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电影经济学

作者 / 吕世明

迪士尼中国今年可谓是大招不断,《小飞象》《阿拉丁》《玩具总动员4》《惊奇队长》中美同步上映,《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和即将上映的《狮子王》超前北美登入内地。

但相比于“复联4”和“蜘蛛侠”,同样超前多日《狮子王》的零点和预售并不理想,目前预售水平甚至低于票房体量6亿的同类型影片《美女与野兽》,这对于一部国内外观众熟悉的顶级IP,多少有点说不过去,毕竟大部分院线和影城还是指着这样的大片来渡过艰难暑期档。

多部进口大片定档,超前、同步、准同步,打破了“保护月”不上进口片的论调,暑期的到来,让天气和气温不会成为大家观看零点的阻碍,但不同影片在零点的反响却有很大不同。

神奇的是,有些影片零点表现惊人,但最终实际的票房不是特别理想,有些影片零点票房可能只有一二百万,但最终却成为大黑马。

对于终端影城而言,零点是否应该安排,什么样的影片才真正适合做零点呢?

《复联4》《变形金刚》《魔兽》表现最强:

三万零点票房曾逆袭十亿


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无据可查首部大范围内正式做零点的影片是谁,但近年在电影院看零点进口大片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风尚,特别是同步、超前上映的大片。因中国的地理位置要比北美更靠近日期变更线,因此对于同步影片而言,中国观众可以比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观众更早看见。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没有中国那么大的市场,日本又很少同步好莱坞大片,韩国和中国仅有一个小时的时差,因此进口大片在世界上最大电影市场早一些上映,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是很幸福的事儿。




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归纳了内地票房10亿+影片的零点票房,从中可以发现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我不是药神》《长城》和《盗墓笔记》零点的票房成绩是这三部影片提前一天晚上黄金时间点映所取得的,大部分国产片在零点取得五百万以上的成绩就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总体来看,进口片在零点的战绩更辉煌一些,《复联4》更是因超前上映、十年的情怀得到了意外的加持,虽然面临了特效厅的超高票价,但其1.7亿的成绩仍然非常罕见。




即便这样,相比于更早时期的一些进口大片,《复联4》的辉煌算不上什么,2011年《变形金刚3》上映时,内地银幕数量在9000块上下,IMAX银幕数量更是寥寥,特效厅的票价也达不到《复联4》特效厅百元以上平均票价,但该片仍然豪取近4500万的零点票房。

根据多年在影城观众的朋友回忆,《变形金刚3》当年全国多个影城甚至要开五六个以上的影厅,且厅厅爆满,《复联4》的成绩更多是在市场完全开放后才取得的,其零点场次达到3.9万场,但《变形金刚3》则只有1.1万场。

同时《变形金刚3》零点场均人次达到103人,而《复联4》只有83人,因此《变形金刚3》才是最强零点影片,即便是粉丝导向更强的《魔兽》也只有93人。




但并不是说零点票房不理想,最终票房就会扑街,2016年上映的《疯狂动物城》零点票房只有16.3万,最终逆袭到15亿;2017年上映的《摔跤吧!爸爸》零点票房只有不到10万,最终逆袭接近13亿;同年上映的《寻梦环游记》零点只有3.6万,最终票房突破12亿。

零点场关键词:

粉丝导向、绝佳观影氛围、防剧透


其实大部分中国观众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和精力去看零点场次,零点场次更像少部分粉丝的狂欢和聚会,大部分影迷也有切身体会,看零点的观众似乎总是那么一拨人,且更喜欢看IMAX、杜比影院和4DX的场次。

国产片还是很少愿意去做零点,毕竟相比于进口片,大家观影的仪式感和优越性体现不出来,毕竟看零点的进口片是要比美国佬先睹为快,国产片目前也仅有《流浪地球》能用技术性优势将此环节凸显出来。

除了像《复联》系列影片之外,《速度与激情》系列的七八部也在零点有不错的票房表现,这其中保罗沃克意外离世肯定是原因之一,但更多的是因为私家车的普及率在逐年上升,车友文化和电影粉丝文化划上了等号,形成了联动。

零点观影的最大好处是,你可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影友、粉丝一起high、一起哭、一起闹,不会有人介意你在电影院里面鼓掌、叫好、发出怪异的声音,甚至这种情绪会相互传染,特别是大家坐在一起等彩蛋的感觉是绝佳的。




想必不少刚刚看过《蜘蛛侠:英雄远征》零点首映的观众都有切身体会,当伴随着复联标志性logo闪过,惠特尼休斯顿那首著名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响起,钢铁侠、美国队长、幻视和黑寡妇的照片映入粉丝的眼帘时,几乎所有在场的观众都欢呼鼓掌,这种体会是在看其他场次所不能遇到的。

不过更多观众看零点,其出发点则是往“剧透”,特别是像复联系列影片,一丝一毫的剧透对于粉丝可能都是致命的,是让复联粉丝无法接受的。

虽然说起来不中听,讲起来让这部分观众和粉丝不易接受,但客观来看,目前数字时代的零点点映其仪式感要大打折扣,毕竟数字化的图像比起胶片新鲜的菲林感要差很多。

在《变形金刚》《2012》《加勒比海盗》《哈利波特》时期的零点点映,主要的放映载体还是胶片,因胶片多次播放会存在磨损的现象,因此看零点,享受“处女”播放的仪式感是早些年观众影迷对零点观影的重要诉求。

但目前来看,零点更多是集中了一批略带”神经质“的粉丝和发烧友,大家对于零点观影形成了较固定的习惯,零点观影也成为一种“图腾”和“信仰”,这本身其实和电影和观影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不过,能够通过电影、无论是漫威、速激、还是其他IP,他能够调动观众观影,这种文化熏陶和影响力是值得我们中国电影人学习的。

国产零点疑云重重

宁可不做,也勿犯规

别看进口片在国内做零点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国产片相比而言,大家零点仍然没有出路,至少到现在为止,能够在零点取得票房突破的影片也只有数部而已。

这恰好说明,大部分国内的主流观众(暨国产片的主受众)是冷静且务实的,大家都知道我零点看和之后正常时间段看,影片是不会有任何的变化的,我早看了,可能去单位、学校或者在社交媒体上,也没有人和我去讨论。

但国产片并不是没有好的互动性,而是他本身的观众群体要比看进口片零点的观众群体,缺乏那种对电影特别强烈的仪式感,大家更多认为电影只是一种消遣品,只不过是带有一定的讨论性。

不过目前来看,很多人却把这个特别有仪式感的行为,变得不那么纯洁、不那么干净,甚至成为了部分片方、片商冲票房、拉排片的途径,有一些零点场次的上座率要比《复联四》还要高。

“实在太假了,这一场上座率达到了75%,同一个影城、同一时间内,另外一个场次一场票都没有卖出去,也就是总局看票房不理想放纵他们。”

被业内外不断曝光的幽灵场,零点是特别严重的灾区,监管力度差、执行起来困难,零点对于其他影片构不成实际的影响等多方面原因,让零点成为很多影片玩弄手段的主要渠道。

宁可不做,也不要放纵这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这已经形成了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癌症了,不早起根治,势必会在未来带给我们更大的恶果。

但对于大部分影城而言,可能到底做不做零点一直是一个疑问,毕竟零点要付出更高的人工成本,包括工资、眼镜的损耗丢失、员工的交通费用等等,都要比不开零点的花费多上几倍,如何去协调这开与不开之间,性价比就变得非常重要。

通常来看,一场电影的基本放映费用要维系到最少10名观众,那么零点则需要至少三倍的观众才划算,如果是特效厅,比如IMAX、杜比,则需要最少50人才有开的必要。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提倡大家尽可能的安排零点,这是对于观众培养、影城的文化建设、氛围营造等都有极好的作用,能够让观众对一家影城形成固有的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无论是零点场、超前点映,或者是其他放映方式,我们的目的始终是尽最大的可能性去挖掘观众、增强观众的粘性、提高大家的观影习惯,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要用正常和合法的方式去做。

几十万或者几百万的零点票房无论对于国产片和进口片可能都算不上什么,但它可能是一个风向标和晴雨表,他真实有效的观影口碑和评论极有价值和意义,这对于院线、观众和片方都异常难得,往往会从根本上为一部影片的最终票房定下基调。我们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国产片,能够在零点场做出成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