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北野武离婚:人为自己而活的路有多长?

前几天,72岁的日本导演北野武宣布和67岁的妻子离婚,结束了这段40年的婚姻关系。

北野武把超过2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75亿元)的巨额财产全部留给前妻,留下一处价值3亿日元的房产给自己,准备和比自己小18岁的情人开始新生活。




看到这条新闻,网友的反应都是:

  • 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折腾吗?
  • 怎么72岁了,还这么叛逆?


没错,你会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纪大的人,都活得很叛逆。明明前半生“安分”,到了后半生,开始任性放飞。

倘若哪个中年人真的叛逆起来,就真没年轻人什么事了。

01

每一个中年叛逆者

曾经都是个乖孩子

在36岁那年,晓丽做了一件特别疯狂的事:裸辞了事业单位的工作,带着四岁的小孩儿去英国留学了。

当初,对于她这个举动,全家合力提出明确反对意见,晓丽说,自己从来没有体验过这样的孤军奋战。

在36岁以前,晓丽和大多数人一样,读书工作、结婚生子,在这段人生经验里,晓丽一直很乖,听话懂事。


36岁那年,晓丽和家人一起外出旅行,她亲眼看见了一名游客从半山的山路上坠落,这一幕给她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她说她当时问自己:“如果那个人就是我,我最大的后悔是什么?”

晓丽突然意识到,她从来都没有为自己活过:小时候努力学习是为爸妈活,长大后好好工作是为女儿活,她自己呢?

她很早就想出国留学,她还想学画画,但这些都一次又一次给家庭让路。

当她亲眼看见那位游客突然出意外,她终于下决定,再也不为别人活了,她的中年叛逆,就这样展开了。

乖巧了30多年,为什么突然就要叛逆了?事实上,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一生有几次重要的叛逆时期:

  • 第一次叛逆期,在3岁左右,那是一个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的开始,TA需要通过叛逆来证明“我”的存在


  • 第二次叛逆期,是我们熟知的青春期,大体在9~16岁,这是一个孩子身体和心理双向发展的阶段,他们需要通过叛逆,来挑战家长的权威,证明“自己是一个大人”


叛逆的表现,就是“不乖”。


如果一个人在这两次叛逆期都“不太乖”,并且这种“不乖”被接纳了,那TA的心理就会顺利发展,降低中年叛逆的可能。

倘若一个人从小到大都很乖,那TA就很有可能迎来中年叛逆。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年叛逆,是对早年的一种补偿。

就像《都挺好》里的苏大强,大半辈子被妻子全面压制,服服帖帖,等妻子去世,他开始全面叛逆,早年的那些缺失,他通通都要补回来。

人都要叛逆一次,只是或早或晚。

那些前半生都在为别人而活的人,到了一定的年纪,终于有勇气寻求那个被压抑了很久的、真实的自己,这就是中年人的叛逆。


02

在意别人评价的人

都无法叛逆

艾莎是我的一位朋友,今年开始创业,创立了一个创意产品的品牌。每天穿梭在办公室、品牌店和投资人路上的她,今年35岁,还没有结婚。

艾莎的性格有些强势,不是被主流接受的温婉类女性,而她对事业的野心,也让她常常呈现出男性一般的冷峻、克制,甚至有些谋略之深的意味。

在心理学上,艾莎的性格也许会被称为:十分具有攻击性。

传统的女性可能都会抗拒这样的标签,她们更希望自己拥有的是标准的鹅蛋脸,温暖明媚的双眼、喜欢穿淑女裙,这样,也许会被男性所喜欢。

但是艾莎却恰恰相反,她很享受自己的野心,也坚定地认为,35岁不结婚是一小事一桩,她常常说“我的叛逆期来得有点晚”,而且,叛逆得理直气壮

为什么有些人可以觉醒叛逆?而有的人一生都小心翼翼?最关键的差异是,他们是否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在艾莎的成长过程中,她母亲最常说的话就是“你自己定”,所以艾莎从小就知道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所以叛逆之后,别人的议论都自动淡化成为背景音。

而那些不敢肆意叛逆做的自己的人,往往会被贴上“讨好型人格”的标签。

他们可能从小就没有获得特别多的尊重,一切都是服从他人的意志,他们真实的自我虚弱地藏在人格面具之下,只有在独处或者很亲密的人面前,才敢悄悄地出来透一下气。

太在意他人眼光的中年人,是无法成为叛逆者的。

只有那些对自己认知清晰的人,才有可能把握最后一次叛逆机会,一往无前地奔赴自己。

03

叛逆

是中年人的绚烂

“有的人三十岁就死了,到了八十多岁才埋。”这是电影《七十七天》里的一句台词。

这部电影,讲的是探险作家杨柳松独自一人,用七十七天穿越羌塘无人区的故事。

在穿越羌塘途中,杨柳松被落单的耗牛吓到腿软;被虎视眈眈的狼群尾随,被俯冲的大鹰所觊觎……总之,在途中,他经历了各种危机、挑战和恐惧,数次被推到死亡的门前。

也许你会好奇,他为什么要挑战这么高难度的事情?

不为什么,仅仅是为了体验自己在活着。


为了体验活着而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或许并不是值得提倡的事情,但我们其实可以从电影里看见一部分自己:

  • 你会体验到自己在活着吗?
  • 你感觉到自己有丰富的生命力吗?


阿乐(化名)是我的一位来访者,他找我咨询是因为抑郁。年过不惑的阿乐,在一家化工企业任职高管,有一个9岁的儿子,贤内助是一位全职太太。

面对这样的境遇,阿乐常常在咨询中叹气,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觉得一切都特别没意思”。

阿乐为什么如此悲观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男性在35~45岁这个阶段,心理状态最脆弱,因为他们每天醒来,就陷入上有老下有小、左手房贷右手车贷的困局里。

每个人都在依靠他,他却找不到任何人可以依靠。

在这样的困境中,很多人由于找不到被支持的力量,他们的内在能量很快就会被耗空。


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内在世界,就会拥有什么样的现实。当阿乐的内在变得空洞无物的时候,他的外部世界也会相应地死气沉沉。

同时,也多的是人在中年时终于觉醒,决定不再乖,不再规矩,而是只为自己——这是生而为人的本能,人,早晚都要为自己真实地活一次。

所以,千万不要小瞧你身边那个敢于叛逆的中年人,他们都身经百战,在命运的刀口下披荆斩棘走过来,他们没有被打倒,反而叛逆出了真实的自己,满是生命力。

对仅有一次的生命而言,这种叛逆本身,就已经足够绚烂。

-end-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