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正成为中国经济大海中最为强劲涌动的新浪潮,江苏镇域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镜头每天都在上演。作为全国镇域发展百强镇,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创新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培育抢抓发展机遇,推动改革创新,提升发展质效……即日起,我们特推出《震泽企业追“新”故事》栏目,全方位展现震泽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实践、新作为。
全省官宣入“梅”的第二天,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八都工业园里,连绵的大雨暂时逼退了暑热,但苏州中南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苏州中南钢结构”)的生产热情未减丝毫。
老厂房里,60余台可移动、防弹型特种集装箱正在打包发往伊拉克;几公里外的特种集装箱新车间内,工人们加班加点,赶制一批消防集装箱。“三个厂房的产线目前都已满负荷生产,我们的回头客越来越多,订单都已经排到年底了。”苏州中南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霞说。
震泽镇装配式建筑产业有着40余年发展历程,在这个领域里,仅成立6年的苏州中南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绝不是“老把式”,但其通过一路技术创新和产业进阶,从生产人住集装箱、彩钢夹芯板、活动房,到首个踏足研发生产高端特种集装箱,成为震泽装配式建筑行业首屈一指的“新标杆”。六年沉淀,公司产品远销海外50多个国家,并一路入选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苏州市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抢抓机遇,争做行业“领跑者”
陈霞办公室的墙面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产品每卖到一个国家,她就习惯将图钉插入该国地图上。见到陈霞时,她正把图钉插在伊拉克地图上,五颜六色的图钉代表着公司的销售足迹,从非洲到美国,再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陈霞的脸上难掩自豪:“可以说我们的销售板块覆盖了七大洲、五大洋。”
六年前,苏州中南钢结构并不是这样的光景。
彼时,看中震泽彩钢板特色富民产业发展资质的陈霞,和两名合伙人投资创办苏州中南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范畴涉及集装箱框体骨架、钢板、夹芯板、住人集装箱全链条化生产。
但就在同年,震泽装配式建筑行业却迎来了产业发展过程中最冷的“寒冬”。因行业内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偏小,生产方式粗放、生产工艺落后等短板,加上吴江区治违、治污、治隐患“三治”工作的全面推进,行业发展“阵痛”倒逼苏州中南钢结构进入伊始便要谋求转型。
往哪转?怎么转?苏州中南钢结构以做大做强和高标准建厂来破题。短短4年间,公司布局建设了3个生产厂房,面积扩大到近3万平方米,拥有了一条由切割、组装、自动焊接、自动抛光、喷塑一次完成的集装箱生产流水线。快速化流水线作业使公司产能翻倍增长,疫情期间,公司生产了大量集装箱驰援全国各地;卡塔尔世界杯期间,公司生产的代表着苏州制造的2000套“球迷村”房亮相世界杯舞台,有着“中国红”元素的集装箱房在当时强势“出圈”。
“新一轮产业变革过后,谁拥有超大的车间和超快的生产线绝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的水平,打破行业产品低端化的现状,使产品永葆竞争力,关键要研发生产高端系列产品,实现产业进阶。”陈霞说。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苏州中南钢结构就已着手布局集装箱高端特种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震泽镇第一家试水高端特种集装箱生产的装配式建筑企业。从表象看,产品进阶,能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类目,提高市场竞争力;往深里说,能够为逐步提升震泽装配式建筑行业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攀高,创新发力解难题
今年初,苏州中南钢结构在某B2B平台上接到来自伊拉克的一笔订单,客户要求该特种集装箱既要防御子弹,又要抵抗十几级飓风。面对全新需求,公司上下开启了一场“接力赛”。
从设计开始,拿到订单任务的技术总监李进东和研发团队日夜摸索,最终得出设计思路:“要防弹防风,那就选用4mm厚的特殊防爆钢板,强度高、重量足,还得做到美观。”紧接着,加工师傅们将设计思路落到实处,从零件组装,到底部、前后端、顶部组装、焊接、喷漆……20多天后,一台重达10几吨的特种集装箱才走下产线。
“有别于流水线生产的普通集装箱,普通集装箱15天左右就能加工完成,但特种集装箱却要25天左右,几十个师傅配合完成。”李进东说。历时三个多月,这批集装箱顺利加工完成,即将交到客户手中。
从设计上的精心雕琢,到制作上的用心打磨,背后既能反映特种集装箱制作工艺之难,更能反映其工艺之精。“这就代表它比普通集装箱投入更多的研发、更多的成本。”陈霞算了一笔账,就拿设备投入来说,单条生产线的投资就超过1000万元,产线工人工资也比其他传统行业的工人高得多。“但从长远看,企业发展必须得有自己的核心优势产品,要创新就得舍得投入。”陈霞说道。
目前,苏州中南钢结构在特种集装箱领域有储能集装箱、电气设备箱、培育箱、矿机箱、近海箱等10多个品种,加上普通的临建上使用的拼装箱、打包箱、折叠箱,焊接波纹箱等,是当下行业内集装箱品种最多的生产商之一。
产品创新,也离不开尖端人才。“集装箱和互联网+非常像,能与很多事物相融合,因此每个客户的需求都会大相径庭,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看得多,自然就能生产出品类各异的集装箱。”李进东介绍。目前,公司共有10几名经验丰富的研发工程师,特种集装箱车间的50多名工人,都是有着10几年从业经验的老师傅们。
品牌出海,提质增信创未来
前不久,澳大利亚一家对接红十字会的承接商,再次向苏州中南钢结构定制了一批住人集装箱。他们的复购理由是这样的:“我们合作过的厂家中,你们的价格不是最低,但质量却是最好的,箱子很耐用。”
产品出海,过硬的质量是站稳市场的根本。“我们每一款特种集装箱都要经过船级社认证,质量合格后才能出口到海外,仅拿到认证资质都要经过很多道程序。”陈霞介绍,在细节上把控品质,才能赢得客户青睐。“比如,尽可能地在有限的空间内留出最大的使用面积;再如,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让集装箱兼顾消防、美观和安全性能……”
另一个赢得口碑的关键在于信誉。从一件事上便能彰显公司经营理念。去年底,来自沙特阿拉伯的客户订购了1800多个集装箱和100多个货柜,但就在成品运往港口时,海外爆发了战争,导致原定海运物流受阻,客户担心无法收到货品。考虑到不能影响企业信誉,更不能有损中国企业形象,公司当即更换物流线路,绕道航行。“尽管损失200多万元运输成本,但当客户收到商品给出好评时,一切都是值得的。”提及此事,陈霞感叹。
从量的突破到质的飞跃。六年深耕,苏州中南钢结构普通集装箱房产能达到15000套/年,特种集装箱3000套/年,高端特种集装箱也越来越受市场欢迎。公司出口业务额占公司业绩总额的75%,成为震泽装配式建筑行业“响当当”的品牌。
再次看向世界地图,陈霞眼神坚定,她还有更大的目标:“我们要在全世界开设属于中南的分销办公室,让中南制造遍布世界,让吴江震泽的名称响亮在全世界。”
出品
中共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委员会
新华日报创意中心
监制 顾全 姚俊
策划 庾康 劳晓飞
统筹 潘瑞凯 董梦姣 刘魏
撰稿 潘金铭
编导 刘魏
摄制 厉塬坤 张智杰
出镜 彭剑青
设计 沈薇
编辑 徐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