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邪西毒:你以为你在看王家卫,其实你在看金庸和古龙的两座江湖

文 | 江隐龙

时隔十五年,你要问我中国最好的武侠电影是哪一部,我还是会首推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作为一名个性极强的导演,王家卫的电影风格有太多可说之处:支离破碎的画面,复杂丰富的情感,如诗一般缓缓舒展开的台词……这些“王家卫式”的元素也的确都在93分钟的《东邪西毒》有着鲜明的体现。然而,今天我要说的却不是王家卫,而是这部从画面到调度到剪辑都非常王家卫的电影背后隐藏着的两个身影:金庸和古龙。

古龙与金庸

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中,有两个无法超越的双子星座,一个是金庸,另一个是古龙。然而几十年来,当金庸的小说一再被翻拍、同一角色的扮演者几乎都组成一只足球队的时候,古龙笔下的人物却似乎离银幕越来越远,如同作者早逝的年华一般成为璀璨而古旧的历史名词。

这当然不是因为古龙不如金庸,而是因为两个人虽然同为武侠小说家,带给读者的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维度。金庸给了我们江湖,而古龙给了我们侠客。这种维度的差异,注定会让后人选择不同的纪念方式。

金庸的江湖,可以写成一部历史

导演们偏爱金庸的江湖,是因为金庸的江湖是一部极富真实感的史书。一个故事接着另一个故事,从《天龙八部》开始,可以历经宋元明清一直数到康乾盛世,个中你通过各种渠道有所耳闻的人物都可能在这里出现。比如尊孔崇儒、推动蒙古封建化的一代名臣耶律楚材;比如曾经引得几任明朝皇帝追寻踪迹无果的张三丰;比如崇祯、李自成、康熙这些帝王枭雄……他们都在金庸的江湖中扮演着或深或浅的角色,让读者能够按部就班地将小说情节嵌入古旧的史书。

导演们偏爱金庸的江湖,是因为金庸的江湖是一片极富立体感的版图。一个地点连着一个地点,从南海侠客岛御剑北上,可以历经水乡、丛林、高原、大漠一直走到塞外群山,个中你在现实世界曾历经的地方都都可能在这里出现。比如香火缭绕的千年古刹少林寺,比如隐藏于海天之间的桃花岛,比如五岳、青城和已经消弭于戈壁黄沙的高昌迷宫……它们都在金庸的江湖中塑造着或大或小的地标,让读者能够习以为常地将将小说情节嵌入广袤的地图。

金庸武侠地图

金庸的伟大不言而喻,金庸的江湖,也足够辉煌。然而就是这样的江湖,有时却还是会让人觉得缺了些什么。缺什么呢?这个疑伴随了我整个少年时代,直到一十四部半小说掩卷才明白,原来金庸的江湖太过于成熟了。

金庸的江湖诚然也有奇遇如张无忌,有任性如任盈盈,有疯狂如裘千尺,有着无法以常理度之的桃谷六仙、丁不三丁不四们,但金庸笔下的主人公,最终都是现实世界主流伦理道理所期待、羡慕的人。他写萧峰,如何地视群雄如无物,最后还是要在雁门关外为自己的家国天下儿女情长陪葬。他写郭靖,如何的心无城府,最后还是要领悟出“侠之大者”的大道,与襄阳共存亡。他写令狐冲,如何的洒脱不羁,最后还是要在正邪两道之间扮演起弥合者的角色。甚至他写韦小宝,如何的世俗虚荣,最后也还是要他在愈演愈烈的民族矛盾中负担起自己的使命,成长成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黄日华版乔峰

金庸的江湖,因为成熟,所以缺了稚气。这里的人物,至始至终摆脱不了社会身份,半生游历武林,一切因缘际会终究只是侠客的风景而非归宿。段誉要去当皇帝,虚竹娶了公主,杨过小龙女退隐古墓,最终还是有了黄衫女子为化解丐帮危机,在武林同道面前的惊鸿一瞥。

说句苛责的话,金庸的江湖因为太过完美,于是也就显得不那么完美了。金庸太过追求成熟,太希望面面俱到,反而有了求全之憾。《鹿鼎记》之后,金庸封笔,将精力放到了对小说的修改,于是又有了三联版和新修版。

五毛钱一天的租书时代

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写作的起承转合之后,没有人会怀疑金庸的笔力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然而在最后的新修版中,金庸却留下了很多让众多老读者不愿接受的情节,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天龙八部》中王语嫣年长后沉迷不老长生,最终又回到了慕容复身边;而段誉则妻妾成群,最后退位为僧。

在很多人心中,段誉与王语嫣的爱情纵然未必比得上杨过与小龙女,但两人的尘缘却是无法拆散的。金庸这一改,不可避免地推远了他与读者的距离。但他还是要改,因为在维护读者心中的童话面前,他还有更高的追求,让就是提高武侠小说的文学性。

你能接受黑化的王语嫣吗

或许是无法让小说的成功建立在猎奇的基础之上,无法容忍故事的情节有空洞与未知。在一次次的修改中,金庸的江湖越来越成熟,成熟到所有的奇遇都不再神奇,成熟到所有的经历都能用江湖中的生态来解释,成熟到上到武林名宿,下到三教九流,都有着一套符合生态的话语体系。

金庸无疑想要让自己的江湖变得成熟,但成熟的江湖注定没有童话。在最早的金庸江湖里,黄蓉已经够长袖善舞,向问天已经足够面面俱到,贝海石已经老谋深算,但这还远远不够。金庸如同一个杰出的程序员,不仅努力将曾经独立的世界构筑成了一个草蛇灰线的整体,还要让这个被整合的世界零漏洞。

金庸的离开带走了一个时代

金庸不像是在写小说,他像是在记载历史。这当然是一件伟大的事业。整合的优点就在于,因为有了宏大而细密的背景,当读者看到一个人时,就能想到他背后的故事。然而它也有据点:人物从此不过是历史中的一片浮影,再丰满的人物会被更为丰满的历史所吞噬。金庸固然有想像力,但在这个已经充满想像力的世界里,并没有太多想像力的空间。社会运转的规律成为金庸江湖的引擎,里面的人该动情时动情,该愤怒时愤怒,该暴走时暴走,该疯狂时疯狂。

所以当古龙在武侠世界撕开了一个非常理的口子时,读者才会那么如痴如醉。

古龙的江湖缺乏纹路,古龙的门派没有肌理,古龙的武林不成世界。七种武器,除了华丽怪异的名称,你还能记住什么?《绝代双骄》中的恶人谷或是移花宫,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子?古龙的小说中常常出现唐门,但唐门又是什么样的家族或组织?

绝代双骄

古龙的江湖,是一切都不分明的幻境。但就是这样的幻境,给了人们最单纯了侠客。看过古龙小说的人,不可能忘记懒散潇洒的李寻欢,风流倜傥的楚留香,智慧与脸皮并存的陆小凤。但真要将这些人物的件事一件件数清楚,恐怕也非易事。

细较起来,似乎这些侠客也并没有经历金庸江湖中才能经历的大事,他们一生所沉浸的,不过是方寸之内的寂寞——尽管寂寞的起因,可能有很多。

楚留香传奇

但你不能否认,李寻欢的抉择,放到金庸江湖里就显得虚伪;楚留香的洒脱,放到金庸江湖里显得轻浮;陆小凤的玲珑,放到金庸江湖里就显得油腻。

甚至,所有古龙小说中的仇,放到金庸江湖里都显得单薄。金庸江湖里有的是林平之的仇,萧峰的仇,丁典的仇。报仇的过程中要完成人生救赎,要兼顾家国命运,要追寻人生的终究奥义。古龙小说中的仇就只是仇。然而这些仇放在古龙的江湖中,偏偏就能承受得住。比如李寻欢与阿飞那段关于梅花的经典对话:

李寻欢与阿飞

李寻欢:你看,这棵树上的梅花已开了。

阿飞道:嗯。

李寻欢道:你可知道已开了多少朵?

阿飞道:十七朵。

李寻欢的心沉落了下去,笑容也冻结。

因为他数过梅花。

他了解一个人在数梅花时,那是多么寂寞。

一个人在数梅花的时候,一定很寂寞吗?不,他有可能只是无聊。金庸江湖是成年人的江湖,成年人的江湖不会为了数梅花这件事保留太多的仪式感。李寻欢与阿飞那些舞台化的台词,对于金庸来说太过矫情。但在古龙的江湖里,可以说。

多情剑客无情剑

又比如《多情剑客无情剑》里的开场——在古龙小说体系中,这一段话有着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的地位: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银。

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金庸的笔,是不会直接将“寂寞”二字拿出来放在滚动的车轮之下任其碾压的。金庸的寂寞永远是故事。一个人有恨,给他故事。一个人有爱,给他故事。一个人要报国要循世要浪迹天下四海为家,还是给他故事。故事与故事之间会联结成网,细密到一个英雄死了,一个门派灭亡了,一座武林崩塌了,江湖依然还在。而古龙,人若逝去,将如孤灯寂灭一般带走一切。恩仇,岁月,连同他的江湖一同带走。

当然这不是李寻欢

回过头来看,为什么在金庸江湖中显得矫情的文字,古龙的江湖里能承受得住?因为古龙给江湖以诗性,让人不会去追求真实与细腻。金庸的江湖是一座千年古都,随便挖两锹都能挖出些传说;而古龙的江湖是一座海市蜃楼,你找到了角度就会沉迷其中,错过了时机就会不知所云。

金庸的江湖关注到了社会最主流的普通人。而古龙则着眼于社会边缘人士。金庸和古龙各有各的禅机,两个人走到一起,才是完整的江湖。

东邪西毒

于是就有了王家卫拍《东邪西毒》。

《东邪西毒》的主角,都是金庸江湖中的大人物。欧阳锋、黄药师、洪七公、化于慕容复的慕容燕……这些名字放到一起,不需要故事,就是一个江湖。

不需要故事,是因为金庸已经给了我们太多故事。李寻欢、楚留香、陆小凤聚在一起,你会感觉到什么?这些人各有各的传奇,但他们的相遇不过是一场明星大乱斗。而欧阳锋、黄药师、洪七公在一起,就是一个江湖。他们背后有华山论剑,有黑风双煞,有九阴真经……虽然这些故事与《东邪西毒》无关,但足以让观众视他们为故人。

哥哥也走了

而就是这些金庸江湖中的主线人物,却在镜头前,诉说着一个古龙式的故事。因为心上人不肯说那三个字赌气嫁给了他哥哥;因为心上人嫁给了自己哥哥于是远走大漠;因为妻子爱上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而离家出走;因为爱上一个人而每年千里迢迢去找那个人所爱之人,只为得到与那个人相聚的理由……

金庸江湖中的大侠,抖落了一切传说,成为《东邪西毒》中的社会边缘人士。社会边缘人士可以不管时代潮流,可以不去关注经济仕途,可以不在意天是不是有二日地是不是有二主,也就不需要讲究侠之大者究竟是什么。江湖如云雾般缥缈,人的情绪却如此真实,这就是金庸和古龙注定的相会。

东邪西毒

电影一开场就是已在大漠当了很久杀手的欧阳锋一边推销生意一边回忆白驼山。作为《射雕英雄传》世界中的边缘地带,金庸没有为白驼山著太多笔墨。但人们一看到欧阳锋,一看到白驼山,这部电影的世界观其实已经立起来了。而后黄药师登场,牵扯出一段爱恨情仇。这当然不是金庸江湖中黄药师应有的故事。在《射雕英雄传》新修中,黄药师的爱情必须违背礼教,必须为日后的梅超风埋伏笔,再为日后杨过与小龙女埋伏笔。而在《东邪西毒》中,黄的爱情就只是爱情,这是古龙式的纯粹。黄药师带给欧阳锋的一壶酒,名叫“醉生梦死”。两人喝酒,像极了《多情剑客无情剑》里李寻欢喝酒的仪式感。年少而穷困的洪七,带着老婆,一骑骆驼,单刀闯江湖。洪七的话,乡音十足,但一点不让人觉得土气。他的夫人,一个典型的村妇,两个衣衫褴褛的人一同消失在大漠地平线中,居然让人感到无比的浪漫。

而这些与金庸江湖完全没有关系的情节,却偏偏用文字的形式续上了金庸的结尾:最终黄药师成为了东邪,洪七成为了丐帮帮主,与欧阳锋同死于华山之巅。《东邪西毒》中年轻的欧阳锋说他“尤忌七数,是以命终”,居然为《神雕侠侣》里的情节埋下了一个伏笔。

尤忌七数,是以命终

你问《东邪西毒》有什么野心?《东邪西毒》的野心就在于,用王家卫的方式,将金庸和古龙缔造了几十年的江湖,缝合在了一起,还缝合得如此神形皆备。

《东邪西毒》上映于1994年。当时古龙已经离世近十年,金庸恰步入古稀,封笔也有二十余年。对于观众——同样也是武侠小说读者来说,两种江湖早已构建定型。《东邪西毒》的设定,有些各取所长,也有些投机取巧。

王家卫

回到现实世界,金庸古龙这一对中国武侠小说的双子星座,却终究还是让人唏嘘不已。金庸是一个报人,这样的人,未必看得起武侠,他写武侠小说是为了给报纸开路,没想到由此而红——对于这样的红,金庸内心也未必就觉得快乐。而古龙写小说,是为了赚钱,他没有包袱,他可以很纯粹。古龙早逝,或许又为这种纯粹添了一笔命运的嘲讽。

但无论如何,金庸与古龙的相逢,都是命中注定。这件事王家卫不做,也会有人去做,只怕是没有这段风韵罢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