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一个“垸”,浓缩了人与自然的“相爱相杀”

日期: 来源:岳阳晚报收集编辑:岳阳晚报

这几天,团洲垸的情况牵动着大家的心。也有一些人提出疑问:“垸”是什么啊?

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各地风土人情特色鲜明。东北多“屯”、西北多“堡”、华北多“庄”,而到了洞庭湖区,最常见的就是“垸”。

千百年来,人与大自然的相爱相杀,就浓缩在这个“垸”字上。

洪水中的垸

垸读作yuàn,《说文解字·土部》称,“垸,补垣也。”对“垸”的现代释义,是指湖南、湖北在湖泊地带挡水的堤圩,也指堤所围住的地区。

在湖南,垸的形成与洞庭湖紧密相关。洞庭湖南汇湘、资、沅、澧“四水”,北纳长江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堵闭)“四口”,大量泥沙沉积在洞庭湖,形成大量洲滩,吸引人们来垦种。

刚开始垦种的时候无堤防,若遇小水年份则有收成、遇大水年份则无收成,当时被称为“湖田”。

为了使收成年份增加,人们开始在洲滩周围建堤防挡水,随着堤防加高加大,堤内就逐渐形成了垸。

随着堤防越加越高,就形成了垸区中间低四周高的特殊地貌。垸就像是一口煮饭的锅,“锅”外是汹涌的水道,“锅”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每到汛期,江、湖水位上涨,垸就会变成一口漂浮在水面上的锅。垸区的人们只有不断加固加高“锅沿”,才能让头顶上的洪水不至倾覆而下。

在最近几天的报道中,还出现了重点垸、蓄洪垸、一般垸等不同表述。据湖南省水利厅编的图书《洞庭百问》介绍,洞庭湖区共有千亩以上堤垸226个,分为11个重点垸、24个蓄洪垸及191个一般垸。

其中,重点垸为重点保护的堤垸,其建设重点是加高加固堤防,提高防洪标准。洞庭湖区的11个重点垸,也就是11个防护大圈,一般由几个大小堤垸合并而成。

蓄洪垸可以充当蓄滞洪区,是遇大洪水时有计划地分蓄洪水的堤垸。其建设重点包括防洪工程和蓄洪工程两部分。

一般垸更好理解,是指重点垸、蓄洪垸之外的其他堤垸。

垸,是梯次搭配的,有的垸有为蓄洪分洪而作出牺牲的使命;同一个大垸里,小垸之间并不是一马平川,会被堤坝阻隔开。

或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设计既不公平也不科学,为啥有的垸就要作出牺牲?为什么同一个大垸不能打通、方便生活生产?

地理决定经济,经济产生文化。从1996年开始,原湖南省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童潜明一直在研究洞庭湖区的地质问题,对垸有着较深刻的观察和理解。

童潜明介绍,重点垸在整个洞庭湖经济发展这方面起很大作用,人员比较密集,会被重点保护起来。蓄洪垸一般地势较低,重要性差一点,万一洞庭湖水位过高,就会把堤挖开,将洪水引进去,降低洞庭湖的压力,保全更多的地方。

重点垸内同样如此,一旦垸堤决口,间堤就成为了“第二道防线”,有时候为了“保帅”,不得不行“弃车”之举。

据湖南省水利厅统计,20世纪50年代以来,洞庭湖区有40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平均1.5年发生一次。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连续发生特大洪水,洪涝灾害一直是湖区人民群众的心腹大患。

据一位长期生活在蓄洪垸老者回忆,几十年前防洪手段远没有今天这么先进、预报也不及时准确,当时如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扒堤蓄洪,甚至会采取几个垸抽签的方式决定扒开哪个垸的堤坝。

可以说,垸内是“人在水下活”,垸和垸里的人一直处在与洪水拉扯、搏斗的过程中。

历史上的垸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洞庭湖瘴气弥漫、沼泽遍布。

在历史上,围湖造田、筑堤建垸就成为了开发和改造洞庭湖最重要的方式。

童潜明称,洞庭湖有史可查最早的围湖造田可以追溯至东汉末年,往后各个朝代都有。

第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围湖造田发生在明朝。因为当时“江西填湖南”,今吉安地区人口大量涌入湖区,到了明永乐中期,人口增长导致需要围湖造田挽垸来满足土地需求。

众所周知,洞庭湖分出了湖南和湖北。古时,长江流经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域时,两边与长江互通的口子都差不多,长江来的洪水泥沙一半流入洞庭湖、一半流入江汉平原。

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在长江防洪中,“舍南保北”政策占了上风,一方面是朝廷认为江汉平原比洞庭湖区经济更发达、地位更重要,另一方面,也有人称或许与湖北江陵人张居正任宰相有关。

于是,江汉平原与长江互通的一些口子封堵了,将洪水和泥沙主要“驱”往洞庭湖。

童潜明称,那个时候洞庭湖淤积特别厉害,每年淤积到洞庭湖的泥沙超过3厘米。

正是因为泥沙变多了,洲滩变大了,围湖造田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如果没有泥沙就没有地方可以围湖造田。

但真正的围湖造田高峰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至1980年,当时人口激增,需要生产更多的粮食。

用童潜明的话说,这个阶段围湖造田的面积,几乎相当于东汉到民国时期历朝历代围湖造田面积的总和。

1998年—2003年间,童潜明在负责洞庭湖治理有关课题时,发表了《关于洞庭湖的地质与治理研究》,并得出了一项有关洞庭湖区围垦情况的统计数据。数据显示,1949年前洞庭湖区围垦面积为1028.3平方公里,1949年后达到了1933.7平方公里。

也正因为大面积的围湖造田,那一时期水患愈发严重。

所以在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长江中游四省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湖南用5年时间,平退340处堤垸(含蓄洪垸、一般垸和巴垸、外洲),搬迁15.83万户、52.04万人。

据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发布的一篇文章估算,魏晋南北朝时期洞庭湖水域面积为4400平方公里左右。

明代嘉靖年间的《常德府志》称,“每岁夏秋之交,湖水泛滥,方八九百里”,水域面积或许更大。

洞庭湖原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后来收缩为第二大淡水湖。1949年,洞庭湖水面面积为4350平方公里,2015年为2625平方公里。

洞庭湖面积的缩减,有地理气候变化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或许仍在于人类的改造和开发。

人类的文明本质,就是泥沙把它“淤积”起来的。

纵观人类文明史的主要城市,无不是发轫于河流的冲积平原上。可以说,洞庭湖里的垸,就是人类文明衍进过程的“活化石”。

经济上的垸

据湖南省水利厅披露的数据,1949年洞庭湖共有大小堤垸993个。

新中国成立后,洞庭湖进行了小垸合并成大垸等一系列治理,目前洞庭湖区有大小堤垸226个,堤垸保护面积1.62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12万亩、保护人口1049万人。

以这几天团洲垸正在加强防守的“第二道防线”后的钱粮湖蓄洪垸为例,其耕地就有40.26万亩。

湖南是农业大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调出稻谷的两个省份之一,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湖南粮食总产量3068万吨,而洞庭湖区的常德、岳阳、益阳三市就贡献了920.55万吨,近乎三分之一。

即便是在“水下讨生活”,勇敢坚强的湖区人民,靠着勤劳智慧,在自己得到生存发展的同时,让更多的湖南人、甚至中国人得以吃得饱、吃得好。

在洞庭湖区的安乡县、南县、华容县等一些地方,有喝早酒的习俗。

其实,这种习俗在长江沿线并不鲜见,因为常年生活在水边,有的人甚至夜间在水上作业,早上喝点酒有利于去湿气,也可以暖和身子。

不一样的是,其他地方的早酒更多是功能性的,简单直接,而洞庭湖区的早酒却要丰盛得多,一般得荤菜素菜都有,升级版则是火锅热炒摆一桌。

对于这种与众不同的现象,一位常德籍资深媒体人给出了一个让人感到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答案: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及时行乐。

这个说法虽然有些极端,但不可否认的是,水始终是悬在湖区老百姓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作为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被称为“长江之肾”,也被唤作“水袋子”。

在三峡水利枢纽运行之前,洞庭湖就是长江洪水的“调蓄站”,一旦长江水量过大,洞庭湖就要紧急“扩容”,绝对不能让洪水威胁长江中下游城市。

如何扩容?扒开蓄洪垸的堤坝进行分洪。

与洞庭湖蓄洪垸性质一样的荆江分洪区,就曾于1954年3次开闸分洪,蓄滞洪水总量122.6亿立方米,有效削减了长江干流的洪峰。

因为下游是武汉,是南京,是上海,是中国经济的命脉。

从宏观意义上来说,洞庭湖里的垸,是要随时准备为保护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挡子弹”的,但随着三峡水利枢纽等水利设施的建设,极大缓解了洞庭湖“水袋子”的压力,三峡水库自2003年首次蓄水,这20多年下游发生大洪水的概率已大大降低。

从湖南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这几年垸堤出现的决口险情,比往些年少了很多。

大自然从来不讲情面,即便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但只要对大自然的敬畏稍有懈怠,对自然灾害的警惕出现放松,大自然的警告甚至“耳光”就可能随时到来。

来源:红网


相关阅读

  • 低空智联网发展面临三个关键问题

  • 淄川融媒信息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国家无线电办公室)近日举办的“构建电磁频谱新发展格局高层次人才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吴启晖围绕“面
  • 答问团洲垸

  • 1、此次洞庭湖决堤为什么是团洲垸?湖南省洞庭湖水利事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团洲垸是上世纪中期在沙洲泥滩上围建起来的,部分堤段底子薄弱、地基不牢实,堤身土质差,堤线也存在不科
  • 组图|烈日下的坚守

  • 连日来,虽晴空万里,但遭受10多天暴雨侵袭的南洞庭湖却暗流涌动。“雨天不垮,晴天垮;涨水不垮,退水垮;晚上不垮,白天垮”,为防止险情发生,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位于南洞庭湖区域的益阳
  • 洞庭湖全线退出警戒水位

  • 记者从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了解到,随着岳阳水文站10日6时退至警戒水位32.5米以下并继续回落,洞庭湖流域全线整体退出警戒水位。专家提醒,防汛工作不能掉以轻心,要谨防“涨
  • 团洲垸排涝,按下快进键!

  • 7月9日一早,随着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成功合龙,湖南消防救援队伍排涝专业编队,挺进洞庭湖一线堤坝开始排涝等工作。目前,来自全国各地多支消防救援队伍在向团洲垸集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一个“垸”,浓缩了人与自然的“相爱相杀”

  • 这几天,团洲垸的情况牵动着大家的心。也有一些人提出疑问:“垸”是什么啊?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各地风土人情特色鲜明。东北多“屯”、西北多“堡”、华北多“庄”,而到了洞庭湖
  • 郎朗奏响浪漫篇章 ,大师课琴童收获满满

  • 摄影/牛小北7月10日,深受国人喜爱的钢琴家郎朗首度亮相北京艺术中心,以一套颇具幻想浪漫的曲目为仲夏的北京再添一份诗意。福雷《帕凡舞曲》、舒曼《克莱斯勒偶记》、肖邦《玛
  • 邹平市中医院:弘扬中医文化 健康“医”路同行

  • 为全面提升居民中医药文化素养,推动“弘扬中医文化,健康“医”路同行”活动扎实开展,邹平市中医院杏林志愿者服务队走进中兴社区开展健康科普及义诊活动。活动现场,主治医师黄惠
  • 猪周期回暖 上市养殖企业频报喜

  • 证券时报记者 赵黎昀  今年上半年,国内生猪市场扭转持续多时的低迷局面,开启价格上行趋势,并于6月超过过去三年的最高水平。  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年内全国瘦
  • 1-5月家电产销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 淄川融媒信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家用电冰箱产量4179.1万台,同比增长12.1%;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12880.7万台,同比增长16.7%;家用洗衣机产量4495.4
  • 日照浪潮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投产运营

  • 日前,由浪潮集团投资的日照浪潮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投产,基地集光伏、储能、充电、换电设备制造于一体。目前,年可生产500万片板卡、100万台充电桩,以及500兆瓦储能产品,年产值超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