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上映,对不起,我忘记教你做自己

《千与千寻》在日本上映18年之后,终于在6月21日与中国观众见面了!

近日,全新中文版的海报发布,迅速登上热搜榜,网友们直呼惊艳!

勇敢的千寻、温柔的白龙,让人心疼的无脸男。

永远戴着面具、默默陪伴千寻的无脸男,像极了那个从小就被要求听话的好孩子。

只是,我们从小教孩子要乖乖听话,却忘了教他们怎么做真正的自己

01我们教孩子要孔融让梨,却忘了教他们遵从自己的内心

《少年说》有个女孩,每次和有矛盾时,妹妹总会跑到爸爸身边告状。

而爸爸每次都不听她的解释,不分青红皂白就教训她。

在五米高的勇气台上,女孩大声喊出:“爸爸,你能不能试着相信我一次!”

可是台下的爸爸却给她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古人都知道,要以大让小,而且你比妹妹大六岁,这个道理难道还要爸爸说吗?

女孩哭着说:“每次明明都是妹妹做错了事情,那为什么都要我道歉呢?”

爸爸却说:“妹妹她小不懂事,难道你也不懂事吗?”

明明很喜欢,明明很想要,却因为要“懂事”,强装微笑的把心爱的东西递给别人。

我们教孩子要孔融让梨,却忘了教他们遵从自己的内心。

我们“道德绑架”要以大让小,我们强迫他们要理解我们。

可是那个曾经独享父母之爱的哥哥或姐姐,却因此认为我们已不再爱他。

孩子的心很脆弱,脆弱到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将他们的心打碎。

孩子只有相信父母的爱是绝对存在时,才能获得内心真正的安定,孩子的心,才会像根植于大地上的大树一样安稳。

而我们的爱,是孩子的光,当光照进来,孩子才能驱走内心的黑暗。

“在命运十字口的徘徊时期,做出遵循内心的选择,无悔与坦荡地活着,这已是足够珍贵的一生了”。

就像千寻一样,在所有人都迷失自我,眼睛里只有钱的浴场,依然能保持初心,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即使危险重重,即使孤独寂寞,也大步向前,永不回头。

《最好的我们》中写道:时间改变了我们,却没有改变爱,原来所有的选择,都要听从自己的内心,我们才会无悔,才能得到真的幸福.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有做决定的权利。”

02我们教孩子不要生气,却忘了教他们接纳自己的情绪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外国爸爸和生气女儿沟通的视频。

视频中,外国爸爸面对女儿的生气,蹲下来,耐心地说:

“每一次你像现在这样生气的时候,不要一直沉浸在愤怒里,你要接受它并且尊重它,这样你才变得更好。”

“如果你还是不开心或是做不到的话,那就顺其自然,我们依然爱你不受任何影响。”

“你可以生气,只是不要让这种心情支配你太久,因为太久的话就会出问题,慢慢学会放下,去克服它。”

“有时候可以直接停下来,大声发泄或者拿枕头出气。”

美国家庭治疗师萨提亚说:

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诚的办法,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

只有体会理解孩子的感受后,才懂得,每一种情绪背后,都藏着情感诉求。

Facebook上Jessie的“情绪登记板”曾红遍网络。

Jessie年幼时受制于父母的权威,只能执行不能抱怨,长大成为老师后对学生的情绪变化特别关注,于是创立了“情绪登记板”。

每天早上,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便利贴的后面,然后,贴在最符合自己情绪的那一栏。

Jessie会私下约见情绪不太好的同学,陪他们聊天,或者问他们需不需要帮助,如果学生愿意,她就会让他们放松慢慢讲自己的遭遇或者困惑。

“情绪管理版”在社交网络曝光后,立马得到了无数网友的赞赏。

陈了凡说:人不可能没有情绪,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你无需在情绪里徘徊,你要做的就是接纳和体验情绪,

情绪的接纳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对它表达:“我已经看到了,我接受,我允许你存在”。

可是,我们常常教孩子不要乱生气,但却忘了教了孩子如何接纳情绪。

接纳自己的情绪,才能更正确认识自己,从而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合理的管理。

所以拿破仑认为: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武志红在《原谅自已的不完美》一书中说:负面情绪不是你的敌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与接纳痛苦的程度成正比,拥抱你的痛苦,这是成为你自己的必经之路。

03 我们教孩子要实现梦想,却忘了问那是否是他的愿望

韩剧《天空之城》,给我们展示了四个家庭如何把孩子操控成自己想要的模样的故事。

一号家庭儿子朴英才,韩国的“母朋儿”、中国的“别人家的小孩”,如愿考取首尔大学医学院,成为了天空之城的完美典范。

然而,考上首尔大学的背后,是每一分每一秒都让他感到窒息的痛苦的强迫式学习,为了创造“医生世家”的新家门传统,甚至不惜举枪指头。

视母亲为“地狱”的朴英才,考上大学后报复性地和保姆私奔,和父母断绝关系。

最终,朴英才的母亲心灰意冷,在下雪的夜晚举枪自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一个做父母的期盼,“我是为你好,你长大后就知道了”,也许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然而,你的梦想,不是孩子的愿望,你的人生,也不是孩子的人生。

你未完成的梦想,你的子女没有义务帮你完成。

纪伯伦曾写道: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于他们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成长是一辆有去只去不回的火车,陪伴到终点的最后只有自己。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是如何做真实的自己。

就像方文山在《Try》一书中说:

你应该去努力,做真正的自己,你应该遨游天际,触摸光亮。

不久的将来,你便会找寻到你内心深处真切的一面,宇宙正等待着你去探索,成功的关键在于领悟心语。

教孩子做真正的自己,才是给孩子最珍贵的东西。

“世界最珍贵的东西,不必费力寻找,它一直在我们身边。”

作者:伊子玥沫,来自香港的二宝妈,用文字丰富生活,用爱温暖生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