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谭锦波
2022年,恩平新增吸毒人员实现零增长,戒毒康复巩固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戒毒康复学员就业率达96%,人民群众对本地禁毒工作满意度为95.9%、对禁毒知识知晓率为96.8%。
翻开恩平禁毒工作的最新成绩单,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彰显着恩平禁毒工作的成果。
近年来,恩平市积极践行“以防为主、以治为基”的理念,锚定“无毒恩平”的社会治理目标,通过压实“一个主体责任”,落实“两大基础保障”,打造“三大特色品牌”,着力构建市委市政府领导、市禁毒委(办)统筹、镇(街)村(社区)主战、成员单位协同、全社会参与的“五位一体”现代化禁毒工作模式,有效推动毒品问题综合治理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无毒广东”建设作出了恩平贡献。
在“无毒恩平”创建实践工作中,恩平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成功打造了禁毒工作“三大特色品牌”。
一是打造“无毒小单元”细胞示范工程。恩平市结合基层治理工作,积极探索打造“禁毒示范细胞”工程,以“无毒小单元”推动“基层大治理”,高效巩起全市禁毒的坚固防线。研究制定《恩平市“无毒小单元”创建标准》,以示范镇(街)创建为牵引,细分出家庭、企业、学校、行业、场所、单位、村(社区)、村(居)民小组等13类“无毒小单元”的创建标准,定责、定标、定量,由各镇(街)、成员单位牵头推进,按照自下而上、由小到大、逐级申报原则开展,纵横相连、同频共振,切实做到“固成效、防反弹、树典型、创示范”。
二是完善“阳光工程”管帮体系。恩平市坚持心理“输血”和就业“造血”并重,以“阳光工程”办公室为枢纽,创新推出《恩平市戒毒康复人员行为操守积分奖励制度》《恩平市促进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实施办法》《恩平市招收录用戒毒康复人员用工单位奖补办法》三大激励措施,组建戒毒康复学员“微笑阳光”志愿服务队,持续完善“123+N”管帮体系建设(即一个办公室、两种帮扶模式、三大特色机制、多种措施办法),建立健全政府扶持创业、戒断人员自主创业、公益志愿服务引领回归的人性化多元帮扶体系,强化社保兜底、低保救助等帮扶措施,全面加强对戒毒康复人员的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心理疏导和社会保障等工作。以“奖”促“帮”、以“帮”促“管”成效显著,恩平市戒断三年未复吸人员数量占在册数的80.8%,同比上升18.85%;社区戒毒(康复)复吸率同比分别下降18.76%和74.46%。
三是创新预防宣传教育“N模式”。大力开展“阵地式”“参与式”“接地式”宣传,把识毒、防毒、拒毒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入千家万户,不断提高群众对禁毒的认知度和关注度,通过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禁毒工作中来,打响全民禁毒战。
发挥恩平市禁毒教育基地的载体作用,大力开展“阵地式”宣传。在基地升级增建青少年普法教育“童心书屋”,举办“普法启蒙”打卡有奖活动。在基地定期举办“周末相约”禁毒主题公益性活动,以法律沙龙、音乐会、亲子DIY、团建拓展、研学、书画展等多种形式通过网上发布让社会大众自主报名参与,不断提升基地的活跃度,逐渐成为恩平市的“网红打卡点”。
融入全民禁毒的理念,广泛开展“参与式”宣传。“禁毒+运动”,围绕“我运动、我拒毒、我健康,共创侨乡活力之城”的主题,举办“禁毒杯”广场舞大赛、马拉松赛以及各类体育赛事,带动广大市民在运动中接受禁毒教育、参与禁毒宣传。“禁毒+文艺”,围绕“文艺助力、禁毒同行”的主题,举办书、画、诗、文作品征集和“无毒青春”合唱等活动,凝聚文艺的力量讲述禁毒故事、展现禁毒情怀、传播禁毒理念。
本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扎实开展“接地式”宣传,利用“乡村大喇叭”,每周五用乡音将禁毒知识传送到田间地头;发挥“禁毒妈妈联盟”巾帼半边天的作用,让禁毒意识植根家庭;借助社区警务、基层网格、义警志愿服务等群防群治力量让禁毒理念入村入户。此外,积极对接各级主流媒体开展宣传报道,2022年以来,禁毒工作被央级媒体报道1次,被省级媒体报道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