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人(Rocketman):英国乐坛常青树的自我和解 从贫瘠的爱里成长

这部电影是叙述英国国宝级歌手埃尔顿·约翰的故事,如何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奇才,变成了流行音乐界的天王,当今乐坛的传奇人物。片名取自埃尔顿·约翰经典名曲《ROCKETMAN》。

因为这部电影是英国歌手埃尔顿·约翰的音乐传记片,我们先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埃尔顿·约翰。埃尔顿·约翰于1947年3月25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市郊,英国著名流行音乐创作歌手,享誉盛名的顶级音乐艺术家。自幼学习钢琴课程,被誉为“英国乐坛常青树”。1994年为电影《狮子王》创作的歌曲《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红遍全球;1997年,纪念戴安娜王妃创作的歌曲《Candle In The Wind》全球卖出3700万张,是史上最卖座的单曲;1999年,获得格莱美传奇奖。

说实话,作为一个对音乐不是很了解的人,我第一次知道埃尔顿·约翰是从电影《王牌特工2》中,那个把自己打扮成大鸟的怪蜀黍原来是一名音乐奇才歌手!电影《火箭人》中也有重现五彩大鸟造型。

火箭人(Rocketman)活动图,来源:美联社

《火箭人》这部电影会让人第一时间想到同样为音乐传记片的《波西米亚狂想曲》,都是讲述一代音乐奇才,还都是用经典名曲的名字来命名电影。但是必须要说,《火箭人》比《波西米亚狂想曲》更成熟,剧情上更尊重史实,直面主角的嗑药经历、也没过多修饰同性情节,不管好坏,最忠实地去还原了人物本身。

而且很多镜头和画面的拍摄以及后期的剪辑,都要比《波西米亚狂想曲》更精致,更有逻辑感。我真的不想说《波西米亚狂想曲》中的一段3分钟的对话,居然被快切了几十次,还犯了Cross the Line的大忌,这剪辑师应该回母校跟恩师磕头谢罪了。我虽然很爱《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电影,但是有些槽还是不吐不快!

跑题了,我们说回《火箭人》!

在前期准备的时候据说埃尔顿·约翰本人要求本片分级定为R级,坚持李·哈尔版剧本,选择能歌善舞的塔伦·埃格顿担任主角,放弃更大的投资与德克斯特·弗莱彻合作,所有的一切都在证明,《火箭人》是向着一部摇滚明星传记片应有的方向前进:真诚、真实、澎湃、忠于音乐。

所以《火箭人》虽然感觉和《波西米亚狂想曲》有点像,但是它们不一样!可以说《火箭人》现在呈现出的样子,就是《波西米亚狂想曲》想要成为的样子,也是所有音乐电影理想的样子。

《火箭人》这部电影值得一提的是,在《王牌特工2》中,就是塔伦·埃格顿和跟埃尔顿·约翰的合作,这次又是塔伦·埃格顿来饰演埃尔顿·约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缘分!

不仅如此,塔伦·埃格顿和导演弗莱彻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他们上一部合作电影是《飞鹰艾迪》,也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并且点赞的好看电影!

《火箭人》的剧情几分钟一小高潮,大型超长MV。这当然归功于埃尔顿超好听的经典歌曲、以及塔伦·埃格顿的演技及歌喉,全程跟唱,飙泪级别的杀伤力。视觉华丽、复古精致,歌舞和想象片段美轮美奂,奇装异服的造型催化了更丰富的剧情。尺度也不小,床戏也很摇滚!

《火箭人》这部电影酝酿了十年,在埃尔顿·约翰最初的设想中,电影应该由他在戒毒所的叙述为主线,穿插过去的回忆。但《火箭人》最终呈现的开场更为震撼,塔伦·埃格顿身穿橙色演出服,背着招牌式的羽毛翅膀,推门闯入。重压之下的他爽约了演出,从后台直接跑到一个互助协会。他对着镜头开场白:“我是埃尔顿·赫拉克勒斯·约翰,我是一个酒鬼、毒瘾患者、性瘾患者、暴食症患者,有时候还忍不住逛街的时候顺手牵羊,看到大麻就管不住自己,脾气坏透了。”

随着他在互助协会的自白过程,大量的闪回镜头伴随之下,呈现了他的一生。出生于英国小镇的埃尔顿·约翰,自小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冷漠的军人父亲早早与母亲离婚,自始至终也没有对埃尔顿·约翰有过半分关心。凭天才的钢琴技艺考上皇家音乐学院之后,埃尔顿·约翰却发现了他在摇滚乐方面的兴趣。在酒吧的驻场演出为他赢得了作为伴奏乐手和美国灵魂乐队一起巡演的机会,这一经历也促使他开始严肃探索自己的音乐创作。他与作词人伯尼·陶平一见如故,两人在创作上强烈的化学反应,催生了一系列佳作。

他俩签下第一份唱片合同后,便获得了去美国巡演的机会。埃尔顿·约翰夸张华丽的服装、克服羞涩天性后展现出热辣奔放的舞台人格、加上歌曲本身悦耳流畅又辨识度极高,迅速俘获美国乐迷的心。纸醉金迷的新大陆也让埃尔顿·约翰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同性恋人:乐队经纪人约翰·里德,约翰·里德一路追随他回到伦敦,挡不住爱火的埃尔顿·约翰勇敢拥抱自己同性恋的身份,和约翰·里德成为了生活和事业上的双重伴侣。

但是好景不长,埃尔顿·约翰和绝大多数的摇滚明星一样,开始沉溺于酒精、药物、派对生活,迷失在名利场中。一切物质和性都填补不了他内心的空虚,日渐冷漠的约翰·里德更让他性情大变,连老友伯尼也离他而去。对母亲坦白出柜后,母亲的一句“你永远无法被人真正爱着”让埃尔顿·约翰丧失了生活的动力。绝境之中,怀着对音乐的最后希望,他叩开了戒毒所的大门。

开篇的慢镜头,是我近期看的所有电影里最棒的主角出场方式,配合背景的阳光,夸张的服装,瞬间全部注意力都被吸引。而此时的埃尔顿·约翰其实正处于他生命中最煎熬的时候,失去了所有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家庭,爱情,甚至知己,长时间地靠毒品和酒精来麻痹自己,逃离现实的痛苦和孤独。即使从短短两小时的影片中也能看得出来,这段黑暗时期其实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从看望父亲却遭到与同父异母的弟弟完全不同的冷漠对待,一个人从心底开始一点点的支离破碎,到他在迷幻中自杀未遂。外表的玩世不恭,桀骜不驯,内心却犹如片中台词对他的歌的评价一样,私人,孤独,但是坦率。 他一直期望自己像小时候一样,没有父母的貌合神离,没有纸醉金迷的利益世界,没有七七八八的杂事烦事,他想回到小时候,就只是简单地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回到即使只是坐在床边挥舞着手电筒,假装指挥着想象中的交响乐队,也能获得从心底而来的快乐的时光。在影片最后,他坐在戒毒所里,一个房间,一架钢琴,一个人,一段词,一首歌,鼓起勇气,按下琴键,回归本我,带着重塑的自己和一直未变的梦想继续走下去。

有没有遗憾?当然有!尽管还原度再高,再贴近事实,再厉害的导演和编剧甚至被传记者本人亲自把关,都不可能用仅仅两个小时的时间来总结一个人,一个传奇,一生的光辉,低谷和心理历程。时长的限制导致了影片中选取表达的事件,多半都偏向于对角色内心浮于表面的浅析,每当观众想要深入了解一件事对埃尔顿·约翰的情绪,心理,生理和行为上真正产生的影响的时候,镜头却总是快速地移向下一件事,这使我们始终难以体会他所感受的。不过不得不说本片中的每一个转场都各有特色,令人瞩目,但是导演把所有零碎的生活经历都这样拼接起来,并不能使影片在剧情连续性上有一个好的展现,反而更突出了影片像MV一样片段式的表达方式,丧失了对观众情绪的调动和把控。这对非粉丝人群来说可能更难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不过,《火箭人》在“传记”这方面做得无疑更加真实,无论被描绘者所作所为的好坏,一切照实,毫不避讳地向观众表现埃尔顿·约翰的一生,非常真诚的奇幻人生。

与《波西米亚狂想曲》大型模仿式MV拼接不一样,《火箭人》是一部真正的传记音乐剧。类似《妈妈咪呀》,本片将埃尔顿·约翰所有的金曲融入剧情。或是还原某首歌原本的创作以及演出情境,或是将音乐融入其所叙述投射的生活片段、情感阶段,并由演员们以歌舞的形式演绎。音乐呈现和剧情推进相辅相成,无疑是本片最大亮点之一。

电影中所有的歌曲都是由演员们亲自演唱,尤其是出演埃尔顿·约翰的塔伦·埃格顿,每一首歌、每一场戏,他都原声献唱。这也是最初埃尔顿·约翰选他出演自己最重要的原因,他不想要一个只会对口型的特型演员。

塔伦·埃格顿不仅贡献了一流的演技,更是展现了顶尖的歌喉。观众第一次领会到他的唱功,是在音乐动画片《欢乐好声音》里。塔伦·埃格顿在片中为一个大猩猩歌手配音,在高潮部分献唱的正是埃尔顿·约翰的《I’m Still Standing》。在《火箭人》中,他演绎了一个更贴近埃尔顿·约翰原音版本的《I'm Still Standing》,以假乱真,催人泪下。

在首映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塔伦·埃格顿眼含热泪,回忆起自己当年参加英国皇家表演学院入学考试时,展示才艺时候演唱的歌曲正是埃尔顿·约翰的名曲《Your Song》。因此,获得这个演出机会,结识偶像本人,并能在电影中再次演唱《Your Song》,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就像人们为了弗雷迪·莫库里去看《波西米亚狂想曲》一样,《火箭人》之所以成为戛纳热门,还是因为人们想去大银幕上观赏埃尔顿·约翰波澜壮阔的一生。区别于《波西米亚狂想曲》在布莱恩·哈罗德的“审查”下呈现的清洁版乐队史,埃尔顿·约翰的丈夫大卫·费尼什亲自制片的《火箭人》则是坚持“求真求实”的原则。群交派对、深陷毒瘾、同性床戏、和经纪人决裂,等等。这些许多功成名就的人不愿提及的往事,在埃尔顿·约翰的全力配合下,由导演德克斯特·弗莱彻在电影中如实体现。摇滚明星过的本来就是R级人生,硬装成PG-13不过是为了多挣票房。与“告别黄砖路”世界巡演几乎同步登陆的《火箭人》,是埃尔顿·约翰整体艺术呈现的延展。一个不粉饰历史、不掩盖过去、艺术至上的人,在舞台上下都忠于自我。

如今已经戒毒成功的埃尔顿·约翰,和他毫无保留的《火箭人》,恰如影片最后一首歌《I'm Gonna Love Me Again》所唱:从破碎之路上冉冉升起,我将重新爱我自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