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馆》收视率攀升和受好评或预示着电视剧风格将有大变化

"

《老酒馆》在热播中,这部电视连续剧讲述了闹市里一个酒馆里的故事,故事发生的背景是1928年到1946年东北大连,“闯关东”的东北小人物陈怀海因在深山老林里挖参讨生活遇到了磨难,儿女失散,媳妇被骗走,只好带着一帮兄弟到了大连开酒馆谋生计。在陈怀海等的经营下,老酒馆成了各种各样的人汇聚的舞台,各色人汇聚到老酒馆喝酒品菜、交流消息,而很多人更是冲着酒馆的“热乎劲”来的。

陈怀海不仅利用老酒馆这一舞台来讨生计,而且也借助这一舞台接纳和结交心有善意的各色人物。陈怀海刚中有柔,勇猛中有策略,敢硬怼又有韧劲,他同情贫弱,嫉恶如仇,把磨刀匠老白头接进酒馆摆摊,他积极接纳和帮助“老二两”,他揭露“死尸案”智斗黑警长;他利用酒馆保护了杀日本宪兵的“老北风”,他劝说东北军马旅长重回抗日战场,他痛斥粉饰伪满洲国的满清遗老,他勇猛地与日本浪人决斗,为中国人撑腰提气。他还帮助中共地下党员谷三妹把酒馆变成地下交通站,他支持谷三妹粉碎日寇破坏城市的计划,并收获爱情,迎来大连的解放。

陈宝国饰演陈怀海

这部有一群老戏骨带领着年轻演员演绎的质朴厚实而富有立体感、韵味十足,让观众感到过瘾的电视剧,收视率不断攀升,这或许是一种信号,它预示着之前热播的为了权力而拼斗不休的“宫斗剧”和为情为利而硬怼、下套、暗斗的“情感戏”将在荧屏上逐步被弱化,将渐渐不被观众喜欢。“小鲜肉”的偶像魅力和浅艳风尚也将逐渐失去光彩,不再那么时尚,不再那么受青睐。

大家该注意到,电视剧风格在发生很大变化,而《老酒馆》的热播,便是一个信号。

在《老酒馆》里,看不到因情感妒忌而硬怼缠斗了,看到的只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因“接地气”而有了“热乎劲”。

之前的“宫斗剧”和“情感戏”,观众看到的多是因感情是的嫉妒而纠缠争斗,剧中人一个个像乌鸡眼似的,算计着,倾轧着,扯不开的缠斗,没完没了的死磕,整个儿所营造出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无情冷酷的气氛,“邪气”十足,“怨气”永远也发泄不完。

而《老酒馆》所营造的气氛却是东北寒冷天气中充满人情味的温暖气息,人与人关系因“接地气”而变得特有“热乎劲”。

比如,老酒馆掌柜陈怀海不合常理地将磨刀匠老白头请入酒馆里扎营,让他在酒馆里摆磨刀摊,而这“另类”的举动却引来了整条街常喝酒的人成了酒馆的“老主顾”,酒客之间相互调侃,肆意而有趣,随和而活跃,酒馆便渐渐给人带来了一种“热乎劲”。掌柜陈怀海热情参与客人之间的调侃和谈笑,使店主与顾客,顾客与顾客之间形成了积极的反馈。

再如,陈怀海对蹭酒菜不付钱而开溜的杜先生不但没有逼债,反而把这位看似磕惨但却很有说书才能的杜先生请进酒馆说书,而杜先生能根据酒馆的真实事情,很快整理出精彩的说书故事,说给顾客听,博满堂喝彩,这为酒馆增添了热闹有趣的气氛,这让酒馆显得非常“热乎”。

再如,下大雨的天气,离关门的时间只是半小时,老酒馆因为没客,准备上板儿歇业,但“老二两”却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步履蹒跚地缓缓赶来了,他一进酒馆没有急于要买酒,而是急着询问提早歇业的原因,他对提前关门不守规矩表示善意的批评,坚持他守规矩的执着理念,“老二两”说:“做生意的规矩不能破。说是十一点就是十一点,说是十二点你也得等着,纵然是没有顾客登门。”这一席话让陈怀海深感汗颜,让酒馆的伙计们感动得泪流满面。而陈怀海在雨夜让伙计为“老二两”叫来了车,并把钟拨慢了半个小时,但老二两依旧只呆了半个小时就走了,他蹒跚的背影不仅让酒馆的伙计们敬佩、感动,同时也让“守规矩”的准则在伙计们心里打下深深的烙印,而且,从观众反应来看,“老二两”还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牛犇饰演老二两

酒馆的场景就是交流互动的平台,伙计与顾客,顾客与顾客之间总有一些互相维系的无形的线,或陌生,或似曾相识,或成了朋友,虽然互相不一定知真实身份,但也是气息相连的,经常相处,便会有牵挂和念想;酒馆也是人生舞台,经常进入酒馆的人在共同演绎人生的戏,品所味的其实不一定是美酒佳肴,重要的在于能协和相处和互相慰藉。

在艰难的生活中,有了老酒馆这一处相聚之地,而老酒馆众人以家人待之,这就有了温情,有了家园感。这种相聚品酒调侃的生活,其实是一份治愈,也是一种乐趣,能纾解心中压力,大家汇聚在酒馆里,成了生活中的一种需要,在一起喝酒调侃变得非常“接地气”,于是,陈怀海的老酒馆便有了吸引老顾客汇聚在一起的“热乎劲”。

显然,《老酒馆》这种“接地气”描绘和“热乎劲”表现,要比“宫斗剧”“感情戏”更能让观众感到更接近真实生活,感到更有一种喜欢看的“热乎劲”。

在《老酒馆》里,看不到帝王后妃的华丽奢侈的表演,看到的只是艰难时世里小人物的平凡故事,而正是这平凡故事却真切实诚,让观众大有“扎心”的感觉。

在之前“宫斗剧”或“情感戏”里,要么是帝王将相、皇后嫔妃,要么是豪门贵胄、名门千金或富商后代,他们生活奢侈,不用为生活奔波,不用费心思去讨生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纠缠于妒忌的情感,热衷于算计下套欺瞒,闲来无事便想着坑人,为情为利任何亲情都不顾,他们所描绘的是一幅世情薄人情恶的上流社会的冷酷世情画。

而《老酒馆》就不一样了,他在描绘一幅民国市井风情画,画中的主角们是一群艰难时世的小人物。

老酒馆迎来送往八方顾客,酒里洞见的是百味人生,而演绎着人生的是一起不起眼的小人物。可是,这小人物却能演出大气象来。

据说,导演刘江在看了著名编剧高满堂写的《老酒馆》剧本时,越看越感到剧情的发展很有劲儿,小人物的热闹戏越来越上劲,他认为,由这些小人物演绎的剧情越走越有深的铺垫,随着剧情的发展,小人物的故事具有了大气象。刘导感到,由老酒馆小人物演绎的故事是震撼人心的,他称之为“扎心”。他表示:“尤其是剪完之后连起来看的时候,那种感染力比现场的感觉更要强烈。”

导演刘江

闯关东来东北的小人物陈怀海,历经磨难以后,来到当时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大连开起老酒馆,带着他的一帮兄弟,靠着酒馆谋生计。小小的酒馆处在积贫积弱的时代,而进入老酒馆舞台的,也都是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人物。

陈怀海的两个兄弟,即老酒馆的两个伙计是最不起眼的底层小人物,一个聋子,一个哑巴,与顾客交流时,一个用手比划,一个翻译,而这让导演很满意,导演说:“好玩,但是最后角色也是特别的感人,往后看就知道了,非常悲壮的角色。”导演不能剧透,但他已经透露出聋子和哑巴是剧中非常感人的人物形象,是会给人震撼的。

留洋归来的文化人贺义堂,在剧中算不是那么“小”的人物,他能说会道,有些见识,娶了个日本女人当媳妇,开头靠着父亲积攒起来的家产,有些趾高气扬的,不务实,想更发达。而本事不大,却又喜欢瞎折腾,结果被所谓的“王爷”骗了,连父亲留下的房子都没了,后来,连想靠为别人写信来整一口饭吃都难以维持,属于一位“败家子”的小人物。

前清遗老那正红原本在宫中是有其威风的时候的,他教小王爷们摔跤,是有些功夫的,但清朝亡了,而他却仍留住一条长辫子,用围巾遮盖着。他悄悄留住辫子,留住对前清皇上的忠心,但他已经落泊了,连喝一口酒有时都难以保住了,现在也是一位小人物。

“老二两”家境贫寒,每次到老酒馆只能喝二两酒,但他刚入酒馆时就立下很自觉的规矩,有座位他坐,顾客来了没座位,他站着喝酒,他不贪任何便宜,不接受恩惠,别人踩到他的脚时,他却主动道歉,他不但不讨人嫌,而且还受到人们的尊重。“老二两”常常独自端着酒杯,望着窗外喃喃自语,大家不知道他在喃着什么,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而正是这个小人物,表现出是很有故事的,而这也给老酒馆增加了立体感,使得剧情韵味十足。

磨刀匠老白头也是一个小人物,他被陈怀海请进酒馆摆摊,而他并没有给酒馆带来麻烦,反而为酒馆引来了热闹的人气,而且,他还露出了绝活,他竟能品出稍有变味的酒是因为酒缸裂了缝,是裂缝让烧刀子的酒气外泄了。在他看来,酒的品质是必须讲究的,他老是重复着一句话:“只管品酒不扯家事,妙处即无语,说明你这酒还没有喝到妙处。”这样的小人物不是非常丰富,非常有趣吗?

《老酒馆》播了几集之后,剧中小人物就稳稳地立住了,他们是艰难时世小舞台中的平凡人物,但他们却脚踏实地地真实生活着,不是扁平的,而是立体的;不是虚幻的,而是现实的;不是胡编的,而是犹如生活在你周围的老邻居。

虽然陈怀海、老二两他们是平凡生活场景中的小人物,但在编剧高满堂和导演刘江眼里,他们却是英雄人物,人物虽卑微,但却都有他们各自的坚守和做人的原则,是值得敬重的。

陈怀海和酒馆的伙计们

在《老酒馆》里,看不到美女帅哥的风光靓戏,但却能欣赏到百味人生体验中各人各有的执念与风骨。

之前的“宫斗剧”或“情感戏”多是由年轻的帅哥美女担纲主演的,“小鲜肉”的偶像原则被用到了极致,演员不怕没有演技,不怕没有经验,不怕表演雷同或刻板,怕的是偶像不够辉煌,追星的粉丝不够多。

在《老酒馆》里却完全不一样,没有帅哥美女,没有红得发紫的“小鲜肉”,有的是对百味人生体验中的一群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生活在艰难时世,却仍能坚持各自的人生执念和各自的风骨。

在浓缩了生活世界的老酒馆这一场景中,纷纷登场的各个角色虽然在社会上卑微渺小,但他们仍表现出各自的亮点和特色。他们是酒馆的常客,也是时代的过客,他们在酒馆中体验着百味人生,品味着杂陈五味,但无论是聋是哑,或愚或智,有点邪门或是很讲仁义,他们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每个人皆都有自己的坚守,而且,这为了一份坚守所表现出来的努力和撑持,成就了每个人的风骨,这使得剧中人物显得很丰富,很有值得品赏的深刻韵味。

比如,老酒馆的掌柜陈怀海,他有着曲折丰富的经历,但他却一直坚守着善心,坚守着做生意以“仁”字当先的理念。他有原则,敢于硬碰硬,有胆识有硬气,但他不盲目地以硬去碰硬,他会动脑筋,有智谋,对于险恶的下套,他会以智谋还击。

刚到大连,陈怀海便遇上了老潘头“诈死”事件,下套阴谋险恶至极,而陈怀海则以他的睿智,与警察局长斗智斗勇,体面而成功地化解了恶警察送来的“横祸”,让观众了解到,勇武刚毅的陈怀海其实是很有韬略,很有智谋的。这是陈怀海有硬气,不畏惧恶势力的精彩表现,而后来接纳老白头,尊重“老二两”,帮助贺义堂,袒护金小手,以及后面剧情中在日本人剑下救下那正红、帮助顾三妹粉碎日寇破坏城市的计划等等,则非常突出地表现了他对于善心的坚守和对于以“仁”为先的执着。陈怀海隐忍大气、刚正不阿、恩怨分明、勇于助人。他对于“酒菜人”解释表现了他开酒馆的理念:“这个酒人儿啊,人是下酒的菜,喝多喝少看人的两撇。”

再如,前清遗老那正红,他虽是一副保守过时的形象,但他一出场倒是很令人尊敬,他像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勇士,帮着陈怀海打跑了地头蛇,可是,后来的剧情让观众知道,那正红曾经是皇宫里教宫廷子弟摔跤的教师。从装扮上看,他是陈旧的,他总是身穿长褂,头戴一顶圆帽,脖子套着围巾,而那围巾正是用来遮藏他的长长辫子。

冯恩鹤饰演那正红

剧情的进一步发展告诉观众,那正红不仅外表装束很陈旧,而且其对于前清皇室所表现出来的“奴性”,显得可怜又可悲,他不仅因为过于对以往宫中“王爷”的崇敬而轻信了冒牌“王爷”,使得贺义堂因被骗而倾家荡产;而且他为了宴请被囚禁在大连的婉容,竟然连自己居住的房子都卖了,包下整个老酒馆,他看到婉时立马将她当主子来服侍,卑躬屈膝,奴性十足。但是,这正是那正红的坚守,他脑子里的信念是:“只要有了皇上,我就有了主心骨!”虽然这是极为不适时宜的,是非常严重的落后于时势,是可悲可怜的,但在当时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大连,那正红对于旧主子的忠诚,比起他的主子末代皇帝当了日本人的傀儡的表现来说,毕竟还是有些“风骨”的,那正红坚守着做“忠臣”的底线,尽管这种底线早已违背了时代。

那正红认定的道理是:“我不管他是谁的皇上,皇上就是皇上,只要有了皇上,我就有了主心骨,我就有了家,我就有了命。”面对着陈怀海好言劝诫,那正红的回答彻底表现了一个满清遗老的执着坚守,可惜这种坚守太腐朽了。

又如,“老二两”执着地坚守着“规矩不能破”的至上原则。一个孤苦无依的老人,贫穷困苦,他到老酒馆来,只能喝二两酒,酒馆里没人知道他的过往,没有人真正了解他,所以,在他身上一直有一种神秘感。但是,他的坚守是极有原则的,无论何时何人,都不能让他破坏规矩。这位孤苦瘦小的老人,每次只喝二两酒,有座位便坐,没有座位便站,但他却教会了陈怀海和“老酒馆”的伙计们坚持原则的深刻道理。在他看来,酒馆关门时间,定在十一点就必须是十一点关,若在十点半关门就不合规矩,而不合规矩是不能干的。

“老二两”经常站立着独倚于窗边喝酒,喃喃自语,那种孤苦默默思考的样子让人不得不同情,他在雨天夜里离开酒馆蹒跚走远时,那背影是瘦弱的,但是,这位风烛残年的瘦弱老人却蕴含着十分执着的坚守规矩的理念,他把坚守规矩看成是铁一般的原则,这使他具有了巨大的力量和坚如磐石的风骨。

老酒馆集合了人生百态,虽然汇聚于老酒馆的都是小人物,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信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执念,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坚守和风骨,这就使得《老酒馆》这一部电视剧显得有魅力。

老酒馆的小人物,形象是厚实丰富的,这自然就比那些“宫斗剧”里的“小鲜肉”更耐看更有韵味。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