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聚焦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丨尼玛卓玛:期待和聊城再次相遇

日期: 来源:聊城日报社收集编辑:聊城日报社

  7月3日,在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手工编织赛项的赛场上,身着藏族传统服饰的尼玛卓玛拿出准备好的牦牛毛,认真制作一种藏族牧民普遍使用的放牧工具——乌朵。

  “牦牛每年都要剪一次毛,这些毛是牦牛身上的,这些是牦牛尾巴上的。”尼玛卓玛来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巴塘乡相古村。那里海拔近4000米,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牦牛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

  尼玛卓玛先将牦牛毛搓捻成毛线,然后用精巧的双手开始编织乌朵。先编毛辫,毛辫的中腰部位编一个不规则的菱形小兜,毛辫两端和中间装饰上各种颜色的牦牛尾毛做成的穗子。牦牛毛很硬,要编成毛辫并不容易,“编一个这样的乌朵一般需要十几天。”在展示区,尼玛卓玛的弟弟罗松措贝向记者介绍,“但参赛要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所以我们比赛的时候就做了一个相对简单的。乌朵是从古老的抛石器演变而来的,大约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古代,大多被牧民当做一种简易的武器,现在主要用于放牧。”尼玛卓玛不会讲汉语,之前从未走出过大山,罗松措贝是她的翻译和领队。

  从村子里先坐汽车到西宁,再从西宁坐火车到济南,然后从济南再到聊城,4000多公里,他们走了四天。在来参赛前,尼玛卓玛一直在生病,但是当她知道自己可以参加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时,还是坐不住了。“外面的世界很大,你要勇敢地走出去,你什么都不用担心,我支持你,陪着你。”弟弟罗松措贝的话给尼玛卓玛吃了个定心丸,让她勇敢地走出了大山。

  “这一路我们走了四天,她也吐了四天。”长途的颠簸和身体的不适让尼玛卓玛一路走得很辛苦。但当她来到大赛的现场,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们,她觉得一切都值了。“姐姐从小就编织乌朵,她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乌朵,看到乌朵。”罗松措贝说,乌朵是藏族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农耕文化代表,几千年的手艺应该被更多人知道。

  凭着对古老技艺的坚守和精湛的编织技术,在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总决赛中,尼玛卓玛获得手工编织组三等奖和“最佳传承奖”。“谢谢大赛,谢谢山东,谢谢聊城!”罗松措贝说,7月5日,他们就要返程,一路上他们要转三次车,尽管还是一路奔波,但他们却收获满满,“我和姐姐都期待能和聊城再次相遇。”

  文/图 记者 吕晓磊 马永伟

相关阅读

  • 逛校园:西藏牧民的孩子们返校上课

  • 6月的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天气回暖,天然草场绿草如茵,牛羊群在雪山之下悠然吃草,牧民的孩子在草原上嬉戏的声音久久回荡在空气中,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心驰神往。“小
  • “心佑工程”给西藏那曲先心病患儿带来福音

  • 新华网拉萨7月4日电(记者邵泽东)4日上午,在那曲市色尼区尼玛乡小学学生宿舍一楼大厅,学生们齐刷刷排成队等待做心脏听诊。“听诊有问题的同学,由老师带去做心脏彩超。”领队医生
  • 《人民日报》点赞“塘塘”!

  • 近日,《人民日报》刊登《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深入推进跨越山海奔共富》,点赞“塘塘合作”共同绘就合作共赢的美好图景,一起来看看!“请问到信用社怎么走?”“向前走,在右边。”这
  • 12头牦牛深陷泥潭 警民合力三小时救出

  • 图为救援现场。记者3日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委宣传部获悉,日前,该县公安局宁木特派出所接到辖区牧民扎西东智求助称,有12头牦牛在宁木特卫拉村被困泽曲河泥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定好闹钟!今晚8点抢天门第一批文旅消费券

  •   长江网讯(记者王允祺 通讯员鄂文旅) 7月5日,长江网记者从湖北省文旅厅处获悉,2023年“极目楚天 钟情天门”文旅消费券今晚8点开抢。消费券品类包括旅游住宿券(含旅游酒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