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垄土地形成历史纠纷,兄弟为之争吵,邻里因其产生矛盾……贵州省安龙县公安局在“万警进万家”专项行动中,将土地矛盾纠纷进行分类处置,从“道理”“亲情”“公正”三个方面精准发力,成效明显。
历史纠纷用“道理”讲明白
针对时间久、积怨深的土地纠纷,安龙公安在调解过程中用“大白话”摆事实、讲道理,让老百姓听得懂、能信服,让“老矛盾”可化解、不反弹。
在安龙县钱相街道,桑某认为杨某在种地时挖到自家地界,争吵中发生抓扯,过程中桑某的车被杨某推倒在地。此后十余年里,二人见面必吵必推搡,积怨较深。
钱相派出所民警走访了解到这起土地矛盾纠纷后,立即组织二人进行现场调解,联合村两委及自然资源、司法等部门,查清事实、明确土地使用权和归属权后,以拉家常、面对面“以案释法”等方法细心说理,劝解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
“同在一个寨子里,都是邻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必因为这事儿吵得这么难看?”通过两小时的说理劝导,最终矛盾化解成功,二人握手言和。
兄弟纷争用“亲情”来平息
在安龙县万峰湖镇,王某家的田坎因天气原因,垮塌到弟弟家的田地中,弟弟认为哥哥“此举”是“有意而为之”,目的是想多占一分田地,此事发生后二人便不相往来。
万峰湖派出所民警排查到该矛盾后,组织二人面对面坐下来。劝导过程中,民警从“亲情”着手,以“情”化“怨”。
“俗话说: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你俩是亲兄弟,总归血浓于水。一家人为这事争吵,不是让邻居看笑话嘛!”民警说道,若因一垄地闹得不可开交,上一代的恩怨势必会影响到下一代的交往。
兄弟二人听完民警苦口婆心的劝导,内心终于有所松动。双方同意将涉及纠纷的地一分为二,彼此交换。两人冰释前嫌,承诺以后会互帮互助,不再因此事扯皮。
邻里矛盾用“公平”助化解
对于邻里间产生的土地纠纷,民警综合双方当事人的诉求,通过科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相关条款、开展政策宣讲,将理论联系实际,以“公正”化解确保“公平”,算好“明细账”让当事双方都服气。
“农村土地纠纷一直是群众生产生活中最具普遍性、复杂性、最棘手的问题,它是一个重要的长期性工作,在调处化解土地纠纷时,可根据不同类型,从‘道理’‘亲情’‘公正’其中一个方面着手,也可多方面组合进行调解。”调解民警说。
今年春节至今,安龙县公安机关共排查出土地纠纷108起,通过“土地纠纷调解三妙招”,实现化解率100%,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不务农时不负春。
作者|陈佳 吴继敏
编辑|邹颖颖
审核|李娅梅
来源|黔西南州公安局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