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娄烨专访:我不觉得赵又廷和巩俐是完全不同的演员

"

作者 | 于婧

娄烨导演的新片《兰心大剧院》入围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这部影片演员众多,年代感深厚。导演就剧本、人物、风格以及表演等方面,为我们详述了影片幕后的故事。

《兰心大剧院》改编自虹影的小说《上海之死》,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改变这部小说时,娄烨坦言,自己被原著里的许多内容所吸引:“小说原著的描写是非常电影化的,那些人物也非常有意思,空间都是我比较熟悉的,戏中戏的元素和女性主义的倾向都是我感兴趣的。”当被问及改动幅度时,他提到了另外一本小说:“(影片)改动了(小说的)很多地方,比如结尾的部分,因为偶然性的事件整个就发生了改变。戏中戏的部分用横光利一的《上海》来做替换。人物上,小田切让演的古谷三郎是离小说最远的,包括他妻子Miyoko的角色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虹影的《上海之死》。”

为了完成这部影片,导演阅读了大量的资料,以求得更加真实的还原。“我看的很杂,什么都看,看不下去就扔了,比较随意。每一部影片会有一部分需要阅读的工作。比如这部影片需要去拿很多礼拜六派小说来看,再重读一些鸳鸯蝴蝶牌的评论,然后再看一些左翼文学和他们的争论,也会看兰心大剧院的历史。这些跟工作有关的阅读好像都来不及全看。比如关于当时密码的著作,日本军部的编制,这些资料都一大堆,然后还有很多顾问来共同讨论和推荐。这个阶段阅读了很多关于影片背景的阅读。之后可能才有阅读其他东西的时间。”

包括巩俐、赵又廷、小田切让和帕斯卡·格里高利在内的世界级演员阵容是影片的一大看点。娄烨是这样看待选角问题的。“选角是根据具体人物来的,他们本来就是租界里多语言环境下的人物,比如于瑾是一个电影明星,你很难让一个不是电影明星的人来扮演电影明星。因为之前有一个别的计划,让我和赵又廷见了一面,我看到他就觉得他比较适合谭呐,希望他能穿一下衣服试一下,状况很好。他说话有一点犹豫,我觉得谭呐应该是和他比较接近的。当然每一个导演脑中的导演都不太一样,但是谭呐肯定不是一个在现场发号施令的导演。我还是比较反对符号性的人物设定,包括类型片,虽然这样做很有效果,但实际上破坏了人物的复杂性。我还是希望从人物自身出发,而不是类型片的定位出发。我觉得里面没有传统黑色电影里可以一一对应的角色,因为所有角色都是灰色的。”

电影明星巩俐和偶像派出身的赵又廷是第一次合作演对手戏,对于娄烨而言,他们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我不觉得他们是完全不同类型的演员,只是有些部分他更在行一点,有些部分更靠近他自身一点。比如说赵又廷一开始觉得导演的工作他有一点陌生,但实际上导演的工作和别的工作没什么区别,他就是一个剧院的工作成员之一。很难说他们之间有表演风格的不同,比如帕斯卡这样厉害的演员可以根据跟随影片的风格来改变他的表演方式。”

影片的打光很不平衡,导演是故意追求一种“不好的黑白片”效果,关于这一点,他是如此考虑的:“还是想保持纪录片的状况,而不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平衡影像。而且这个影片前后的落差也不允许影像一成不变。所以你会发现后面的影像更强烈一些。纪录片的样子更适合这部影片,只是根据故事和人物向前推近。”

娄烨曾经提过到法国新浪潮对影片的影响,但这些影响也并非一一对应。“新浪潮也有很多种不同风格的影片,比如戈达尔、特吕弗和侯曼都不一样,包括《通往绞刑架的电梯》(路易·马勒),风格都比较多样的,也有比较戏剧性的电影,比如特吕弗晚期的作品《最后一班地铁》差不多也是舞台性的。这两个风格对我来说都是电影启蒙阶段的印象,非常打动人,我也受到了非常多的影响。但实际上在工作上很难一一对应这样的拷贝,比如说我们服装和造型设计会考虑《祖与占》(特吕弗),因为它也是一部60年代的电影,也是一个历史片。所以这样的关系是完全相同的。这是一个历史片,但也是今天的历史片,这一点和《兰心大剧院》是相同的。”

《兰心大剧院》的主创、发行和宣发都来到了威尼斯,数量高达50人,当被问及为什么带这么多工作人员一同前来时,娄烨表达对工作人员们的尊重与欣赏:“这些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演员,跟他们合作也是非常愉快,所以我希望他们能够尽可能多的参加到首映中来,包括主创的摄影师和录音师,这和之前影片《推拿》和《浮城谜事》差不多,之前也是这样。”巩俐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己也是一直要到世界首映时才第一次看到成片,对于这样的抱怨,娄烨不禁笑了起来:“这是我的错。因为没来得及,大家都在不同地方工作。”尽管如此,依然不难看出,他内心对这场集体合作的满足。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