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铜饰之“龙”:藏在文物中的古人审美

日期: 来源:生态雅安收集编辑:生态雅安

“李宜私印”铜印章


编前语: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龙”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和方式出现,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琢于玉器、铸于青铜、制于陶瓷、绘于书画,或威严遒劲、或飘逸灵动、或精美富丽、或憨态可掬,不同时代、不同形态的“中国龙”藏身于各式各样的文物,成为中华文明的见证。

我市出土了哪些与龙有关的文物?这些文物彰显着古人怎样的情怀?值此龙年新春之际,本报推出“龙年说‘龙’”系列报道,寻找藏在我市文物中的“龙”,共品龙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


龙,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众多与龙有关的成语体现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龙凤呈祥、望子成龙、藏龙卧虎、生龙活虎、龙马精神……由于对龙的崇拜,龙的纹饰也广泛应用于雕刻、绘画、刺绣、剪纸等诸多领域,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风雅的古人还钟情于铸有龙纹的铜饰和用品。有人喜欢铸有龙纹的私人印章;有人喜爱龙纹生肖铜镜;也有人爱在家里摆上几件龙虎斗铜饰件等。

在龙年新春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雅安市博物馆,感受龙元素文物历经漫长岁月依然熠熠生辉的风采,窥探古人对龙元素铜饰品的喜爱之情和他们独到的审美韵味。


印章凸显文人风雅


我市出土的文物中,最早涉及龙的文物之一是东汉方形圆环螭龙凤鸟钮“李宜私印”铜印章。

该印章印面长1.3厘米,宽1.2厘米,高7.5厘米,铜质。印钮为环状圆环卷曲螭龙纹,龙身饰满鱼鳞,上部蹲有一只凤鸟,正方形印台,以一宽带与环形相连,印文为篆书白文“李宜私印”四字。

“市博物馆的logo和市博物馆广场上的雕塑正是复刻‘李宜私印’铜印章而来。”市博物馆讲解员彭洋介绍,“李宜私印”铜印章出土于芦山县,是文管所从芦山县原清源乡老百姓的手中搜集回来的。该文物上的一龙一凤组成龙凤呈祥图案,体现着古人对吉祥如意的期许。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印,执政所持也;钮,印鼻也。

古人为执政所持,便于携带印信,就在玺印的上方穿孔系上印绥佩于腰,这就是最早的印钮。此时的印钮只是为了实用,没有观赏价值。随着时代发展,汉代经济文化十分繁荣,是我国特有的印钮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印钮的造型古拙浑厚,线条生动洗练,题材丰富多彩,实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李宜私印”铜印章上雕刻着龙纹凤鸟,正是汉代灿烂辉煌的印钮艺术的集中体现。


铜镜承载美好希冀


直径24.5厘米,青铜质。圆形,圆钮,主题纹饰为八卦十二生肖。无钮座,主题纹饰分为三区:内区绕钮一周花纹饰,八卦像围于内区花纹饰之外;外区环绕饰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像,形象写实,作同向环列,素缘。

这便是宋八卦十二生肖铜镜。

十二生肖是如何形成的?又为何会与八卦图一同出现在文物上?

彭洋介绍,古人以十二动物配以十二地支,便成了十二生肖。最初十二地支配的十二生肖与现在的十二生肖不完全一致。在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十二生肖的形象随着时代变化,便成了现在我们熟知的样子。

兼有八卦图像与十二生肖的铜镜流行于唐代中晚期,延续到宋代。八卦图像与十二生肖的结合被看作辟邪之物,出现在各个朝代。宋人编著的《太平广记》记载:“隋汾阴侯生,天下奇士也。王度常以师礼事之。临终,赠度以古镜曰:‘持此则百邪远人。’度受而宝之。镜横径八寸,鼻作麒麟蹲伏之像。绕鼻列四方,龟龙凤虎依方陈布。四方外又设八卦,卦外置十二辰位而具畜焉。”

不难想象,历史上,这面八卦十二生肖铜镜的主人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打造了这面铜镜,铜镜承载着初代主人的祝愿和希冀,一代一代流传至今。


无处不在的龙图腾


除了独龙纹饰、双龙纹饰、龙凤纹饰、十二生肖纹饰,还有一种纹饰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那便是龙虎纹饰。

芦山县出土的汉代龙虎斗铜饰件长13厘米,前宽3.7厘米,高4厘米,青铜质。虎扑身压龙,肢体互交。虎口衔龙角处,呈撕状,两脚后蹬,长尾卷附左躯。虎身通体阴刻线条纹和似麦穗纹,龙身饰圆圈纹和齿纹。

龙和虎常常一起出现在成语中:龙争虎斗、虎啸龙吟、生龙活虎、龙腾虎跃、卧虎藏龙、龙行虎步……在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的过程中,越来越多捕食能力强的猛兽猛禽成为人类社会的图腾,人们希望能拥有这些动物身上的优点。龙和虎都被视为强大的生灵,当两个强大的生灵相遇,民间便有龙虎必相争的说法。

汉代龙虎斗铜饰件将龙争虎斗的场面雕刻得栩栩如生,让人无不感受到汉代铜饰穿越千年的魅力。

斗身上口外径16厘米,内径14.3厘米,深6厘米,通高10.9厘米。盆形、腹部有四道凸旋纹,底沿有宽0.5厘米的凸纹一周,独角龙形曲柄,兽面纹蹄形三足。

这便是1985年在芦山县原仁加乡玻璃厂出土的兽面纹蹄形三足青铜鐎斗。

“鐎斗是拿来温水温酒的器具。白天用来热煮食物,晚上可以击声示警。”彭洋说。

被誉为中国“青铜器鉴定第一人”的马承源在《中国青铜器》一书中介绍:“鐎斗,又称刁斗,体呈盆形,下有三足,细柄向上曲,柄首常做成兽头形,口部带流。”

鐎斗的兽头曲柄通常为龙首、鸟首。兽首与曲柄相结合,曲线优美,造型独特,实现了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结合,展现出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意趣。

龙在古人的生活中处处可见:铜印、铜镜、饰品、酒具、炊具……是古人的思想观念、艺术审美、祭祀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见到龙的身影:龙雕塑、龙绘画、龙饰品……

“不同时期的龙有不同的特点,在现代社会,龙纹饰具有了新的时代特色。”市博物馆馆长郭凤武说,龙图腾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承载着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精神。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艳霞 市融媒体中心 李卓瑶


兽面纹蹄形三足青铜鐎斗

“李宜私印”铜印章

西汉龙虎斗铜饰件

十二生肖铜镜



相关阅读

  • “龙元素”走俏市场

  •  2月4日,在渭南高新区贸易广场小商品市场年货摊点,生肖龙玩具、生肖福龙挂饰及各种含“龙元素”的红包、春联、窗花等新年饰品琳琅满目,节日氛围浓郁,吸引不少市民驻足选购。 
  • 生物多样性的奇妙:龙与其他生肖

  • 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秘动物,与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联。今年是龙年,让我们一同来探索龙与生物多样性的奇妙之处吧。龙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神圣、吉祥、权力和智慧的
  • 新奇设计“画龙” 现代趣味“点睛”

  • 来源:光明日报图为韩伟设计的海报。受访者供图图为韩伟拍摄的南朝龙纹画像砖。受访者供图袁金鼎 受访者供图袁金鼎参与设计的作品《龙行龘龘》。受访者供图吉庆年年——2024
  • 新年就要红红火火

  • 对于中国人来说,红色是新年不可缺少的节庆色。无论是贴上春联福字,还是挂上中国结,抑或是养两盆山茶花,过年家里总少不了几抹吉庆红。▲《岁朝图》宋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龙行龘龘,生肖文化添彩寒假生活

  • 来源:光明日报1月29日,澳门“龙腾飞舞庆丰年”灯饰点亮迎客。新华社发1月31日,上海甲辰龙年生肖特展开幕,小朋友在体验青铜“龙洗”的共振效果。新华社发随着整齐洪亮的一声“龙
  • 年味潍坊 | 惊艳!这场文创展“龙”味十足

  • 各式各样龙年生肖造型手造文创产品吸引人们打卡拍照。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2月1日,在富华大酒店内,一件件龙年生肖造型手造文创产品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日前,由中共潍坊市委宣
  • 越秀区春节文化生肖邮局系列主题活动举办

  • 超万名青少年感受生肖邮票魅力少先队员在集市摊位上展示文创产品 罗智荣/摄小小讲解员现场介绍生肖邮票趣味故事 罗智荣/摄广州青年报讯(记者 孙雪晴 见习记者 高乐乐 通讯员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铜饰之“龙”:藏在文物中的古人审美

  • “李宜私印”铜印章编前语: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龙”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和方式出现,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琢于玉器、铸于青铜、制于
  • “花火之夜”,有我守护

  • 遇见美好中国年,人间花火醉怀川。2月9日,焦作市“豫见·花火之夜”首个夜经济聚集区高端秀场在太行盆景园亮灯迎客。融合现代舞美、互动艺术、声、光、电、花火等元素,大沙河畔
  • 灵魂并不孤独,罗布泊深处的四位“星辰”

  • 冬季的南疆缺少了花果飘香,空气中夹杂着尘埃的味道。送别了保障徒步队员的沙漠分队,我们这座移动的“补给站”也开始动身。估摸着徒步队伍怎么也得3天后抵达若羌附近,于是我们
  • 树立窗口形象 做好春运保障

  • 面对春运期间的大客流,石家庄市城管局站前管委会始终把“保障旅客安全顺畅出行”放在首位,扎实做好站前地区春运保障工作。据悉,通过加强组织协调与联勤联动等措施,与相关驻站
  • 名山区:马马灯巡游闹新春 红火喜庆年味浓

  • 马马灯巡演活动现场2月15日,大年初六,名山区2024春节巡游活动之民俗马马灯在名山城区热闹开演。精彩的马马灯巡演活动,引来众多市民驻足观看、拍照。两位“马牌”在前拿着马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