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之深度解析:借小男孩思考世界,以小故事反映大社会

《何以为家》:12岁男孩将父母告上法庭,他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世界的重担

2019年4月29日上映的一部电影最近在朋友圈反响很大,电影的名字叫做《何以为家》。我很有幸去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说实话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感触远不止影片本身,更多的是对这个社会和世界的思考。

故事背景发生在黎巴嫩,男主一家都是从叙利亚过来避难的难民。影片一开始就铺垫了一种压抑紧张的氛围。12岁的小男孩赞恩被押送员遣送上法庭并解下手铐,接下来在法官的询问下,赞恩说出了一句让所有观众都震惊的话,他要求起诉他的父母,原因竟然是因为他们生了他。看到这里所有观众都会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以。

男主一家是从叙利亚逃亡到黎巴嫩的,一家6口拥挤的生活在一个小屋子里,他的父母没有工作,仅仅12岁的他要承担一家的开销,在房东家的小卖部为他打工。而他的父母每天只有无所事事拼命地生。

房东的儿子为了得到男主的11岁妹妹,在得知男逼迫男主的父母卖掉他最爱的妹妹,为了忍辱偷生,他的父母卖掉了他的妹妹而最终的结果妹妹也因为过早怀孕难产死掉了。

很多不了解这部片子的人可能会单纯的认为这仅仅是一部消费苦难的片子,但其实不然。导演以一个12岁男孩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战争下的苦难,人性的罪恶以及人们活下去的勇气。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影片所呈现的现实和社会都是源自真实的,甚至真实的让人有些不忍直视。由这部影片我不禁有了脱离影片之外的深思。

第一就是,我们无法选择出生与死亡,唯一能选择的只有活下去的勇气。由于家庭和身份的原因,赞恩独自承受了他这个年纪远不改承受的。他任劳任怨,心智远远超越了同龄孩子。但是在他的内心了还是和其他孩子一样渴望快乐的童年,每次看见校车经过我能感觉到他的眼里闪烁着希望,但是因为自卑所以不敢抬头。在经历了妹妹被卖乃至死亡,离家出走独自生存,小黑被抓等一系列之后,苦难像一块块石头压在了他稚嫩的肩膀上。在这种绝境下,他却展现出了一种绝境的力量,用瘦弱的身体撑起一片天,与苦难和命运做着顽强的斗争。

再者就是关于国家的感悟,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了人民才能在世界有尊严。男主一家是叙利亚来的难民,回到叙利亚他们可能一家都要死于战乱,所以宁可在黎巴嫩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也不能回去。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战争与和平,最佳的选择永远都是和平。相比之下我们的国家就要幸福许多,我们不用每天生活在战乱的恐慌中,不用为了温饱寄人篱下,不用担心生命受到威胁。我们的孩子可以每天在阳光下成长,开心的在公园玩耍,不用像男主一样小小年纪就为了生存扛起不该属于他这个年龄的重担。

整部电影其实一直和影片名字一直呼应,究竟何以为家?在我的理解里这个家有很多层的含义。第一层就是国家,因为战乱远离家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对他们来说祖国就是自己的第一个家,没有了祖国没有了庇护,第一个家就没有了。第二层含义就是住的房子,赞恩和家人为了生存只能寄人篱下,用赞恩为小卖部老板打工换取一家蜷缩在一个小房子里,没有床没有一切,甚至一家六口都要蜷缩在地上睡觉。

而房东的压迫也致使不得不拿妹妹去交换,这就是第二个家,没有一个安身之所。第三个家应该就是赞恩心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他渴望自己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愉快的玩耍,能去上学,这是第三个家。整部影片都在呼应何以为家,让人看过之后有一种压抑感久久挥之不去。

在影片结尾时,赞恩拍护照时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个笑容又一次让人为之动容。愿世间没有战争没有压迫,所有的孩子都能在阳光下成长,愿他们都能被守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