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王峻
通讯员 张颖
实习生 王丙榕 彭念
“朱奶奶,午饭吃了吧,今天想剪个什么发型?”6月21日中午,44岁的龚友娣敲开朱琳玉家门,趁着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她来给这位年过八旬的独居老人理个发。
龚友娣是武汉市江岸区一元街道洞庭社区的专职副书记。社区的日常工作比较忙,但是哪怕再忙碌,龚友娣也会抽空上门帮高龄、独居或出行不便的老人们理发。她每个月还会抽出一天时间来,在社区定点帮居民们剪头发。
一把电动推剪,一把平剪,一把牙剪和一块围布。这四样为社区居民义务理发的物件伴随了龚友娣和社区居民12年。洞庭社区老年居民较多,理发过程也成为龚友娣和居民沟通的“桥梁”。唠唠家常,谈谈工作,在聊家常的过程中,常常关注他们的生活需求,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
龚友娣为朱琳玉剪发
她是12年上门服务的“剃头副书记”
“小龚,这头发帮我剪短点好啦!”朱琳玉笑着比画自己过耳的头发提出“要求”。
“好的,您坐这里。”龚友娣一边爽朗地笑着,一边从包里拿出理发用的围布为朱奶奶围上。拿起剪刀和梳子,动作利落地开始理发。
先用牙剪打薄头发,又用电动推剪推了后脑勺的长发;最后用理发剪仔仔细细地修剪,十多分钟后,清爽的短发就剪成了。
“小龚人真好,经常为我们这些老年人理发。”朱奶奶看着镜子里的新发型,乐呵呵地夸赞道。
龚友娣并不是一名专业的理发师,而是洞庭社区的专职副书记。二十多年前,她利用业余时间专程在一家职校里学习了理发。“平时也没什么爱好,就想着利用业余时间学门手艺。当时流行学电脑和理发,都是可以用得上的技能。”最终选择了学习后者,龚友娣笑称自己有先见之明。
龚友娣为朱琳玉剪发
第一次在社区给居民剪头已过去了12年,说起当时的情景,龚友娣还印象深刻。
2012年3月5日,洞庭社区和爱心单位共同举办学雷锋日志愿活动,其中一项服务是义务为居民理发。“当时来剪头的人比较多,但是只有两个志愿者,我看他们忙不过来,想着自己之前学过这个手艺,就想来帮下忙。”但一想到手艺“丢了”有十来年了,龚友娣拿起剪刀时心里难免忐忑。
“刘爹爹,我也学过剪头,但是手艺有点生疏了,你要是不嫌弃,我就给你剪一剪。”她试着跟相熟的刘爹爹商量。出乎意料的是,刘爹爹一下子就答应了,“龚书记给我剪头,那是我的荣幸哈,剪成什么样,我都愿意的。”爹爹打趣道。
龚友娣紧张地拿起了推剪,一点一点地给爹爹剪了起来。十多分钟后,一个寸头理完,她才发现后背竟然都出了汗。
“刘爹爹,你觉得怎么样?”龚友娣忐忑地问道。“蛮好,龚书记手艺蛮好嘞。”爹爹“炫耀”似的从排着的队伍面前走过。其他居民看到,纷纷来到龚友娣面前,“书记,帮我剪一下头吧。”“书记,我也是推平就行。”得到居民认可后,龚友娣悬着的心便放了下来。
学雷锋日活动结束后,依旧有居民来找她帮忙理发。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社区的老人很多,长期有理发需求,特别是腿脚不便的老人需要上门理发。
“手艺比店里的老师傅还好,以后你经常帮我们剪吧。”居民们这一句玩笑话,让龚友娣认真对待,当天便自费购置了一套理发工具。
“那次之后我就想,既然有这样的手艺,小区里一些老人又有理发需求,为什么不利用空闲时间为他们理发呢?”自此以后,龚友娣便把理发这门手艺捡了起来。每个月,她准时出现在社区组织的志愿活动上,也会不定时到居民家中上门服务。手里推剪的“嗡嗡”声,一响就是12年。
她是高龄、独居老人心中的“好丫头”
“宋婆婆,你曾孙这周有来看你不?”“陈爹爹,最近天气热,你女儿打电话要我‘监督’你少出门,要听话哦……”理发过程中,龚友娣和老人们有聊不完的话题,短短一二十分钟时间,屋子里总是热热闹闹。
解决老人们理发不便的同时,也希望能倾听到他们的心声。这是龚友娣为老人们理发的初衷。
居民向龚友娣(左一)反映情况
而聊天时大家说的每句话,龚友娣都放心上了。
“单元门口有几块砖头破了,我进门要绕到边上走,不太方便。”朱琳玉那天刚说完,第二天,社区工作人员就带着砖头和沙石把路口重新铺平了。“丫头人真好,不仅每个月上门为我剪头发,我每次一有事找她,马上都能解决。”每次见到龚友娣,朱奶奶都不忘夸几句。
“龚丫头心细又贴心,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看着她为我们居民解决了不少难题。”6月21日上午,一见到记者,86岁的宋冬芝就迫不及待地说道。
“我家门对面前些天摆放了几个垃圾桶,有时候生活垃圾太多会溢出来,我担心天气一热就会有味道。”一次龚友娣上门为她理发时,宋冬芝向她说出了这个烦恼。
“您放心,一会我和网格员了解一下情况。”回到社区后,龚友娣和社区书记、网格员进行了商议,随后来到现场走访,发现几个垃圾桶离宋奶奶家仅有两三米远,的确有可能会给她的生活带来影响。
经过走访查看,在离宋奶奶家二十米外一处巷子口为垃圾桶找了个“新家”;随后环卫将垃圾桶移至新位置,并将原来的地面和墙面清洗干净。
宋冬芝和龚友娣
“你看,现在我家门口特别整洁干净,一点味道都没有了。”宋冬芝高兴地指着门口对记者说道。
经常有老人问龚友娣,义务剪头这事会坚持到什么时候?
她说,“每次见到老人们的笑脸就好像见到亲人一样,我会一直剪下去,哪天退休了,我也会当志愿者继续下去,直到我剪不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