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聂千川 通讯员 尹照 株洲报道
初秋时节,湘江之滨株洲万物葱茏。
炎陵黄桃、茶陵红茶、攸县香干、醴陵油茶、王十万黄辣椒、白关丝瓜……一个个乡村生机勃勃,花香满径。
今年上半年,株洲市第一产业增加值81.55亿元,同比增长3.6%;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6.1亿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79元、增长6.5%,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
落实党政同责 保障粮食安全
8月15日,茶陵县界首镇火星村种粮大户贺建兵聘请了当地70多位村民,抢抓晴好天气,开足马力收割水稻。收割机往返田垄,不一会儿的功夫,一排排水稻就被收割殆尽,露出褐色的泥土。农机手一边抢收早稻,一边对收割后的稻田进行旋耕作业,为轮播晚稻作准备。
“今年天气风调雨顺我们把水渠也搞好了争取今年交付给国家粮食达到1200吨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我自己的微薄之力。”贺建兵高兴道。近年来,茶陵县逐步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全县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达80%以上。今年全县水稻生产计划面积约55万亩。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株洲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力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实行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干部连片包干制度,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穗飘香,晒丰收。今年株洲全市早稻播种面积96.08万亩,同比增长1.13%;预计产量41.5万吨,同比增长3.5%;平均单产432公斤/亩,同比增长2.43%。中稻(一季稻)播种面积115.79万亩,同比增长2.19%。双季晚稻播种面积99.99万亩,同比减少0.98%。预计全年粮食生产面积将达到333.16万亩,较上年增加2.86万亩,同比增长0.86%。
发展特色产业 加快转型升级
初秋是采莲的好时节,渌口区的湘莲也迎来丰收。
在朱亭镇蒲湾村、高福村、九都湖村等地,连片的荷花竞相盛放,偶尔几只白鹭落在青翠的荷叶上,构成一幅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画卷。
朱亭镇党委书记曹虎介绍,全镇种植湘莲8000余亩,年产值近4000万元。今年是朱亭镇种植湘莲的第3个年头。
湖南海智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在朱亭镇种植的湘莲有3000亩,刚采摘的莲蓬装满一车,运送到公司的湘莲加工厂。饱满的莲肉从莲子剥壳一体机里滑出,白花花一片,惹人喜爱。3台机器一天可加工新鲜麻莲1000多公斤,再通过去皮、去莲心、烘干等环节,制作出来的白莲便于保存又营养美味。
今年来,株洲重点培育畜禽、蔬菜、粮食等九大优势特色产业和炎陵黄桃、茶陵红茶、攸县香干等“一县一特”产业。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举办“寻中华始祖 品炎陵黄桃” 2023年第一届炎陵黄桃文化节暨第九届炎陵黄桃大会、2023湖南油菜花节茶陵分会场暨茶陵县第九届油菜花节、2023年株洲市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暨第七届湘赣边桃花艺术节等活动。
9名院士(专家)领衔的院士团队共50余人在株洲市开展科技服务,覆盖粮食、畜禽、蔬菜、茶叶、水产、水果、中药材与农产品加工等8大产业,实现辖区农业县科技服务全覆盖。
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如今株洲田间地头跑的都是高科技。在攸县的田间,装有农用北斗作业监测终端和北斗导航农机驾驶系统终端的收割机、播种机正在忙碌。王家康有着10多年的农机操作经验。他对记者说:“和装有北斗终端的农机相比,我们还真得甘拜下风,不需要有人驾驶,农机可以根据设定路线匀速行驶,比以前凭经验操作更精准。”
株洲利用北斗、卫星遥感、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构建株洲市农业产业发展推广助农平台。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的2000多套插秧、抛秧机,无人掷抛机及收割机都已经安装了北斗终端。
建设和美乡村 深化农村改革
秋风渐起,走进炎陵县下村乡坳头村,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蜿蜒延伸,红瓦白墙的湘东民居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特色果园、文化广场等热门场所游人接踵而至……
很难想象数年前坳头村还是一座贫困村。脱贫后,坳头村邀请广东、浙江等乡村设计规划设计院,制定“两路三区”村庄规划,“两路”是畅通179县道和349省道,集合现有的黄桃、柰李产业带,形成东到江西遂川、西至水口,东南延伸平乐的辐射带,争取建成湘赣边黄桃与柰李销售、深加工、冷链储藏中心,“三区”则指结合各村组情况,稳固黄草林木经济区,开发大屋、沙坝、老湾休闲民宿区,新建风头坳产业发展区。
潜能一旦释放,发展的活力就显现出来了。如今,坳头村成立了5个专业种植合作社,黄桃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村民人均收入逐年稳定增加。
坳头村的变化,是株洲乡村巨变的一个缩影。党的二十大以来,株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建设生态美、环境美、业态美、人文美、常态美的生态宜居乡村。制定《株洲市美丽乡村提质升级四年(2022-2025)行动计划》,突出抓好“一廊一带一圈”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一廊即湘赣边美丽乡村示范走廊,一带即“两山”铁路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一圈即环城郊都市美丽乡村示范圈),鼓励各地建设环境友好型、设施完善型、产业支撑型、村庄秀美型、文化传承型等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分类抓好省级、市级、县级美丽乡村建设,形成逐级递进、源源不断的创建体系。
截至今年上半年,株洲已建成省级示范村76个,市级示范村110个,全域美丽乡村示范镇8个、国家美丽休闲乡村4个,总量居全省前列。
星光不负赶路人。驶上乡村振兴的“快车道”的株洲,正奏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田园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