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融媒讯
正是暮秋时节,空中偶尔流动着一股冷气,寒意在枝头荡漾。此时节,有一种植物迎来了它最光辉亮丽的丰收时刻。
在荣成的乡间田野、农舍前后,一棵棵柿子树高大挺拔,一串串柿子似红灯笼在灿烂的阳光下闪烁着,把荣成之秋装扮得分外吉祥如意。
柿子红了
文 | 徐新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在冷露寒霜的侵袭下,柿子树的叶子掉落,而红红的柿子挂满了枝头,恣肆而张扬。
早年间,母亲在庭院里种了两棵柿子树。
每年春天,在暖阳的照耀下,柿子树迸发出勃勃生机,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开满了星星点点的黄色小花。
到了夏天,枝繁叶茂,青色的柿子隐身其间。晚上,我们在树下纳凉时看着这些青涩的果子,心中暗暗垂涎。
秋天,沉甸甸的硕果缀满了枝头,或独坠,或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宛如一盏盏红灯笼,在秋风中摇曳,在湛蓝色天幕下闪烁,恰似一幅清新艳丽的唯美画卷。
不与百花争艳的柿子树,却成了秋日里的一道风景线。唐代诗人李益的诗句,“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则把这种情状描绘得淋漓尽致。
熟透的柿子晶莹饱满,有清热止咳、润肺生津的功效,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但也得到了飞鸟们的青睐。熟了的柿子经不起鸟儿们的啄食。
因此,母亲待柿子由青变橙红、摸着还有点硬的时候,把它们采摘下来,整齐地摆放在纸盒里密封,过五六天后柿子陆陆续续的熟了。
俗话说:“吃柿子,要捡软的捏。”软柿子成熟时已经脱涩,可以直接食用。把外皮轻轻一挑,嘴往上吸一口,甜腻的柿子汁水就从中涌出来。
轻剥皮,边吸边咬,果肉与舌头“嬉戏”,满嘴是软甜、绵润,那种舒爽连绵感直冲心底,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我们常常刚吃完一个,又忙不迭地再取一个。父母看到后,嗔怪道:“没人和你们抢着吃。”难怪北宋词人仲殊的《西江月》云:“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他认为柿子的味道胜过茂密树林中的鲜果,颜色比阳井的李子还要艳丽。
柿子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份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味道甜美,更多的是因为它的文化内涵。由于中文的谐音特性,它更是承载了多重祥瑞的意蕴,博得了历代文人雅士的厚爱。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咏红柿子》曰:“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生动形象地把悬挂在碧空中的柿子的澄澈“笑颜”描写了出来,与清冷的深秋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
宋人范宗尹留下了“村暗桑枝合,林红柿子繁”的佳句;
黄庭坚则发出了“柿叶铺庭红颗秋,薰炉沈水度衣篝”之赞叹。
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象征着吉祥、丰收、喜庆、如意,因此也成为了历代画家们所钟爱的一大绘画题材。
明代画家沈周就曾经创作过一幅《荔柿图》,“荔柿”谐音“利市”,取新春贺喜的吉祥寓意。
自诩为“柿园先生”的齐白石对柿子情有独钟,常以柿子为题材创作绘画,他这一生画柿无数,《六柿图》《好柿成双》等作品,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且咏物寄情,借画寓意,将美好的祝愿融入画中。
红红的柿子从千古时空穿行而来,历经风雨洗礼,愈加沧桑愈加顽强,它是希望的凝结、是岁月的馈赠,它以自然质朴的方式展现着淳朴和恬淡……
一季一食养
解锁柿子的花样吃法
冻柿子
做法:
1.取3个新鲜无伤痕的柿子,用清水洗净表面浮尘,晾干水分后放入保鲜盒里盖好盒盖,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一夜;
2.吃的时候取出柿子,可以看到柿子的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白色冻霜,这时往保鲜盒里加入适量的清水,没过柿子表面,放在一边静置大约10分钟左右;
3.10分钟后,用手捏一捏柿子,感觉柿子果肉变软,倒掉冷水;摘掉果蒂,剥掉外皮,即可食用。
柿子粥
做法:
1.将鲜柿子洗净,用勺子挖出果肉,再用勺子压烂磨成柿泥;
2.取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放入柿子果肉、冰糖等搅拌均匀,煮至粥熟即可。
柿饼夹核桃
做法:
1.柿饼去蒂,从侧面剪开铺平,放上两瓣核桃仁卷紧;
2.用保鲜膜裹好,放入冰箱冷冻1小时以上定型;
3.切成1厘米左右的厚片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