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东莞市民黄小姐怎么也想不到,本以为的一场小感冒,竟让她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事情要从1月初说起。彼时,黄小姐身体出现咳嗽、流涕、肢体乏力、酸痛等症状。
她自我感觉感冒了,没有特别重视,但症状持续数天,未见好转,且逐渐出现了恶心、心悸。
黄小姐这才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就诊。
心内科医生接诊后,发现黄小姐精神萎靡、血压低,心电图呈“多导联ST-T改变”,心肌钙蛋白指标明显升高,综合分析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诊断她为“重症心肌炎”“心源性休克”!
医生立即给予强心、营养心肌等治疗,但病情恶化很快,她出现了室性心动过速,大剂量升压药物血压难以维持,迅速被转至重症医学科(ICU)抢救。
床边心脏超声提示,黄小姐心脏搏动弥漫性减弱,射血分数只有20%,已出现“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
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邵超华主任、谭华侨副主任快速评估认为,常规治疗已经无效,只有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俗称“人工心肺”)才可能挽救她的生命。
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争分夺秒做准备。
此时,死神还在步步紧逼!黄小姐突然上身抽搐、意识丧失,心电监护提示出现“室颤”,医务人员立即电除颤。
另一边,团队以最快的速度留置ECMO导管,护理团队以最短的时间对ECMO管路进行预充,调配好设备和参数,机器成功运转。
ECMO的效果很明显,不久,黄小姐的血压逐渐升高,趋于稳定,神志好转,恢复了窦性心律。
后经过ECMO、呼吸机辅助呼吸、床边血滤、激素、免疫球蛋白、大量维C、参附及抗病毒等基础治疗6天,黄小姐的心脏得以充分休息,跳动得越来越有力,全身功能基本恢复,撤掉了ECMO。
治疗中,ICU团队还时刻关注她心理上的变化,第一时间安排家属探视,减轻她的焦虑和恐惧。
目前,黄小姐生命体征平稳,已被转到心内科治疗,有望近期出院。
重获“心”生,黄小姐从医务人员手中接过蛋糕,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和家属对医院的治疗给予高度评价。
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常规开展ECMO治疗,标志着该院的危重症治疗水平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该院将不断锤炼ECMO技术,提高东莞东部区域整体的重症救治能力,为更多重症患者带去“心”希望。
【知多D】
感冒可能引起暴发性心肌炎?
暴发性心肌炎主要由病毒感染诱发,是一种以心肌组织严重水肿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常引起急性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在短时间内突然出现生命体征的不平稳,如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甚至心脏骤停、心源性猝死,可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80%-90%。
20余种病毒可引起暴发性心肌炎,其中以柯萨奇病毒为主。此外,腺病毒、甲流H1N1、EV-71、新冠病毒感染导致暴发性心肌炎的报道逐渐增加。
具体来说,经历病毒感染以后,人体免疫功能会出现较明显的紊乱,会持续1-2周。期间,其他病菌非常容易乘虚而入,尤其是在冬季流感高发期。因此,小感冒也可能引发暴发性心肌炎,得了呼吸道疾病后要注意休息,不要带病工作。
暴发性心肌炎可以预防吗?
暴发性心肌炎冬春季发病较多,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平时身体健康、无基础器质性疾病的青壮年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长时间疲劳可能易发。
所以,病毒感染康复者在1~2周内最好静养。感冒数日症状不缓解,并出现明显的乏力,气促,胸闷等症状,一定要尽快就诊。
那么,如何早发现暴发性心肌炎危险?
1.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咳嗽、腹泻等。
2.心肌受损表现:极度乏力、胸闷、胸痛、气短、呼吸困难、心悸、头昏、食欲明显下降等。
3.血流动力学障碍:面色苍白、烦躁不安,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皮肤发花、肢端发凉、大汗、少尿,浮肿、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猝死。
文字:李广 图片: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