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皆课程,“学”成终有得。6月8日,大众日报“乡村振兴小记者行”研学活动来到辛庄街道。19名小记者们在美丽乡野感受现代乡村新图景,寻非遗文化魅力,享劳作乐趣。
小记者们首先来到泉韵乡居齐鲁样板示范区项目重点村——下陈村。这里的蟠龙梆子两创馆、蟠龙梆子传承馆深深吸引了孩子们,在蟠龙梆子剧团团长韩克的讲解下,近距离感受了戏曲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
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看着脸谱模具,小记者们脸上充满着好奇和兴奋。任家禾同学立即拿出手机录像,“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脸谱,我想把创作过程记录下来。”他一边说着,一边聚精会神地涂抹自己的作品。
绘脸谱,传国粹,一张脸谱一个精彩世界。他们根据图片勾勒线条、涂抹色彩,并将脸谱与自己的创意结合。不一会,一张张独一无二的脸谱在他们的笔下应运而生。
看,小记者们还化身花馍师傅,揉起面来有模有样。在他们灵巧的小手中,各色的面团变成了精美的工艺品,在欢声笑语中,每个孩子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独特的“馍”法小馒头。
在玩中学,学中悟,小记者们的现场采访也是有模有样。“怎样让乡村更美?”“乡村振兴的秘密是什么?”……小记者们纷纷向下陈村“两委”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孩子的视角,深入了解下陈村的蜕变。
采访结束后,小记者们还参观了刘响泉村煎饼坊。“哇,好香啊!”小记者们循着香味走进煎饼坊。只见师傅们熟练地推着煎饼鏊子上的面糊,一圈又一圈。伴着滋滋响声,一张张泛着黄色,又薄又香又软的煎饼从鏊子上揭下来,整整齐齐码放在盖帘上,小记者们品尝着煎饼,纷纷竖起大拇指。
这里不仅手工煎饼香味浓郁,杂粮窝窝头也挑战着小记者们的味蕾。他们跟着师傅的讲解,将面团揉成锥形,在下面戳一个小孔,一个窝头的雏形就出来啦。小记者们把做好的窝头轻轻地放入锅中,等待自己的大作“亮相”。
徐家店村大棚内像小太阳一样的非洲菊竞相绽放,小记者们穿梭在花丛中,感受着采摘的乐趣,孩子们的笑声和欢呼声在空气中回荡,整个乡村田野都充满了快乐的气息。
行走乡村路,感受新时代画卷。乡村研学虽然短暂,但在小记者们心中,留下了古朴美丽的乡村风光、香味浓郁的煎饼、多彩美丽的非洲菊……“这次研学收获了很多,还想再来。”“原来乡村可以这样美!”“我要好好学习,希望将来也能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