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又是一年春节至。
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意味着——辛辛苦苦一整年,终于要迎接全新而更加美好的明天了。
在外漂泊的游子,卸甲归家;在家守望的老人,翘首以盼。
而今,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回不回家,如何过年,却成了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他们中,有人选择在岗位上“云拜年”,祝福话语虽迟但到;有人选择旅行过年,在旅途中感受别样的年味……不知何时,一种“新型年味”,正在悄然流行。
来源:视觉中国
“花式”过年,这届年轻人是认真的
不难发现,年轻人过年的心态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
以前,过年回家,总要被扣上“孝顺”“爱老”等的头衔,好像春节不归便是不仁不义、大逆不道;
如今,在更多人看来,无论回或者不回,都不应该与不孝或不爱挂钩,更多的是一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和体现。
同事柚子说过一件事,令我印象很深。
柚子是标准的“95后”,和男友刚结婚那年的春节,柚子便决定和另一半“各回各家”过年。
“本来结婚就是两个人的事,我们是搭伙过日子,又不是卖给对方了。过年当然可以你回你家,我回我家。”
果然,那年春节,柚子收到公婆的电话,询问他们是否闹了矛盾。
柚子平心静气地解释完后,公婆虽然还是不高兴,但情绪不再那么激动。
事后,柚子的先生告诉她:“我一个人回家被数落惨了,爸妈还说咱俩怎么这么不懂规矩……”
柚子这边也不好过,一回家就被爸妈指着鼻子批评:“你也老大不小了,怎么这么不懂事呢?”
吃年夜饭的时候,七大姑八大姨也上前关心询问柚子。
那年,年没过完,柚子便和先生提前返回了工作岗位。
可是第二年,他们依然各回各家过年。第三年、第四年……年年如此。但是平时,他们却会抽空一起回家看看两边的老人。
双方的长辈,也从刚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尝试接受年轻人的做法。
“我和先生只是觉得过年嘛,老人肯定希望我们回家。但回哪边才能两全其美呢?我们觉得,各回各家,就是上策。”
来源:视觉中国
而像柚子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春节前,两口子便商量好,各回各家过年。过年期间,再视频“云拜年”。祝福和心意,一样不落。
这样做,不仅没有拉开夫妻之间的距离,反而让两口子少了产生摩擦的机会。
其实,跨越时间和空间,只要心在一起,彼此牵挂,就是“过年”。
当代年轻人,正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诠释“新型年味”。
过年,不只有“回家”
从前车马慢,好像只有回家才是过年的主旋律。然而,在社会发展更加多元化的当下,过年的方式也在“百花齐放”。
网友@猫猫吃鱼在春节选择“反向”探亲。
让爸妈光临自己的世界,没有比春节更合适的时候。她计划把远在陕西老家的父母接到上海,一起过年。
“今年是我第一年上班,春节单位值班有三倍工资,我就想着把父母接过来在这里过年。”
一开始,父母不同意,觉得女儿“异想天开”,哪有过年不在家过的道理?加之,老两口在陕西生活了大半辈子,鲜少离开家乡。这次要到女儿工作的地方,山高路远,环境陌生,他们在心里抵触了很久。
但@猫猫吃鱼没有放弃。
一方面,她想利用假期带父母到大城市看看;
另一方面,她也想把自己工作以来的成绩,好好展示给父母,让他们知道:女儿已经长大了,他们可以放心。
来源:视觉中国
软磨硬泡几次之后,老两口也开始动摇。毕竟是自己的女儿,总是想千方百计满足她的心愿。
于是,春节前夕,春运抢票模式开启之后,@猫猫吃鱼就给远在老家的双亲买了两张机票,把他们接到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欢度春节。
她说:“既能和父母异地团聚,又可以带着他们旅游一番,何乐而不为。”
毕竟,一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春节期间,@猫猫吃鱼不仅吃到了父母做的家乡菜,了了心愿,还带着父母在上海及周边好好逛了逛。
过年的方式在变,在哪里过年也在变。
回家过年,早已不是年轻人唯一的选择。
春节外出旅游,成为“新年俗”。
没看过雪的“南方小土豆”,迫不及待想去大东北看雪玩雪,开开眼界;
996的“社畜”,恨不得立刻脱下工装,换上漂亮衣服,“穿越”到成都看大熊猫;
馋了许久的淄博烧烤,也终于被列入了春节愿望清单……
年轻人的“新年俗”,不再只是从初一到初五换着地方打牌吃饭,还可以去旅行、看电影,主打一个“我的新年,我做主”。
年轻的Z世代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给传统春节注入新活力、加入新元素。
来源:视觉中国
“新型年味”,让爱不朽也温暖四季
某调查机构发布的《2024春节人群趋势洞察项目》指出,83%的18—35岁的消费者认为自己是龙年过年的主理人之一。
对于过年,年轻人不再逃避,更愿意主动参与,成为家中的“过年主理人”。
比如传统美食,正在被一种很新的方式“取代”。
网友@碗碗挖宝第一名在一篇分享中晒出了自己的零食,分别是“澳洲夹心软糖”“被亲戚家小孩抢空的米奇头棒棒糖”和“心目中最好吃的巧克力”。
网友@一颗桃坞说,过年自己要尽情地“马拉松”:连看4场电影,“窝在沙发上,被零食、气泡水、小酒包围”。
作为年轻一辈的父母,似乎也接受了孩子们合理发疯的“大逆不道”。他们不仅不会斥责,还会加入孩子们的大部队,体味年轻人独有的春节年味。
而在爱的欢声笑语里,一家人其乐融融,本就坚固的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来源:视觉中国
再比如过节方式。
有研究数据显示,计划在2024年春节期间外出旅行者占比达28%(含短途旅游及长途旅游)。
显然,春节长假,很多年轻人选择带着家人,用旅行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
朋友吕洁说,今年春节,她带着父母和女儿,到云南西双版纳度假。
“去年因为身体原因,我们没去成,今年无论如何都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节前,吕洁在网上订购了机票,大年三十晚上就飞到了西双版纳。
在她的朋友圈里,我看到她和女儿一起骑大象,和父母一起看表演,一家人一起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和和美美的氛围,让人羡慕不已。
吕洁和丈夫在外地工作,平时工作十分繁忙。因为工作的关系,他们鲜少有时间陪伴家人。利用假期,弥补缺憾,是他们的心愿。
“一个人在城市打拼很辛苦,我唯一的安慰,大概就是每天翻看日历,数数离过年还有多少天。和爱的人一起旅游,特别是好好陪伴父母,是我对春节最大的期待。”
来源:视觉中国
是啊,过年的意义,除了跨越数千公里的返乡旅程外,还有家人围坐、灯火可亲,在爱与温暖的包围中,积蓄来年的力量。
在外生活不易,在过年的这段时间,尽情地、尽力地好好感受父母的温暖,好好陪伴孩子的童年,才是“新型年味”最深沉的回响。
所以,不管这一年你过得如何——
放下顾虑,踏踏实实、开开心心地过年吧。
请相信,来年的生活一定会更好;回家的日子一定会有别样的收获与感触。
作者:今夕何夕,但遇两人,山水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