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元故事|“野”深圳

日期: 来源:晶报收集编辑:晶报

2022年底,深圳荣获首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深圳向世界展示了它原生态的一面。

■李跃

蒙特利尔,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西南部圣劳伦斯河中的蒙特利尔岛及周边小岛上,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经济中心和主要港口,也是该省面积最大的城市。

它和深圳同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设计之都”。

2022年底,遥远的蒙特利尔和深圳有了一次新的“交集”。

12月7日到1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当地时间12月13日,在此会议框架下举办的第七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上,深圳荣获首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并加入自然城市行动平台。这是首次有中国城市入选该平台。

当地时间12月1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出席COP15第七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并致辞时,以深圳等城市为例介绍了中国致力于打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友好城市的相关做法。

他提到,中国的深圳市,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将上世纪深圳湾填海留下的滩涂,建设成为大都市内的滨海红树林湿地,吸引了100多种珍稀鸟类在此栖息,为城市保留了集湿地体验、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宝贵生态空间。

野生豹猫出现在都市中心

你可能想不到,繁华的深圳市中心,竟然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豹猫的身影。

“看,猫的身上有豹纹。”2022年10月13日下午,深圳市观鸟协会会员周林虹在深圳湾公园火炬塔附近的一个观景台上,意外拍摄到一只豹猫的侧影。

新闻报道中,周林虹说,“我当时很惊讶,想着这只猫怎么会跑到水里来抓鸟,看到猫的身子出来以后就发现不对劲,它明显比普通的猫体型要大,而且有很明显的豹纹,当时它的神态看起来很紧张,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往前爬,感觉是被前面什么东西吸引了……”后来她才知道,那是一只豹猫。

豹猫可以说是深圳顶级的猎食者,唯一的比较大型的猫科动物。它捕食一些啮齿目的动物,比如鼠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都是它的食物。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上,向世界介绍的“大都市内的滨海红树林湿地”,就在这一带。

此前一个多月,去年11月,在中国湖北武汉和瑞士日内瓦同步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地深圳。

说到湿地,可能没有什么比它更符合人们对深圳之“圳”的想象了。从字面上理解,“圳”,就是小水沟的意思,这样的小水沟,按现代说法就是湿地。可以设想,深圳曾经就是一个蜿蜒着众多小水沟的地方,湿地遍布,水草丰美。

许多深圳人可能都还记得,2015年以前,深圳湾海域因为深圳河、大沙河等河水的污染,鱼群和海鸟都跑到海对面的香港米埔去了。经过治理,随着水质的好转,深圳湾的鱼虾种类多了,也吸引着更多的候鸟的到来。据不完全统计,深圳湾栖息着190余种鸟类,其中还包括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小青脚鹬、白肩雕、褐翅鸦鹃、黑嘴鸥等23种珍稀濒危物种。

深圳市观鸟协会资料显示,深圳湾是黑脸琵鹭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全球近10%黑脸琵鹭在深圳湾过冬。据《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2022》最新统计,黑脸琵鹭全球总数达6162只,较去年上升18%,增加了940只。深圳湾(包括香港及深圳)录得369只,按年上升9.8%。它们,也是深圳的一项生态“贵重资产”。

说到生态资产,说到“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不能不提及这样一种数据——据统计,目前深圳有野生维管植物2806种,本土陆域野生脊椎动物585种,潮间带生物115种,渔业资源139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09种。穿山甲、小灵猫、勺嘴鹬、黑脸琵鹭等15种野生动物和仙湖苏铁、紫纹兜兰2种野生植物为深圳记录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候鸟在深圳湾海域停歇。(新华)

“二分之一”的深圳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文忠率团参加COP15第七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及有关边会,并代表深圳市领奖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深圳的基本情况,分享了深圳作为一个超2000万人的超大都市,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工作经验。他首先提到,早在2005年,深圳将全市约50%的陆域面积划进生态控制线,目前森林覆盖率约39%。

他说的是2005年11月1日,深圳出台《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及《深圳市基本生态线范围图》,在国内首次以政府规章形式明确城市生态保护控制界线。这条被称为“铁线”的生态控制线,是深圳以8处大型区域绿地和18条城市生态廊道组成的生态绿地系统为基础划定的。生态控制线内除了重大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和公园外,其他建设被严格禁止。

有必要说下这条基本生态控制线的背景。

其时,经过2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深圳自然生态空间逐年减少,城市生态资源面临较大压力。为此,在2003年出台的《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中,深圳在国内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了“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概念。

2004年9月,当时的市规划局将初步方案送交各区政府,根据各区政府的意见征询,经过多次反复推敲和综合协调后,10月中旬完成了基本生态控制线和管理规定草案,控制范围为1027平方公里。后来调整为984平方公里。

2005年7月,深圳市规划局举行了基本生态控制线巡查活动,市规划委员会非公务人员委员、市民代表、市环保、水务、国土等局人员、媒体记者等一行60余人参加了此次巡查活动,在社会各界引发广泛关注。

虽然,这条生态保护红线后来经过了一系列优化调整,但仍然是深圳生态保护的一道坚实屏障。在这样的理念之下,深圳开始大力进行公园之城建设,目前公园数量达到1200多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与此同时,深圳还启动“山海连城”计划以及碧道建设总体规划,让“自然引入城市、城市回归自然”。

一些珍稀野生动植物就是在公园里发现的。

2022年6月13日下午,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发现,西侧滩涂上,出现了一只从未见过的白色鸟儿。它长着黄色的喙,通体修长纤瘦,披着一身洁白的羽毛,时而静静注视着水面,时而在水中觅食。经专家观察鉴别,确认其为黄嘴白鹭,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曾经出版了一本热销书《四分之三的香港》,书中展示了一个比购物和美食更独特、更有魅力的香港——发展了100多年的香港,至今有四分之三的土地未被开发。

提及香港时,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把它和“购物天堂”“国际大都会”“摩天大楼”这些字眼扯上关系,但其实,四分之三的香港与这些无关。你眼前所见的繁华闹市、车水马龙只占了香港面积的四分之一,香港还有四分之三是无穷无尽的郊野。

作者刘克襄在书里说:“虽然说香港的亚热带森林的本色回不去了,大片山野还是有着郁郁青青的自然模样,保留着几近75%的郊野跟紧密的水泥大楼森林遥遥相对,一个高密度发展的国际城市跟自然和谐相处或紧张地并存,这是隐隐然最经典的案例。”

这样的表述也同样适合深圳。提到深圳,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科技深圳,是创新深圳,是文化深圳,是华强北,是深南大道……其实,这并不是深圳的全部,在基本生态控制线之内,还有一个原始、野生的深圳,一个生物多样性的深圳。

单就鸟类来说,深圳面积仅为全国的五千分之一,但其已发现的鸟类占全国已发现的四分之一。据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也于去年被发现首次现身深圳梧桐山地区。

为野生动物修“桥”

还是来继续说动物吧。具体说,保护动物的生态廊道。

去年10月,出现在深圳湾公园的那只豹猫,有专家分析可能是深圳湾山海通廊全线贯通后,从塘朗山下来的。

此前不久,去年8月,深圳首条山海通廊——塘朗山-大沙河-深圳湾通廊实现全线贯通。这是《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经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首个落地的项目。

早在2017年5月,设置在塘朗山的三个红外相机就拍摄到了豹猫,说明了塘朗山内有独立豹猫种群存在,而在此之前全国范围内,在市中心区域,没有发现过豹猫这一类食肉野生动物种群。

除此之外,在深圳的梧桐山、马峦山、七娘山等山林也曾发现过豹猫。

去年4月,深圳首条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廊道”——大鹏新区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恢复工程完工。该工程为以豹猫为代表的大鹏半岛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野生动物,打造适宜迁徙与觅食的生态环境。

大鹏新区森林覆盖率达77.74%,野生植物种类占深圳市的70%、广东省的26%。该新区南北向主干道坪西快速公路,将半岛两座高山排牙山与七娘山隔断,导致生态环境破碎化问题。首条生态廊道建设由此而生。

据悉,该工程还营造沼泽、水塘等不同类型湿地,为昆虫、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动物,提供满足其栖息及觅食的环境,同时增强湿地的调蓄能力。

事实上,野生动物专属通道在国外很常见。我们在一些国家的自然纪录片中时常可以看到,高速公路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长满杂草的天桥。这可不是荒废的人行天桥,而是专门给野生动物修建的过街天桥。比如,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班夫国家公园,繁忙的公路上方,搭建了24个绿色通道,专供麋鹿、熊和狼等动物安全穿越。在新西兰,奥马鲁港口有一条专为企鹅开辟的地下通道,好让它们能不受交通干扰地回到自己的巢穴。

这样的专属通道不仅扩大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疆域,对城市来说也是一道别致的生态景观。根据相关规划,未来深圳将依托山体、水库、海岸带等自然区域,连通大型生态用地,重点建设东部地区的山脉通道,保护梧桐山周边地区与香港的陆域生物通道,并构建9条生态廊道作为市域组团隔离带、通风走廊和生物廊道,连接各大区域森林、湿地、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当然,也有一些野生动物比较随性,不屑于什么专属通道,在城市各处乃至人类的领地游走。比如野生蟒蛇——深圳最密集的抓获、放生野生动物的新闻,事主恐怕就是它了。

我一直记得多年前的一则新闻,在车流量巨大的深圳北环大道的绿化带里,出现了一条大蟒蛇。凭记忆上网搜索,还真找到了那条新闻。事发2006年7月,新闻写道:

“一条3米多长、碗口粗、40多公斤重的野生大蟒蛇,不知何故突然来到车水马龙的北环大道西辅道旁,悠然地躺在绿化带矮树丛中,引来上百人围观。为使这位不速之客免遭意外伤害,现场警民自发展开4小时的大营救,终于成功地把这条疑为迷路的大蟒蛇送归了笔架山。”

▲茅洲河畔的燕罗湿地公园美景如画。(新华)

很久以前,这里一定有恐龙出没

你相信远古时期,深圳曾经有恐龙出没吗?

我相信。因为,1998年,在深圳的塘朗山首次发现了一种叫桫椤的植物。

桫椤名列中国一类8种保护植物之首。最早的桫椤出现在侏罗纪后期,是最早出现在3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蕨类植物的后裔,比恐龙的出现还早1亿5000多万年,曾是恐龙的主要食物之一。第四冰川期后,与恐龙和许多古动植物一样曾经遭受毁灭性破坏,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

此外,还有一种以深圳地名命名的珍稀植物仙湖苏铁。苏铁是最古老的裸子植物,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早在距今2亿多年的古生代石炭纪就在地球上出现,中生代的侏罗纪尤为繁盛,当时恐龙正称霸世界。苏铁种类十分丰富,但大部分已相继灭绝。1999年12月底,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到深圳考察野生植物,意外地在塘朗山发现了野生苏铁种群。该种群共60多株,分布在海拔15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

在深圳生长的2500多种高等植物中,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9种,还有直接以深圳命名的植物5种——深圳槭树、深圳香荚兰、深圳拟兰、深圳耳草、深圳假卫矛。

草木深圳,称得上是一个“植物特区”。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梧桐山。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梧桐山是国内少有的邻近市区,以滨海、山地和自然植被为景观主体的城市郊野型自然风景区,堪称“植物特区”中的“特区”。

最早记述梧桐山名的是明朝的《广东通志·卷十三·舆地志一·山川·东莞县》,“又南七十里曰梧桐山(其木多梧桐)”的描述。梧桐山风景区分布有各类野生植物240科,1419种,其中苔藓植物42科86种,蕨类植物30科109种,裸子植物5科9种,被子植物163科1219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桫椤,二级保护的红皮油茶、大苞白山茶、野茶树,三级保护的穗花杉、白桂木、粘木等珍稀濒危植物。

在梧桐山这座深圳最高峰,深圳的植物科研领域也在创造自己的高峰。

你可能不知道,深圳科学家在世界自然科学界最高级别的学术刊物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不是IT技术,不是新能源技术,不是人工智能……而是兰花。2006年6月22日,一篇名为《一个兰花的自发授精策略》论文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由于这篇文章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里的独特价值,《自然》杂志专门在英国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这一全新的研究发现成果,并在杂志副封面上对该论文作了特别介绍。

植物家底“厚”、研究“深”,也许是2017年国际植物学大会花落深圳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际植物学大会每6年举办一次,是全球植物科学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会议,已有百余年历史。2017年7月24日,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开幕式在深圳举行,来自109个国家和地区的6953名植物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注册参会。这也是继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后,深圳举办的又一全球盛会。大会通过了“深圳宣言”,成为世界认识深圳的又一个重要窗口。

▲人们近距离观赏深圳湾的候鸟。(新华)

“公众力量”

文忠在蒙特利尔向世界分享深圳经验时,还特意谈到了一点——深圳有一支不可忽视的公众力量,设立了38个自然教育中心和22所自然学校,每年开展众多自然教育活动。

2014年,华侨城湿地建立了全国首个自然学校,基于湿地的自然资源,依托“一间教育、一套教材、一支环保志愿老师”的“三个一”模式运营,通过体验式的自然教育课程,重建公众与自然的连接。

说到“公众力量”,还有必要说说深圳的环保志愿者与热心市民。

记得前几年,某地媒体组织过一次寻找《楚辞》植物的活动,让更多人知道,那些生长于路边的荩草、苍耳、牛尾蒿、菖蒲、旋花、野豌豆等,在《楚辞》中,它们叫菉、葈耳、萧、荪、琼茅、薇……这当然是一种有意味的古典文化之旅。

不过比较起来,我觉得深圳于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组织的“深圳城市自然挑战赛”更有意味。以“2022年深圳城市自然挑战赛”为例,在10天的比赛期内,46支完赛参赛队、585名市民共同提交了近5万条有效自然观测记录,经鉴定共计发现了5164个物种,展现了深圳丰富多元的野生生物资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经核查确认,由参赛市民发现和提交的多毛肖叶甲和白边侧足海天牛均为首次在深圳公开记录和发布。此外,大鹏赛区还记录到深圳较为罕见的巢穴蚜蝇、妮蛾蜡蝉、粉黛曲广翅蜡蝉等物种,同时还发现了新几内亚扁虫这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全球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物种”的外来入侵物种。这些记录都为深圳未来的科学研究和自然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人们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一个摇曳多姿的野生深圳、原生态深圳、生物多样性的深圳,当然,也是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更真实的深圳。

版权声明:

本专栏刊载的所有内容,版权或许可使用权均属晶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或改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晶报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获得授权。

来源 │ 晶报APP

统筹:李岷

记者:李跃

制图:勾特

编辑:叶辉


相关阅读

  • 市州动态丨天水优化监管方式 提升执法效能

  • 2022年,甘肃天水市紧密结合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实际,制定实施“11563”工作思路,认真开展排污企业、建设项目“大排查”和2022年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执法行动,进
  • 刷爆!开工后的深圳人,都在做这件事!

  •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早C晚A”的深圳人也陆续返工了这两天小晚收到了很多粉丝的留言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返工的喜悦心情1月29日#深圳人返工后的精神状态#这一话题也冲上了热搜深
  • 深圳宝安: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 产销两旺势头足

  • 工厂车间,一线工人铆足干劲生产;物流运输线上,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保通畅……对宝安不少企业来说,不论是春节假期还是节后,都是紧张忙碌赶订单,争分夺秒抓生产的“黄金期”。各企业纷
  • 连云港上榜全国20强!

  • 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2022年12月和1—12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跻身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变化排名前20位名单改善幅度排名第18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取得历
  • 今天我值班(14)——四川

  • 灯火璀璨、年味正浓。有一些生态环保人,在万家团圆之际却默默坚守岗位,这个春节有一种守护叫:今天我值班!为展现基层生态环保铁军忠于职守、不忘初心的精神风貌,我们特开设《今天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元故事|“野”深圳

  • 2022年底,深圳荣获首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深圳向世界展示了它原生态的一面。■李跃蒙特利尔,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西南部圣劳伦斯
  • 商洛市三集体两个人获省消安委表彰

  •   近日,省消防安全委员会表彰2022年陕西省119消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商洛市彩虹公益中心、商洛市万达广场、商洛市消防救援支队丹南路特勤站获先进集体称号,柞水县小岭镇金
  • 新冠治疗如何报销?广东省医保局详细指引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近日,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该如何报销,给出详细指引。怎么申请报销?报销流程是怎么样的?如果是门急诊就医,实施“乙类乙管”后,参保患
  • 新春开工周“云端架长虹”

  • 1月29日,伶仃洋大桥主跨西侧首件钢箱梁吊装施工伶仃洋大桥主跨西侧首件钢箱梁吊装完成,大桥预计4月底实现合龙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阳 通讯员 常大 黄卫新春第一个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