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武侯祠跨年大展亮相,重现“锦官城外柏森森”

日期: 来源:封面新闻收集编辑: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1月16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在群贤堂展厅推出新春原创特展“锦官城外柏森森——成都武侯祠文化艺术展”。本次展览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主办、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承办,精选成都武侯祠博物馆50件(套)精品馆藏文物与当代艺术精品,通过将历代书画、瓷器、木雕与当代雕塑并置,促成过去与现在的对话。展览将持续开放至5月18日。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千多年前,杜甫用诗句描绘出武侯祠在森森古柏掩映下一派静谧肃穆的景象,从此赋予古柏与武侯祠诗意化的联结。千百年来,历代社会贤达与文人墨客在祠庙前、于古柏间,咏史抒怀,倾诉鞠躬尽瘁之衷肠,寄托着对诸葛武侯的敬仰之情。

览眼底江山:

聆听宋可发重修武侯祠的故事

岁月变迁,惟石能语。一座千年古祠连接着过去、当下与未来。展览以封藏百年的新发现为契机,以宋可发重修武侯祠的历史事迹为线索,通过一方石碑、一件当代艺术雕塑,讲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重塑与新生。

2022年2月,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在原状陈列提升工程中发现诸葛亮殿北壁木框有磨蚀现象,在对其进行更换时周边抹灰层剥落,显现出墙体内被封护碑刻的一角。经专业机构对诸葛亮殿内墙体进行物理探测,发现在北壁东、西两侧墙体封藏有8通碑刻。

其中宋可发重修武侯祠后手书的《眼底江山》碑是一大亮点。碑长85厘米、宽32厘米,此碑以双勾技法刻石,书法以篆隶笔法入行草,整体舒展大气。宋可发借此四字抒发重修武侯祠后的豪情与舒畅,同时也表达了对诸葛亮兴复汉室宏愿的认同。“胸中宇宙自然景,眼底江山不尽诗”,尺方一碑,引领我们见证跨越350余年的时空对话,再现宋可发重俢武侯祠的豪情壮志。

宋可发 《眼底江山》碑

明末清初,四川遭受战乱,成都武侯祠也未能幸免。清康熙十年(1671年),时任四川按察使的宋可发,主持重修武侯祠。此番工程历时八月,成都武侯祠形成前殿后堂,排布于一条中轴线之格局。前殿祀文武诸臣,如朝廷礼,后堂祀诸葛亮祖孙三代,如家庭礼。塑28尊大型彩绘塑像群,现存10尊。此次大规模修缮奠定了现今武侯祠核心建筑群的基本格局。同时其所开创的“庙祠同体,君臣合祀”的模式,在祠庙建筑布局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展览展出当代艺术家洛鹏创作的“宋可发重修武侯祠”雕塑。雕塑以清代宋可发重修武侯祠的历史事迹为内容进行艺术创作,展现了武侯祠“前庙后祠”的主要布局,体现出现存武侯祠建筑规制对古代礼制的呼应。

宋可发重修武侯祠雕塑

品祠庙丹青:

观照历代文人心中的三国图景

祠庙有形,化为丹青。刘备、诸葛亮明君良臣之名备受称颂,无数文人墨客谒庙怀古,在古柏苍松间赋诗作画、撰文题词,或将森森古柏幻化为武侯祠诗意化的代表,或以沉博绝丽的诗词寄托对武侯的敬仰之情,为武侯祠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篇与画作。展览展出谢稚柳、钱松喦等名家所绘不同意蕴的《古柏图》,描绘诸葛武侯庙内千年古柏“乔柯巨围,蟠固凌拔”之胜景,进而歌颂诸葛亮遗爱久远。

唐宋以来,文人雅士谒庙怀古,或摘杜诗作书,或以杜诗入画,或以杜诗集句,展览中展出的以“诗人遗墨”为题材的书法中,有范曾、启功、郭沫若等文化名人自撰作品。

现代·谢稚柳 《古柏图》画轴

展览中不乏作者以绘画为语言描绘自己心中的祠庙图景,他们用画笔记录下祠堂碧草映阶、竹林青青、荷叶田田的四时之景。细细品读中我们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桎梏,不仅领略到祠庙的变迁,还感受到笔墨的妙趣瞬间与历史传承的隽永。其中赵蕴玉所绘《武侯祠图》,呈现清代至民国成都武侯祠全景,亦是今日武侯祠之格局。

现代·范曾《杜甫诗蜀相》书轴

赏三国奇珍:

领略三国文化传承的物质史诗

烽烟尘迹,吉光代序。我们虽已无法目睹彼时的风云变幻和豪杰英姿,但古往今来的文物承载着千秋历史,抚今追昔,它们从沉睡中苏醒,诉说着那个遥远时代的人文风貌,建构着三国文化千年传承的物质史诗。

此次展览汇聚了近几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所征集的清代以《三国演义》人物故事为绘制题材的瓷器,包括“吕布戏貂蝉”“张飞战马超”“空城计”“捉放曹”“三英战吕布”等主题的典藏珍品。这些历史典故被技艺高超的绘瓷工匠们描绘得栩栩如生,在瓷釉的封印下成为永恒的传世经典。

展览展出的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毛氏汲古阁《三国志》印本,出自明代著名藏书家和出版家毛晋所创办的藏书及刻书坊——汲古阁,实属难得一见的“精校精注本”,使观者在感叹无可比拟的文献价值时,更能体会三国历史在不同时代不同学者笔下所留下的深刻而长远的文化印记。

清代·漆金关公木雕像

展品中清道光九年(1829年)爱树山房版《昭烈忠武陵庙志》印本为首次面向公众展出。此书为成都武侯祠第一部专志,搜集保存了从三国到清道光九年成都武侯祠的大量具有史料价值的文献资料,此后两百年间成都武侯祠再没有专志。

2022年12月,历经十余年的资料搜集整理及近两年的辛勤编撰,《祠庙千秋——成都武侯祠志》正式出版。该志书既是对历史功勋的全面总结,也是成都武侯祠在新时代主旋律下讲述的崭新故事的真实记录,可谓是与清《昭烈忠武陵庙志》一脉相连的正典。

庆时和岁稔,念祠庙千秋。悠悠千年,世易时移,历代文人对三国峥嵘岁月与诸葛武侯的深切追忆,定格成这座千年祠庙沧桑变迁的点滴记录。如今虽古祠新颜,但森森古柏依然翠绿,在卯兔新年来临之际,期待观众在红墙竹影之间、森森古柏之中,共同探寻历经岁月风霜的三国遗迹,赏析吟咏赞颂武侯的传世佳作,感受当下时代的“锦官城外柏森森”。

相关阅读

  • 门票减免、买一赠一!还有这些新耍法

  • 1月16日首场“欢乐川味年——安逸相伴 乐游四川”小布了解到,春节期间四川文化和旅游系统将组织开展艺术展演、文博展览群众文化、非遗传承、消费促进等六大类2000余场(次)文化
  • 视频合集|“遇见”2023,与成都一同“闪光”

  • 2023年已经开始我们记住了过去艰难时的美好也正走在奔赴温暖与期待的新生活成都平原的上空阳光穿透云层的机会仍然不多没有“大太阳”购物商城与老街上的小面馆却依旧人头
  • 成都市金牛区召开“春雷行动2023”推进会

  • 在2023年1月16日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春雷行动2023”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结束后,成都市金牛区市场监管局赓即召开推进会。会议由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黄昕主持,执法大队各科室、质量
  • 拍客直击丨来看雪!四川多地加入“下雪群聊”

  • 川观拍客 张勇 张勤宝 陈春军 张宝林 唐晓倩 敬玲燕 关利沙 刘翔1月15日,随着新一轮寒潮入川,四川多地都飘起了雪。成都彭州、邛崃、南充、广安等多地的川观拍客记录下了难得
  • 车迷发烧友的“微心愿”,实现了!

  • “我从小就对城市轨道非常感兴趣,想着能有一天进入生产装备车间,看看独特的制造结构与总装过程,没想到这一天真的实现了,就像做梦一样。”近日,受到成都轨道集团联合中车成都公司
  • 2022成都冬季汤锅节圆满收官!

  • 封面新闻记者 喻奇树 摄影 雷远东 视频 罗一致1月15日上午,成都刚下完一场小雪,但成都东门市井却是热热闹闹,一片热气腾腾,各类汤锅在这里汇聚展示,市民一站式品尝到了各种特色汤
  • 与四川大学合作共建,成都高新区人民医院来了!

  • 今日,记者获悉,成都高新区将新增一座三甲标准综合医院——成都高新区人民医院。该项目紧邻成都高新区文化中心,与四川大学合作共建,医院一期规划为综合医院,二期将建设华西高新研

热门文章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武侯祠跨年大展亮相,重现“锦官城外柏森森”

  •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岁序更替,华章日新。1月16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在群贤堂展厅推出新春原创特展“锦官城外柏森森——成都武侯祠文化艺术展”。本次展览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主
  • 高桥幸宏:尽快出去闯荡世界才是正经事!

  • 1月15日,亚洲乐坛传出一条悲伤的消息——传奇电子乐队YMO的鼓手、日本音乐人高桥幸宏于11日去世,享年70岁。高桥幸宏的家人们并未透露其去世原因。日本媒体称,近年来高桥幸宏一
  • 湖南张家界:俯瞰冰雪峰林

  •   1月16日拍摄的张家界天子山雪景(无人机照片)。  当日,位于湖南张家界的天子山被冰雪覆盖,峰林银装素裹,美如画卷。  新华社记者 赵众志 摄
  • 罗挺代表民进重庆市委会在市政协大会上发言

  • 1月14日,重庆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厦礼堂举行第二次大会,罗挺委员代表民进重庆市委会发言。罗挺说,茶产业是我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当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