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成为了最后的白昼流星?陈凯歌到底怎么了?

"

以前我觉得《无极》是个例外,现在我改变看法了。

1969年,刚刚初中毕业的陈凯歌去西双版纳农垦局下乡,因为会打篮球,70年参军成了体育兵,当时怕农场不放人,还是偷偷摸摸走的,临走前还心疼不能带走行李,跟征兵的抱怨:我10筒牙膏还在里头呢!

这里他掖着半句话没说:牙膏是临走前他爸专门买给他的。

种了一年地,当了五年兵,1975年,陈凯歌转业回了北京。

另一边,张艺谋卖血换了一部相机,弄起了摄影。他拍出的相片在工人手中传阅,也不时发表在报刊上。

01、命中注定,与电影焊接在一起的人生

78年,电影学院恢复高考,第一次招本科生,消息一出,好几万人报名,陈凯歌也去了。

前一年的时候陈凯歌报考北大中文系,因为听说不考数理化,结果被刷了,到了这一年陈凯歌听别人说电影学院也不考数理化,就报名了。

面试北影时候一上来老师就问他:什么是电影节奏?陈凯歌不太懂,硬着头皮说了一大通。结果第二天收到消息:又被刷了。

当时他爸陈怀皑还劝:你该干嘛干嘛去吧,你以为电影那么好糊弄啊。陈凯歌想想也是,转头回厂里上班去了。

说来也巧,后来当时文化部部长黄镇向电影学院下达扩招指示,陈凯歌终于过了复试,考入后来出了一堆大导演的电影学院78级。

事后陈凯歌问过老师为什么头一轮就刷他。老师说的特别在理:我原指望你说你不懂啊,你不懂我们就能教你了,你说了那么多我们还教你个什么劲啊?

那年入学北京电影学院的还有张艺谋、田壮壮、顾长卫、张军钊、何群、李少红、刘苗苗、彭小莲,他们同为杰出的第五代电影人。

02、出道即巅峰,第五代导演作品问世!

张艺谋和陈凯歌都属于大龄学生,张艺谋能入学多亏了自己拍的照片,但是由于年纪实在太大,当时已经28岁,于是学校决定让他就读两年。当时是黄镇亲自下的批文:“年龄大了,读四年太长,两年也可以嘛,人才难得。”

两年过去,别的同学正读大二,特批入学的张艺谋却面临着学业中断。他难过,跑去隔壁导演系找田壮壮诉苦:“哥们儿这一走,可能就回不来了。”

所幸电影学院给了机会,张艺谋及时转正,念完了大学四年。拍摄毕业作品时,张艺谋加入田壮壮导演的《红象》剧组,去云南拍片。

后来拍出《大宅门》的导演郭宝昌看到这部片子时惊了:“我操,看到那画面我就傻了,中国他妈的要出大师了!

从云南回到北影,张艺谋和陈凯歌一起看了《红象》的样片,陈凯歌评价不错。

1982年,北电78级毕业,根正苗红的田壮壮进了北京电影制片厂,陈凯歌进了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顾长卫去了西安电影制片厂。受“非正常入学”的影响,张艺谋被分配去了广西电影制片厂。

后来几个人合伙拍了电影《一个和八个》,这时候第五代导演的作品问世了。

1983年,广影看中了西影的剧本《黄土地》,准备筹拍。摄影敲定了陕西人张艺谋。导演一时没有合适人选,张艺谋推荐了同学陈凯歌。

当时陈凯歌在北京,但不像张艺谋在广西厂受重用。厂里前辈林立,轮不到陈凯歌发挥。广影惜才,花四倍工资把陈凯歌从北京借调出来。

广影厂长踌躇满志,派遣得意人选奔赴西安,等候他们凯旋,却不知此行是“放羊入虎口”。

1983年10月,43岁的吴天明出任西影厂长。那时西影影片拷贝发行量全国倒数第一,全国上座率最高的10部影片没有一部出自西影。许多西影厂的职工去北京出差,都把胶片筒上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几个字朝里贴着裤脚,生怕丢人。

出任厂长前,吴天明已经是成名的导演,以脾气火爆著称,见到不称职的领导就直怼,在厂里树敌无数。有次一句话差点把领导怼哭了:“我不当领导还能做导演,你不当领导什么也干不了。”

出任厂长后,吴天明悄悄地对身边人说:“兄弟,以后西影厂是咱们的天下了。”

接手时,西影厂里的干部平均年龄50岁,厂子管理混乱,士气低下。吴天明召集全厂职工开会,当天,厂里所有中层干部就地免职,空出的职位全部让给年轻人。

求贤若渴的吴天明,正赶上广影将张艺谋、陈凯歌拱手送上。

有人说,中国电影的辉煌始于1983年。确实,这一年“电影教父”吴天明出任厂长,张艺谋与陈凯歌双峰聚首,《黄土地》震惊世界。

03、《霸王别姬》成为了陈凯歌的人生巅峰

各自成名多年以后,一天徐枫拿着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找到陈凯歌,想让他翻拍成电影,陈凯歌找来芦苇商量剧本。

芦苇说《霸王别姬》是个二流小说,无非男女情爱,格局不大。陈凯歌说芦苇评价太高,依他看无非是个三流小说。芦苇不知陈凯歌功力几何,被他的话镇住了。

恰好那时陈凯歌的《边走边唱》上映,芦苇和李碧华也当了观众。电影放映结束,现场叫好声一片。芦苇却私下和李碧华说:“我是边看边想,想他到底要说啥,看完也没想明白。”李碧华偷笑说:“我是边看边睡。”

看完这部电影,芦苇做了一个结论:陈凯歌做导演可以,千万不能让他碰剧本。

芦苇说如果找他改编剧本,陈凯歌可以提意见,有问题可以商量着修改,但剧本一个字也不许碰。陈凯歌爽快答应,说:“那太好了,我省事了。”

编剧导演确定,剧组预算充足,准备挑选最好的演员。剧本初稿尚未完成时,陈凯歌与张国荣在香港文华酒店咖啡厅见面,向他讲述这个故事。

陈凯歌不知道张国荣能明白多少,只是疯狂讲着。讲完张国荣站起来和他握手,说:“谢谢你给我讲的故事,我就是程蝶衣。”

陈凯歌回忆说:“这是一个令人汗毛直立的瞬间。这样的经验只有这一次。

有最出色的电影人,加上最佳状态。《霸王别姬》尚未出世,已然注定是巅峰。

1994年,《霸王别姬》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电影获奖后,芦苇约陈凯歌一起讨论电影中的缺点,陈凯歌说一定一定。可二十几年过去,芦苇仍未如愿。

04、受不了质疑的同时作品也不行,陈凯歌再无佳作,源于自负

《霸王别姬》之后,陈凯歌邀请芦苇做电影《风月》的编剧。芦苇查了资料,发现故事只是源于坊间只言片语,没有真实历史依托。他说没有真实感的故事不会精彩,陈凯歌不信,两人不欢而散。从这里开始,陈凯歌的喜好一步步走向了魔幻题材。

1999年,陈凯歌写《荆轲刺秦王》时没有联系芦苇。但芦苇喜欢这个题材,兴冲冲找来,说不放心剧本的话我帮你写,咱们再合作。陈凯歌回了一句:“我放心得很,我自己写的。”

芦苇一肚子话全被憋了回去。

后来姜文和陈凯歌的副手张进战谈事时,说《荆轲刺秦王》的剧本有很大问题。张进战不放心,让芦苇把关剧本。芦苇写了一个条子,提了二十多条剧作硬伤。陈凯歌说拍摄时注意,但仍然对剧本十分满意。

芦苇直言,《霸王别姬》之后,陈凯歌开始自满:“他的创作状态在这之前和之后是判若两人的。当时他很有激情,判断力很敏锐,之后多的是精细筹算与自负自满,而品格的灵气却离他远去了。”

2005年,陈凯歌加入大片队伍,写了《无极》的剧本。剧本完成后,他非常自信,坚定地说这是个好剧本。

《无极》投资两亿人民币,创造了当时的单日票房纪录。电影上映没几天,口碑扑街,所有风头都被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抢走了,一向文雅的陈凯歌失了风度,大骂其无耻。

陈凯歌最受不了的,就是有人质疑他的编剧能力。

从《霸王别姬》之后,陈凯歌仿佛走上了一条奇怪的道路,烂片的概率极高。《赵氏孤儿》、《道士下山》、《妖猫传》,以前那个《黄土地》的导演仿佛就消失了。

芦苇说:“中国导演中没有天才,组合好了,互相激发出创作力,各自贡献优势,就成了。反之,十有九败。”

当时张艺谋拿奖的时候,陈凯歌忿忿不平:不就是一个我的摄像吗?不得不说,陈凯歌他变了。

就在刚刚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中,陈凯歌也贡献了一个片段:白昼流星,但是在所有的片段中,白昼流星差评不断,这个片段也说明,身为一个导演,过于自信,会怎么样。

第五代导演始终是值得尊敬的,但是作品的质量是身为导演最应该看重的。巅峰过了就随他去,一切从头,沉浸在过去的美妙回忆中,结果可想而知。

#陈凯歌##我和我的祖国票房破20亿##霸王别姬[电影]##头条星闻官创作营##白昼流星#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