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亿票房的《智取威虎山》,徐老怪果真还是宝刀未老

第一次听到徐克要拍《智取威虎山》时,身为粉丝的我有点心慌慌。

《智取威虎山》是样板戏、红色电影。2014年年底,这部电影正式在中国上映,不但赚了人民币8.8亿的票房收入,网路评价也超出媒体预期。我也从没料到有一天我最喜欢的香港导演徐克会去拍这样的主旋律电影。

将近一年后,也就是2015年金马奖入围名单公布,《智取威虎山3D》一举入围了奖项——导演、视觉效果、美术设计、动作设计几个大奖,我一方面觉得惊奇,这部电影竟然可以入围台湾的金马奖。

《智取威虎山》取材自中国作家曲波所写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其中一个同名篇章。

曲波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军之一员,1945年,年仅22岁的他领导一支解放军小分队参与共产党于东北牡丹江等地的剿匪行动,这里的匪指的是当年国民党培养的地方武装势力。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中央为了与国民政府争夺东北,确实有计画的整合过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他们一方面把战略重心从国军防御较强的大中城市转移到较远的小城市和乡村,一面方着手发动群众,清剿土匪武装。——摘自百度百科《东北人民解放军》

这一段史实正是曲波的真实经历,也是小说《林海雪原》或电影《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来源。

在故事里,作者曲波化身为203小分队的队长少剑波,他带领一支仅有36人的小队成功歼灭好几个山寨。根据这本著作,八一电影制片厂曾于1960年拍摄黑白电影《林海雪原》;另外,故事中最精彩的一章《智取威虎山》,则在1970年被四人帮江青改编成样板戏。

片中村民长期被有国民政府撑腰的土匪欺诈、压迫,要钱、要粮、要人,解放军英勇剿匪并将居民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出来。

这个领袖领导一小群部下准备来一场不可能的任务,都是蚍蜉撼树般的以小搏大。

就算是在我们这边教科书上说的,对岸都在「啃树皮」的红旗飘飘下的黑暗年代里面。《智取威虎山》这出有匪气有侠气、有革命有枪炮的样板戏,依然虎虎生风让人神驰。

扣除讴歌毛主席恩情比山高比海深,还有解放军紧紧跟人民站在一起的红色主旋律外,《智取威虎山》讲得是智勇双全、艺高人胆大的共军侦查员,深入虎穴,里应外合,卧底剿匪的故事。

这些侠气纵横的情节,不刚刚好也正是什么都能拍成武侠片的徐克,他的拿手好戏吗。

杨子荣智斗座山雕,《智取威虎山》里众人觊觎的联络图,换成了电影版里的先遣图。

《智取威虎山》演得还是徐克武侠片里,你争我夺龙门宝藏图跟葵花宝典的那套江湖。

出开武侠外挂的革命战争片,让我想到徐克抗日大刀队题材的《财叔之横扫千军》。

有英雄有狗雄,有位正义有为爱情,阴错阳差假扮身分混进满洲国扫荡日军毒气基地。

从张曼玉的青蛇、林青霞的东方不败,再剑走偏锋重塑座山雕跟杨子荣;京剧杨子荣的英气去卧底准漏馅,重造了比土匪还土匪、老练又深不可测的张涵予;传统中猥琐的座山雕,则被徐克改成了千呼万唤始出来、气场宛如摧狂魔的梁家辉。

只要没让想像力迷失在「技术控」执念里,徐老怪说通俗故事的功力,无人能出其右。

诈取联络图、上山打老虎、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道上黑话、百鸡宴上生擒座山雕…

《智取威虎山》的经典桥段,不只被致敬,还给他翻拍出了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时髦酷劲。首场土匪遭遇战,快攻完胜《浴血任务》,子弹时间3D爆裂的榴弹,全往观众脸上飞;第二场夹皮沟保卫村里伏击战,致敬黑泽明《七武士》,调度比《七剑》更炉火纯青;第三场百鸡宴大乱斗,机关枪哒哒哒,坦克车轰轰轰,天崩地裂,炸开威虎山头铁堡。

这样徐克还不过瘾,硬又加了段玩心大发的彩蛋改写结局、大干一场零零漆。

看过京剧版,更能体会对岸观众看到耳熟能详的故事变成这么酷炫的电影,有多激动!

更能对徐老怪天马行空的改编想像,与独树一帜的土匪窝妖怪洞美学,大呼过瘾。

如果你稍稍懂了《智取威虎山》的历史定位,那就可以想想,既然曾经是样板戏在事隔将近半个世纪的今天,《智取威虎山》莫说其他国家的观众,或许就是连年轻人也不愿意再看这种爱国电影的,但是看过《智取威虎山3D》之后,我们会赞叹徐克的导演功力。

徐老怪果然还是宝刀未老。

《智取威虎山》的片长一共是144分钟,以一部商业片或我知道的徐克来说,这真的不算短,但是要在这144分钟里要先交代历史背景、再描绘角色动机行为,再阐述起承转合、再颂扬共产党的无私与伟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徐克做了一个很明快的决定:

他把历史背景降到最低,这样不用骂国民政府,也不用讲解放军有多伟大多无私多英雄,而是先把「人味」做出来。

英挺帅气的队长少剑波、亦正亦邪的侦查员杨子荣、阴险狠毒的三爷座山雕,以及203分队里的队员或者威虎山里的大小匪徒都很立体,有热血又纯情的军人高波,也会有总想跟大哥一样酷的小流氓铁锁,还有失去一切后要重新学习爱的能力的小朋友栓子,这些人不仅仅可以存在这个时代,每一个时代都有他们存在的位置。

我认为徐克还用另外一种方式减低电影的政治意味。

在1960年黑白电影《林海雪原》或是1970年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村民的戏份是很重的,这可能是因为扮演了被压迫的角色,也扮演了新旧世界交替的见证人,更扮演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所以他们热情且倾出所能的帮助203分队剿匪。

但在徐克的《智取威虎山》里除了一个父亡母失踪的小栓子,其他村民的面貌都很模糊,甚至明白的说为了怕土匪报复他们不会参与这场战争,这也再度说明了导演取舍重点的方向,他将阶级斗争的政治意味变淡,端出来的还是他擅长的警匪斗智戏码,他也将政治样板人物转变成观众习惯的帅正派与丑反派对抗。

最终《智取威虎山》定调在正邪对立外加一个不愿屈就宿命的女人的剧情中,并在片尾带给观众满满的坦克、枪弹、炸药、飞机等大乱斗的快感,以及九死一生的决斗场面。

从可能的荒诞到征服,这是一个相当丰富、不只是吊诡的过程,甚至连它的结果也同样富吊诡意味。这也是《智取威虎山》在当年取得如此高票房的原因。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演绎,从样板戏到3D。 徐克告诉我们样板戏的罪恶时代只是回忆 ,它已成过去。

推荐大家共同去畅游林海雪原 ,一起去畅游那段不该被忘记的岁月《智取威虎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