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这门课,告诉你“失败”也充满意义

日期: 来源:复旦大学收集编辑:复旦大学

“仪器分析”是面向药学专业二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2022年,药学院教授李嫣从郁韵秋教授手上捧过接力棒,成为课程主要负责人。团队里,李嫣和姜琳琳、方小泥、曾湖烈、邹艳共同承担着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讲授工作。今年课程也入选了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

星期一早晨,方小泥早早来到张江校区第二教学楼2201教室,十几分钟后,同学们陆续涌进教室,迅速落座。大家纷纷打开笔记,抓紧这珍贵的几分钟温习知识点,即使没有正式上课,整间教室也十分安静。

上课铃声响起,方小泥抬头望向学生们,面带微笑说:“各位同学好,我们开始上课……”这是“仪器分析”课程再普通不过的一次开场。

线上线下相融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为了攻破线下理论课堂的重难点“质谱法”,2021级药学院本科生盖玺已经在课前认真看过微课视频,完成线上随堂测试。“提前预习,听课就会轻松些,”盖玺笑道,“没弄懂的地方,也能有针对性地听老师的讲解。”

对盖玺来说,这门课的自学和预习其实是花费时间最多的部分。

线上线下相结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仪器分析”教学团队在课程设计上的一个巧思。

2020年,课程开始进行线上资源建设,这期间,线上平台共建立包含理论课及实验课全部课件、录屏视频、随堂测习题、拓展视频和链接等160个章节,设置105个任务点,上传90个文档,发布 130 个视频,题库中题目数有近400道。两年后,“仪器分析”正式运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许多同学都曾经把背诵当作学习这门课程的方式,记忆当然必要,但遗忘也会随之而来。”李嫣解释,“仪器分析”课程涵盖的分析方法比较多,确实很难单纯靠记忆掌握。

记得一次考试,李嫣出了一道曾在实验课中让学生操作过的试题,“我最初觉得这是‘送分题’”,但结果却和预料的完全相反,“只能达到一半的正确率。”李嫣直呼“不可思议”,接着便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或许是解题方式之一——从单纯的线下课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让有限的师生互动转变为即时的随堂检测与评估。

此外,李嫣还搭建了一个课程的线上讨论区,她的想法很简单:“能够提出问题就已经证明在思考了,回答问题则不仅需要理解课堂内容,有时还需要查找一些额外的资料。”

讨论区里,学生们有来有回,很是热闹。

学期初,2021级药学本科生刘乐仪在评论区留下了这门课的第一个问题:“仪器分析常常利用电磁波(如光)的特性,实现不同物质的区分与定量检测,那么有没有什么技术手段是利用机械波(比如声波)的特性的呢?”不久,便有同学在下面跟帖,指明了电磁波和机械波的区别;另一个同学列举了一个利用电磁声波进行物质测定的案例。


几天后,刘乐仪自己也回复了这个问题,这时,她已经搜索了一些研究声化学的文献,她写到:“声波虽然在频率方面大多不如电磁波,但是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接着,她详细分享了超声波空化效应、声致发光现象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价值。

“分析化学家们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刘乐仪感叹。

理论实践相融合,让每一步都源于思考

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课结束后,实验课程也随后跟进。几间实验室奏鸣着仪器运转的“嗡嗡”声和器皿碰撞的“叮咚”声。学生们身着实验白大褂,奔走忙碌着。

李嫣、姜琳琳、方小泥、邹艳几位老师在各个实验室里打转,以便及时为遇到困难的同学提供指导。学生们的问题稀奇古怪,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李嫣看着这群思考着、讨论着的年轻人,很是欣慰。

“我读书时就跟着老师给的讲义一步步做实验,总的来说不算难。”李嫣回忆,当时并不会主动思考每个步骤有到底什么意义,“虽然最后的实验结果都不错,也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却没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李嫣和教学团队成员发现:有时候,让学生亲手设计实验再进行实施,其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是单单把步骤严谨的实验讲义交到他们手上去操作所发现不了的。

“有的文献比较理想化,用效果最好的试剂进行实验,但这可能在现实中不太容易实现。”2021级药学本科生张桐发现,真正的实验和文献资料中写得很不一样——需要考虑溶液的pH值是否真的合适,也需要将一些理想性试剂替换成实验室中更容易获得的缓冲溶液。

盖玺补充:“有时,文献里的操作写得不太明晰,几个小组间就会相互交流,看看能不能互相弥补。发现其他小组失败了,也会相互取取经,扫扫雷。”

实验现场,文献不曾提到的难题一个接一个冒出来,盖玺最开始有点懵,现在也逐渐能迅速冷静下来寻找解决方法。

“我们会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要用哪些仪器和试剂。”李嫣直言,做实验很需要思考,要结合实验室的总体条件选择仪器,综合适用性、安全性、毒性、经济性选择试剂,这要求学生进行一个相对全面的考量,难度就不小了,“很多学生最终形成的实验方案可能并不是最理想的,但我很高兴,因为至少在上面可以看到他们思考的轨迹。”

李嫣见过不少遇到问题茫然无措的年轻人,作为老师,她衷心希望:“不管学生未来是不是要继续科研之路,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应该从本科阶段开始好好地培养起来。”

自主设计与相互讨论相融合,让失败的实验充满意义

为激发学习内驱力、提升创新能力课程在设计上,将自主设计实验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相融合。实验课过程中,实验师姜琳琳几乎闲不下来,走到哪儿都会被同学们围拥起来,实验中细枝末节的犹疑与困惑,他们都愿意和这位温和耐心的老师分享。

“为什么?”“你是怎么考虑的呢?”是姜琳琳最常说的两句话。这两个问句领着学生进行思考——要取用这个剂量的溶剂,用这个容量的器皿合适吗?要让仪器生成清晰结果,是需要稀释溶剂吗,还是需要增加浓度?

“可以!”“试试看!”这两句话姜琳琳也常说。只要不出现错误,姜琳琳和李嫣都鼓励学生们开拓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发掘自己的道路来完成实验。“有时,学生的想法比较稚嫩,我们也知道有更合适的方法,”李嫣说,“可有时,创新性的想法会从‘岔路’和‘弯路’中闪现。”

但是,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成功率能高吗?

“失败的实验太普遍了!科研就是会面对很多失败”姜琳琳笑道,“对于这群本科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这就更加正常。”

最开始开设实验课的时候,教学团队会在课上安排经典实验内容的重现,这些实验一般会有比较理想的结果,增加同学们的学习自信心。但事实是,科学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科研课题的完成需要耐得住寂寞和坚定的毅力。因此,“仪器分析”的实验课堂上也会特别安排一些实验中的“暗礁”,让同学们学会正视并接受实验的失败。

刚开始,许多同学灰心丧气地和姜琳琳反映,设计实验时觉得没那么难,真正实践的时候却发现和想象得很不一样,“我一看那些苦着个脸的同学,就能大概猜到是在自主设计实验上受了挫。”

张桐就有过一次极为曲折的实验经历,那天,13:30开始的实验,他们小组不断地出现问题、分析讨论、重做,出现问题、分析讨论、重做……直到快17点,才最终做成。那天,实验室里几乎没人了,张桐和组员们才离开。

“当时确实很焦虑,而且有些疲惫,”张桐坦言,“但实验中,挫折不可避免,多多分析,然后尽力弥补,也是一种收获。”张桐发现,每次写完实验报告,做好分析,下次再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就能少出现一些重复性问题。

姜琳琳见证这群学生逐渐变得“耐挫”,“我跟学生们聊天,他们说实验好像就是一个不断的试错过程,这种认识是挺大的进步,也是每个研究者必备的品质。”因为这门课程并不追求完美的实验结果,而期待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积累和反思,实现对实验方案的改进与优化。

“仪器分析”教学团队里的五名老师都是女性,许多学生都说,听老师们的课“如沐春风”,老师们“太温柔了”,“课堂上总是充满了鼓励和表扬”。

今年年初,修读过这门课程的2019级本科生王若珂突然添加了李嫣的微信,打了招呼后,她连发三段话写到:“您在课堂还有实验课上表扬过我几次,我发现原来只要努力,我也可以做到很多事情,也可以先人一步。毫不夸张地说,我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好好学习,然后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组稿|校融媒体中心

文字|张菲垭

摄影|张心宇

责编|章佩林

编辑|马铭泽


相关阅读

  • 武威市多措并举推动继续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 新武威客户端讯(记者包雨纯)今年以来,武威市坚持以服务市域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和创新创造创业能力,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 44门获批!上海大学新增这些重点课程→

  • 近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3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的通知》(沪教委高〔2023〕38号)。我校推荐的44门课程均获批立项,立项数位居上海高校第一
  • 十余年立项省级项目156个

  • 除了单人跳、双摇、集体跳等基本跳法,还有车轮跳、交互跳、敬礼跳、胯下跳、环形交叉跳……在睢宁县骑路小学的课间活动中,一根根细细的绳子在学生们的手里变化莫测,能跳出3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这门课,告诉你“失败”也充满意义

  • “仪器分析”是面向药学专业二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2022年,药学院教授李嫣从郁韵秋教授手上捧过接力棒,成为课程主要负责人。团队里,李嫣和姜琳琳、方小泥、曾湖烈、邹艳
  • 超1200TEU!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创新纪录

  • 记者 赵波11月15日,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再传捷报,自主研发的A-TOS、A-ECS两大全国产全自主系统同向发力,助力单台桥吊昼夜装卸集装箱量突破1200TEU,达到1223TEU,再次刷新纪
  • 宁波这群人在社区共享花园里,干了件大事!

  • 原木栅栏、叠层花架、艺术摆件……从一个人种植,到共建单位打理再到专业队伍改造,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太古城社区的共享花园越发漂亮了。11月15日,花园再次迎来新生,安装
  • 好消息!东胜区2024年计划改造44个老旧小区→

  • 11月14日上午东胜区住房保障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召开“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总结会暨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前期工作对接会”经摸排东胜区住房保障综合服务中心2024年计划对44个
  • 老有所学-银龄巧手遇见非遗

  •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为社区的老年人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磨店社区王圩社居委会联合实践家社工开展了一系列主题为“老有所学-银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