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兔年春节,是经历过三年疫情之后,大家的生活逐渐回归常态的第一个春节。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然而,面对困难,更多的人选择了乐观勇敢面对,甚至从中找到新的转机,在升级打怪中重拾对生活的激情和希望。春节渐近,记者走近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倾听他们的故事,他们心中的年味,他们在岁末的回望和对新的一年的期待。
过年·回望 之一
安心,这个年的最好礼物
——来淄三十年,一位小商户的岁末回望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苏利民 于谦
19岁来到淄博闯荡,2023年是福建福清人余乃行在淄博的第三十个年头。这个年,对他的意义也非同寻常。
久违的踏实和安心
初到淄博,余乃行在西二路市场摆地摊卖海鲜,后来搬到海盛水产市场,海月龙宫物流港建成后,他买下了两个门头,面积有七百平方米左右。
经历过一波波的疫情和市场搬迁,余乃行从来也没有像现在一样渴望安定安心的市场环境。
“每来一波疫情,生意就要清淡一阵子。那时候每天的心情可以用焦灼无助形容。最折磨人的是刚刚好转又来一波,海鲜生意最怕这个。经常愁得整夜整夜睡不着。但是今年不一样了,快速路通车了,前两天公交也通了,156、101公交直通物流港园区,来买海鲜的市民越来越多。”在余乃行看来,三年疫情终于走到尾声,他已经依稀看到了疫情前的热闹样子,心里说不出来的踏实和安心。
从白手起家到生意越做越大,在余乃行看来,他的海鲜生意,也可以作为衡量淄博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尺,“这几天客流量很大,营业额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的70%左右。光我这个店,一天就能出1000多条鱼,鲍鱼一天能卖五六百斤,帝王蟹、海参、东星斑等海产品都已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日常消费品,淄博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生意经
“今天把水抽完,再换上新水,把温度、盐度都调好。”上午10点半,一边跟记者聊天一边安排店员给鱼池换水,忙得不亦乐乎。从凌晨3点半开门,到现在,他已经忙了7个小时。
“每天早上3点就要起床,3点半到5点半,给批发商们供货装货,5点半到10点半,为各大酒店供应商供货,还有随时随地的零售批发。一年365天,天天如此。”余乃行笑着说,“干水产生意很累的。”
余乃行个头不高,穿着很朴素,除了口音没变,已经成为了地道的淄博人。他现在的两个门头分别经营活海鲜和冻货干货,门前摊位还出租给零售的小商贩,这些商家用着余乃行的冷库跟水车,不用自己单独租赁,生意上还能互相照应、带动,大家都很满意。
酒店是余乃行的重要客户,三年疫情带来的连锁反应也非常明显。“酒店没有客人,需要的水产品就少,我的销量也锐减。大家也会在电话里长吁短叹。”近期状态好转明显,大家的精气神明显足了。
为保证春节期间淄博各大酒店的货源供应到位,除了20来名店员,余乃行又临时雇了七八个工人,每天两班倒,连轴转。老婆孩子也会偶尔来店里帮忙。说话间,余乃行接了几个电话,又有几家大饭店跟他报货。
余乃行告诉记者,目前主要工作是为合作酒店的年夜饭及春节期间的货源备货。“这波疫情过去后,今年春节期间的年夜饭预订火热,供货量比较大,光鲍鱼的备货量就三四千斤。我们店年三十到初五休息,初六开门,这段时间我得提前给大伙备好货源,要不这些酒店的海鲜就供应不上了。”
做生意,余乃行有自己的一套生意经。“以酒店供货为主,批发零售为辅,进店的每一名顾客,都是我的大客户。”
做水产三十年,余乃行坚持诚信经营、足斤足两、货源充足、良心品质。通过这些年的努力,目前知味斋、嘉州大酒店等市内五区三县的一些知名饭店的活海鲜都是他在供应,滨州、莱芜等地也有大量的合作伙伴。生意越做越大,余乃行在圈里的口碑也越来越好。
在淄博过年,来年还得努力
除了这些,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年淄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淄博的快速路建设,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如果市民想买海鲜,从金晶大道过来,只需要十分钟左右,交通特别顺畅。自从搬到海月龙宫物流港后,接货出货更方便了,货物可以通过高速直接送过来,一站式到店门口,活海鲜的死亡率和折损率明显减少。海月龙宫对我们商户也很支持,比如所有商户都免半年的租赁费,这也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做好自己的事业。”
2020年之前,余乃行每年都会和家人回福清老家探亲,疫情发生后,他已经两年没回过老家。
“今年虽然放开了,但是还不能回去,家中有老人,一路长途跋涉回去,怕疫情传播,今年选择在淄博就地过年了。”说起家人,余乃行一阵唏嘘。“忙了一整年,趁着过年,给自己放几天假,好好陪陪家人,方便的话,就在淄博市内转转看看,看一下淄博的变化,感受一下慢下来的生活。来年,还得继续努力。”
照顾完一阵生意,余乃行靠在窗边,望向窗外的市场。市场上是熙熙攘攘采买年货的人群,叫卖声、砍价声不绝于耳,大家的脸上都很舒展。从前的热闹和烟火气真的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