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文化·非遗】陇原春节民俗中的非遗之美丨张掖杖头木偶戏

日期: 来源:奔流新闻收集编辑:奔流新闻

甘肃张掖杖头木偶戏,是明初由于朱元璋大规模移民自秦晋一带传入该地区的,到清代中期以后,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目前,活跃在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上寨村的邵家木偶戏班,是河西地区仅存的一支秦腔杖头木偶戏班。2008年,邵家班子杖头木偶戏被列入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杖头木偶戏演出。杨永伟摄

01

甘肃是一个戏剧大省,民间的地方戏剧种类很多,有陇剧、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环县道情皮影戏、通渭小曲及影子腔、凉州贤孝、临夏花儿等等,在这些带着西北地域特色的民间剧种当中,傀儡戏以独特的方式存在着。

通常所说的傀儡戏,就是木偶戏,就在张掖,当地民间独有的杖头木偶戏已经流传了上百年,甚至掌握着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的“邵家班”,也是河西地区现存的唯一的杖头木偶戏戏班。

张掖的杖头木偶戏,从音乐角度讲,它是将秦腔、陇东道情和皮影有机地结合起来,显得与众不同。

木偶的人物形象刻画有点类似戏剧。它也有脸谱,在雕刻好的人物中绘出各种性格的脸谱,当然雕刻的时候就会根据不同性格而雕刻不同的脸型。

除了绘画脸谱外,木偶的造型衣着也是表现人物角色和性格的重要部分。什么角色该穿什么衣服,什么颜色及款式都有讲究。

02

杖头木偶戏古称“托偶”或“托戏”,俗称“三根棒”,张掖民间称“肘娃娃”或“肘偶”。杖头木偶戏用三根木棒操纵,其中一根支撑木偶头部,称为主棒或面棒,耳、眼、鼻、嘴均能闭合张开,眼珠转动,头颈上下左右扭转;另两根木棒操纵木偶人的双手,称“手挑子”。

邵家班子的杖头木偶高有一米左右,比一般同类木偶大,平底没有腿,如果需要表演腿部动作,另制作双腿由演员配合操纵,称之为“配腿”或“配脚”。流传至今的各类木偶和道具均自行制作,木偶在造型上十分注重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既借鉴了民间神像、古代彩塑、雕刻的造型和技法,又吸收了戏曲脸谱的表现手法。

晚清木偶头

艺人们手中的木偶都没有腿,长长的衣摆将演员的手遮住,像是木偶所有的机关都藏在手心里。木偶人的头部以泥土雕塑,风干后彩绘成生、净、丑、旦等各类角色,颈部用铁丝与偶身相连,偶人躯干四肢以木刻制,偶头和偶身可以相互搭配,变为不同的角色。木偶的脸,红的红,白的白,与京剧的脸谱较为相似,由此可以分辨出人物的忠奸、善恶。

这些木偶不仅仅是转头动眼,还能开合扇子、写字、拿书、斟酒、撑伞、射箭、舞剑等,动作十分形象、惟妙惟肖。不仅如此,还能做喷烟喷火、搬物等高难度特技动作。

邵家班有人物木偶40多个,动物木偶6个,专门的木偶服饰60多套,这对于一个民间家传的木偶戏班子来说非常不容易。

03

邵家班木偶戏的唱腔是以秦腔和眉户剧为基础,内容多取自历史演义、民间传奇、神话故事,现留存的传统剧目有《八义图》《进妲己》《马武取洛阳》等几十种。它的服装、表演等方面均与秦腔程序相同。因此,能演木偶戏的人也能登台演秦腔,尤其生、旦、丑的表演,仍保留着秦腔的古老动作。张掖木偶艺人集唱、做、念、打和奏乐于一身,在民间极受欢迎。

邵家班传承人徐宁在表演木偶“吐火”

据《张掖市志》等相关资料记载,张掖杖头木偶戏是明初朱元璋大规模移民从秦晋一带传入,至清代中期以后,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流传范围广,而且演出的剧目和戏班也逐渐增多。

在旧时,较为著名的木偶戏班有三个:一是道光初年的双盛班(即邵家木偶戏班),已有八代传人;二是道光年间杨杰创立的皮影班(义和班);三是由魏学富、魏学剑兄弟俩在光绪三十四年创建的全盛班。这三个戏班都是由家族成员组成,实行班主管理的家传世袭制。

到了1952年,在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以邵家班子为主,将当时颇有影响力的邵家、魏家、杨家合并,成立了张掖县(现甘州区)前进木偶剧团,班主为邵家第七代传承人邵延年,艺人们成了专业的木偶剧演员,跟随着剧团,在河西各地演出。木偶剧团走到哪,哪里就聚集着乡亲们,争相来看木偶戏演出。

如今,杖头木偶戏仍然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张掖市甘州区文化馆,专门设立了杖头木偶戏传习所,供木偶戏民间艺人们练习与传教。西北的土地广袤、辽阔,根植于此的杖头木偶戏也浸润着它无限的热烈与苍凉,在悠悠岁月中必将继续流传下去……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刘小雷


相关阅读

  • 甘肃张掖:制造企业开足马力促生产

  • 2月27日,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巴吉滩农产品产业园的甘肃誉宇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车间,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多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每条生产线上两三名工人操作着数台机械设备,有
  • 航旅融合|低空游丹霞 尽享好风光

  • 这究竟是遗落在人间的“调色盘”,还是满地的“五花肉”?五彩缤纷的热气球向空中升腾,动力伞如轻盈的彩蝶般乘风而上,直升机在轰鸣声中飞越七彩虹霞台、卧虎峡、万象土林谷……风
  • 乡约新春赶大集

  • “来吧,尝尝我们这里的花生酥,香得很呢”“我们这里的枣仁派也不错,带回去一些给老人孩子尝尝吧”“这个龙形的小帽子特别喜庆,家里小孩肯定喜欢”……近日,北京市大兴区三间房村
  • 产业兴农,“金米粒”促增收致富

  • 【一线讲述】这个春节,我一直在为新一年的谷子种植而奔忙。平整土地、拉来肥料,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好准备。我的家乡花寨乡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干旱缺水,制约着这里的农业发展。
  • 张掖:社火表演闹新春 民俗展演年味浓

  • 狮舞龙腾闹新春,社火秧歌庆新年。2月22日上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市文化馆、市融媒体中心、市宣传文化中心、六县区委宣传部、六县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承办
  • 张掖:水果甘蔗试种成功 南果北种添“新成员”

  • 一年之计在于春,进入雨水节气,农人们也忙碌起来。在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陈寨村设施农业产业园,由市农科院依托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试验站引进的广西水果甘蔗,小面积试种
  • 春节假期 张掖七彩丹霞累计接待游客5.2万人次

  • 新甘肃客户端张掖2月19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杨红丽)记者今天从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获悉,春节假期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2万人次,较2023年的1.55万人次同比
  • 春节假期 张掖七彩丹霞累计接待游客5.2万人次

  • 新甘肃客户端张掖2月19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杨红丽)记者今天从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获悉,春节假期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2万人次,较2023年的1.55万人次同比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面塑“碰撞”中草药 擦出创新火花

  • 曹州面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年来,山东省菏泽市众多民间艺人凭借高超的技术和持之以恒的决心,让曹州面塑声名远扬。我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中草药的疗效在当今世界上越
  • 刘运到诸城市调研

  • 刘运到诸城市调研时强调挖潜力 强产业 保安全加快塑造县域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潍坊广电新媒体讯 2月27日下午,市委书记刘运到诸城市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党中
  • 13只“鸟中大熊猫”黑鹳现身南阳南召

  • 大象新闻记者 林林 审核 闫莹2月27日,河南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河南省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召宝天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开展黑鹳等国家重点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时,在南阳市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