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2年了,观众越来越挑,但演员谭凯却长在了大家心坎上

《我的真朋友》今晚大结局,觉得有些没看过瘾的同时,更是有点舍不得谭凯饰演的穆云平。

穆云平作为董事长特助,体贴细心,处事周到,能力不凡,浑身透露着一种精英人士的气息,对曾店长的温柔与关怀更是让人看得想谈恋爱,找一个他这样的男朋友。






尽管后期他走向了黑化之路,但观众对他的喜爱却并未因此削减,甚至有些心疼于他这样的转变。理由当然不是颜值即正义,而是看剧的观众都能感觉到,穆云平的黑化是有渐进的过程的和其内在原因的。

最初他对董事长全心全意,当董事长心脏病发倒下时,他眼里的焦急呼之欲出。




然而,作为一个全靠自己走到这一步的总裁特助,他却发现,所有的努力始终抵不过董事长儿子的一个身份。当董事长说他的分量还是不太够时,他瞳孔一瞬间放大,随即又面色如常。




这样的一个小细节,其实就是在为人物的转变埋伏笔。包括邵芃澄两次卖白阿姨的房子失败时,董事长让他去鼓励邵芃澄,并告诉他想当企业家就必须锲而不舍时,他的脸上也是一闪而过的不悦之色。




正是因为这样的细节贯穿于穆云平出镜的全过程,才让观众觉得穆云平的黑化并不突兀,甚至对他多了几分同理心。其实穆云平不是坏人,只是长久的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让他在心理不平衡中迷失了双眼,尤其是在他引以为傲的事业也被否定的时候。




这当然不是说穆云平的所作所为是对的,只是他的遭遇,更像是万千奋斗者的一个缩影,拼尽全力却拼不过一个“好爹”,拼不过别人与生俱来的家庭背景。好在穆云平最后还是醒悟了,决定和爱与家并肩作战,也算是个圆满的结局。





观众能愿意去设身处地的去理解角色,离不开演员谭凯对于人物细节的把控和角色心理的琢磨,正是因为他找到了穆云平转变的内因并通过细节动作、眼神予以外化,才让穆云平这个人物不流于脸谱化,而是亦正亦邪有血有肉。

能把配角演绎得如此引人共鸣,不得不佩服演员谭凯驾驭角色的本事。在少量的时间内向观众精准传递人物发展的脉络,其实对于演员来说,是一种更难的挑战,但似乎,大家已经习惯了谭凯在契合整体故事背景的情况下把每个配角都演得非常出彩。


说起来,谭凯有不少角色,都称得上是经典。

《神话》中的“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西楚霸王项羽,几乎已经成为观众心中的白月光,甚至有观众直言,谭凯之后再无项羽。



《何以笙箫默》中的应辉,即使和“亿年才能修得的”何以琛相比,也毫不逊色,风度翩翩精英大叔范简直为少女心量身定制。


《远大前程》中的武功高强义薄云天的上海滩十三太保之一沈达,至情至性让人印象深刻。


但神奇的是,谭凯在把自己的戏份出色完成的同时,却又不显得突兀,每一个角色恰如其分地和剧集的故事背景融合。如他所说,“个人不能敞开演而无视人物关系,变成独角戏。一部优秀的戏,演员不能大于角色。”

说实话,对于谭凯来说,大概角色大于演员是一件更困扰他的事情。可能是有些角色过于抓人眼球,如应辉,许多观众总觉得谭凯身上仿佛自带一种精英感,一身西装的他无需任何言语,就能自然地散发出“霸道总裁的气场。


那时候谭凯也曾苦恼,因为找上门来的一水儿都是霸道总裁的人物,看来制片方也知道,观众确实好这口。


可是谭凯却对此很焦虑,“对一个演员来说,最怕的其实就是反复去演同样的角色,戏路越来越窄,人设固定住了。”

谭凯当然不会被这样的人设束缚住,纵观他以往的角色,观众才会明白,谭凯身上所谓的精英感,不过是一时入戏太深。当你切换到他其他的角色,你会发现这种感觉消失了。

你以为他是职场精英,但他也有侠骨柔情;你以为豪情万丈是他本色,却不想又怂又弱、带着几分市井气息的小人物他也能完美驾驭。



外行人只觉得神奇,觉得这个演员可塑性真强,但谭凯心里明白,这是他有意而为之。作为演员,他从没给自己定过型,甚至更喜欢演和自己本人反差大的角色。

他时常思考着,“我能不能演农民,我能不能演小人物,我能不能演娘炮,我能不能演杀手,我能不能演变态……”,在不同的角色中,探寻表演的边界,感受表演的快乐,是他一直以来都在做的事。


截至目前,他已经参演过近百部影视剧,百科里那长长的作品列表(粗略地数了数,几近百部),就是他多样演艺生涯的最佳证明。




(此图并非全部)

从情感到玄幻,从古装到现代,从军旅题材到侦探悬疑,所有的题材涵盖其中,文人义士、英雄帝王、市井小民、都市精英、民国军阀,各种人物他几乎都演过了。这也是为什么,观众在谭凯身上,既能看到至诚至真的血性气息,又能看到铁汉豪情中的几分文人风度,而且每一种气质,在他的身上都是协调的。所谓演员的多样性,大抵如此。



拥有这样作品积累量的谭凯,谁能想到,他的演员生涯其实是从30岁才开始的。

谭凯虽然毕业于中戏,但却不是学的表演,而是舞美。毕业后,他在一家广告公司从事设计工作,这份工作在旁人眼中极为优渥,月薪过万,有房有户口,简直让人梦寐以求。可是谭凯却不喜欢这种朝九晚五、没有任何新鲜感的生活,在一次偶然中,他放弃了这一切,毅然决然走向了演员的道路。


很多时候,拥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并不难,难的是保留重头再来的勇气。但谭凯,是两者兼具的那种人。在理性的驱使下选择了自己热爱的道路,从此便义无反顾地倾注自己所有的心血。

“半路出家”的他在表演上,比别人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没有进行过系统地学习,那就只能私底下反复揣摩、把要演的角色吃到最透,在剧组时也毫不懈怠,有空闲就用心去观察其他演员的演技。不拍戏时也没忘了提升,大量看片是他学习表演的一个重要方式,从罗伯特德尼罗、马龙白兰度到丹尼尔·戴-刘易斯,他喜欢去仔细揣摩他们的表演,再内化到自己的表演中。


但令人意外的是,尽管孤注一掷,谭凯却对表演这件事没什么功利心。他专注、认真,他可以一天花十五六个小时呆在剧组,却不愿意多花一分钟的时间花在无畏的社交上。在他看来,“演员不需要应酬,需要的是把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只要你把戏演好了,就算你住在深山老林,也有人请你”。

确实,说起谭凯,大家不妨回想除了角色之外,你对他还有什么了解。似乎很少对不对?作为演员,以角色的形象活在观众心里,这无疑是最高的褒奖。那些所谓的话题、热度、流量,对于谭凯来说,远没有演戏这件事本身的意义大——“我做着一件我很愿意干的事情,这个对我来讲是意义最大的。至于知名度也好,名和利也好,那是别人的评价。”


拥有如此之多经典角色傍身的谭凯,从现阶段来看,基本已经实现了一个演员最高的价值,那就是得到观众的认可。可是在他看来,虽然已经在逐步提升中,可是那个真正让他满意的那个角色,目前还没有出现。他说,“我想演出一部对得起表演这两个字的作品,但我觉得目前我还没到那个境界。就好像我现在画了一千张画,这些画都不满意,都扔在一边了,都是一些不成功的实验品。我就期待最后那张。”

“最后那张画”的出现,何其难得,从量变到质变,天时地利与人和,缺一不可。但幸运的是,和谭凯的演技一起进化的,还有观众。9012年了,观众对于演员演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流量当道的时代不复存在,那些踏踏实实拍好戏的演员开始逐渐成为未来影视圈的主流。

小焦相信,站在量变到质变临界点上的谭凯,很快就会画出他最期待的那张画,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迎来事业的大爆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