的能力,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对它们的保护力度。从这次卢沟桥的稳固与故宫排水系统两个事件,我们也可以看出,一方面古建筑的稳固得益于古人的技艺与智慧,另一方面也是持之以恒的对古建筑的悉心保护和耐心维护之下,才能使古建筑共同历经暴雨之后,依然安然无恙。因此,对于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维护,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通过现代技术的加持,更好的为古建筑文化的保护和维护提供保障。

至于古代建筑技术和现在建筑技术在应对灾害天气时的优劣,笔者认为根本无须讨论。在现代城市,密集的人口聚集、复杂的城市功能、精密的基础设施等,都注定了应对极端天气我们只能去摸索更适合现代的办法。我们汲取古人智慧的同时,必须不断创新、提升科技含量、增强应急能力,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责编:武玥

相关阅读

  • “黄牛”嚣张到开起了公司

  •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宇轩|北京报道终于,文旅部对“黄牛”出手了!日前,文旅部通知部署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加大对“黄牛”、第三方平台违
  • 故宫600多年到底有没有过积水?

  • 近日,在网络上传播的关于故宫博物院慈宁宫暴雨时积水的画面,让网友们对故宫博物院的排水系统功能提出质疑。是否出现了严重积水?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明清两代都会在每年三月,打开暗
  • 舆情关注:贵州“村超”决赛举办

  •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7月29日,历经三个月、98场比赛,贵州“村超”决出冠军。榕江,这座人口不足40万的小县城,因一项“村味十足”的足球赛事,火爆出圈。如今,百余万人奔赴榕江感受
  • 舆情关注:名校研学游大火背后乱象不断

  • 时值暑期游高峰,研学游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伴随着高校大门重新对公众开放,火爆的研学游也把名校当作热门目的地。同时,暑期研学游背后的乱象被频频曝光,虚假宣传、研学机构资质
  • 冒用“故宫博物院”名,酒企被判赔380余万元!

  • “故宫博物院指定用酒”“拥有故宫博物院授权书”……面对这样一款使用“故宫”作为宣传字眼的酒水,你心动了吗?事实上,这些宣传中有的纯属忽悠,有的则属于半真半假。  近日,北
  • 图集丨新“金陵48景”之二十七:故宫沧桑

  • 三千苑珠帘画栋化劫灰,唯剩午门宏气象;六百年沧海桑田留石础,空余九重旧规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311-3号明故宫遗址,占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明故宫东西宽790米,南北长7
  • 红墙黄瓦藏玄机,故宫建筑有多“智慧”?

  • 故宫是一所大学它的知识点不限于历史也不限于建筑美学、力学、物理学、社会学……故宫是古老的又是长新的等待学子去发现暑期出游无论研学游还是自助游故宫都是热门选择吸引
  • 耗时300天,90后UP主将故宫亭“搬”回家

  • 耗时300天将故宫重檐亭“搬”回家是一种什么体验?近日网上一段视频火了,视频中UP主苏清吾(网名)用榫卯、斗拱、彩画、地仗等技术在自家后院复刻了四米长的故宫亭。苏清吾来自浙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舆情关注:暴雨中坚挺的古建筑 副标题

  • 7月30日至8月1日,京津冀迎来强降雨天气,引发大规模的洪涝灾害。此次强降雨受灾面积大,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网上对于此次暴雨的关注和讨论也不断增多,一些关于古建筑的网络谣言也
  • 【科学强国】新能源汽车狂飙

  •   中国生产的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7月3日在高光中下线,在新能源汽车业界共识里,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    供图/受访者  尽管相对于2022年中国汽车270
  • 威孚高科拟出售股票资产 当前价值近3亿元

  • 2023年8月3日晚,威孚高科(000581)公告,拟减持公司持有的天奇股份、动力新科、国联证券、众泰汽车、力帆科技股票。目前威孚高科直接持有天奇股份股票471万股,占其总股本的1.24%
  • 7号令发布!湖北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 8月3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7号省河湖长令相关具体情况,号召社会公众及有关单位参与幸福河湖共同缔造行动,加快推进幸福河湖创建。第7号省河湖长令分别制
  • 清代大儒 刘大观

  • 刘大观(1753年至1834年),字正孚,号崧岚,山东临清州邱县(今河北邯郸)人,曾任广西永福县令、宁远知州,捐任山西河东兵备道、山西布政使等职。嘉庆十六年,其携家客居怀庆府首县河内(今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