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歆艺谈婚姻幸福的秘方:积极回应伴侣!你为什么做不到?

"

演员袁弘、张歆艺夫妇合体参加了综艺节目《会做家务的男人》,节目中两人的相处模式受到网络热议。婚后两人育有一子,但是感情依旧如初,被网友调侃:婚后还过得和谈恋爱一样,太羡慕了。

袁弘表示:“夫妻间应该奔着终身挚友的方向去”。两人都很珍惜彼此的爱,既是彼此的支撑,也是生活中的挚友,同样地奔着相同的方向前行。

即使结婚后,两人还会惊喜策划给对方的礼物,他们并没有把这个当成一种形式或者是任务,还是真心地希望给到对方快乐和惊喜。从两人的沟通模式来看,两人是从现实角度着想,但也非常为彼此着想。

张歆艺曾说:我老公的每一个决定或者举动,以及他讲了一些有趣甚至无趣的事,他的每一项爱好,我都会给予最大程度、最热烈的尊重和回应。他们在比着赛地对对方好。对伴侣为自己做的事情,哪怕就是一顿饭,一件小礼物,都是欣赏称赞。

近期的节目《仅三天可见》中,袁弘在节目中对老婆张歆艺隔空示爱,称如果有下辈子还会娶张歆艺。袁弘坦言张歆艺教给了自己很多东西,比如爱是要表达出来的,特别是夫妻之间,不能只放在心里,而是需要传递出来。

那么感情中,及时给出回应有多重要?及时回应对方,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忽视回应?

忽视回应,日常夫妻易犯的错

结婚多年,不少人说,夫妻似乎已经从热恋到密友,然后再过渡到室友了。不信你看许多老夫老妻卧室里的场景:丈夫洗漱完毕,在床的一边,拿出手机秉烛夜读,不知道在看些什么。妻子呢?一个人演独角戏:洗漱完毕,几乎是大学宿舍一样的,有点独守空床的感觉。为何呢?因为丈夫眼里只有“手机小蜜”。

两人各有各的世界,互不干扰,但也互不欣赏。没准因为一些不满而彼此发生几句口角,很像宿舍里舍友斗嘴,觉得你影响我在手机上学习知识了,影响我睡觉了……热烈的,准确的回应显得越来越少。

喻晓今年37岁,和丈夫展鹏结婚八年,孩子也六岁了。夫妻俩最初认识的时候,喻晓觉得展鹏对自己的回应应该是当时跟她接触的男士中最好的。他博学多才,温柔深沉,好像夜空一样,能够包容她那些天马行空的思想和小情怀,两个人第一次交谈就直抵人心,互有好感。于是两年后,两人走到了一起,且慢慢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但目前婚姻过了七年之痒,磕磕碰碰着走过风风雨雨,喻晓发现,这期间,丈夫对自己的回应是越来越疲软了。一个可能是因为丈夫工作忙碌,每天起早贪黑,还得接送孩子,回到家已经很是疲惫,就喜欢躺在沙发上看手机这一项休闲了。如果你让他不看,陪你说会话,他也许会有些犯傻。

其次,丈夫不属于善于表达感情的类型,很多时候偏内向,都是用行动来表达爱。他既不善于表扬肯定妻子,也不善于甜言蜜语,而默默做事,朴实带娃,成了他的方式。虽然也挺好,但是喻晓看来似乎少了点什么。

再来看两边的原生家庭。喻晓的家族,是一种聚拢式的感觉:大家最喜欢以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人物为中心,围炉而坐,沟通交流商讨,去解决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烦恼。喻晓从小到大,都喜欢和自己做大学教授的伯父交流,也喜欢到伯父家去做客,她学习上遇到的任何难题,都在和睿智的伯父交流回应过程中得到了比较妥善的解决。让她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表现。

而丈夫展鹏的原生家庭呢?则是一种松散自由而各自为政的交流氛围。展鹏回忆说,自己家里常常处于一种各做各的状态,大家在一起交流不多,是很淡泊、很平静的状态,爸爸看书或报,妈妈做家务,奶奶打毛衣,自己学习……互不干扰,相安无事。但彼此的相互陪伴、支持和帮助稍显不足。

两个家庭,一个是外向型,相互支持的交流方式,另一个是内向型,自己支持自己的方式。所以,在生活中,喻晓也慢慢发现,丈夫倾向于以自己当下所做的事情为重心。比如,他如果在家里在看美剧或日剧,你是不能跟他交流家庭重要事务的。他不会耐心倾听,也不会给予积极回应。

而入睡前,他还是倾向于自己做自己的,潜意识避免跟人的过分融入与亲近。他可能会把今天看到的新闻重温一遍,或是自己在那儿学习一个知识,却很少主动嘘寒问暖喻晓的感受。

这种对回应的冷漠、疏离,甚至忽视态度,其实会伤害夫妻之间的感情。

消极回应VS积极回应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

他让一个母亲先和孩子互动,孩子非常开心,积极响应;然后让母亲再换成一个没有表情的脸,无论孩子怎样做,母亲都一直面无表情。实验之初,母亲与孩子正常互动,孩子很开心。

静止脸实验开始,母亲面无表情。孩子已经发现不对劲,开始想办法引起母亲注意。孩子继续尝试让母亲与自己互动,但是母亲仍然面无表情。最后孩子开始崩溃哭泣。母亲最后哄回宝宝,宝宝又恢复开心的模样了。

实验证明:在母亲对孩子毫无反应的这段时间,他的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续下去,他大脑关键部位的细胞可能死亡。绝大部分人的伤痛都来自于在他们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没有给他们正面的、积极的情绪和回应。

对于婴儿来说,母亲忽然不能积极回应互动,面无表情,对孩子精神情绪的打击更大,类似于死亡……可见,人际之间,尤其是亲人伴侣之间,彼此积极回应有多么地重要。

那么,伴侣情侣之间何尝不是如此?常常看见情侣之间最大的痛苦就是“你无法及时地回复我微信”“我打的电话你为何不接?”“我发给你的邮件,你怎么不回?”很多情侣间的分手前奏,其实就是忽视回应产生的。

而情侣之间变得热络、走进的前奏,却往往从及时、热烈、准确回应开始的。“我刚一说生病,他就帮我去买药。”“我生理期到了,他马上给我熬了红糖水,嘱咐我少辛苦,多休息。”“我说要去旅行,他就开始计划一个好的行程发给我。”“我一个眼神,他似乎就猜到我要什么了!”……许多的恋情就在这细水长流,温暖绵长的及时而恰到好处的回应开始了。而所谓情感中的积极回应,就是对对方的语言、情绪、甚至肢体语言等,都充满了积极关注和觉知体察,然后做出相应的回应和反馈。

随着年深日久,你和另一半是怎么从相对积极回应,陷入到回应疲软的呢?首先,也许是你们之间的互动模式变得有些僵化。比如,像喻晓和展鹏,他们之间的互动模式,常常是外向的喻晓先发出信号,内向的展鹏接招。一开始,这种方式两个人相得益彰,互相适应。展鹏不善于主动示爱,只能曲折暗示,恰恰喻晓偏热情主动,发现展鹏的暗示之后,就作出回应,安排约会,于是,一段感情就这么展开了。

然而结婚之后,两个人却长年累月习惯性地继续着这种模式。喻晓随着年龄的增大,也有一些被动的需要了,然而,展鹏却仍然不够积极主动,喻晓开始觉得对方不那么在乎自己了。她怀念起过去追求自己的积极主动的男人,感觉自己偶尔也需要享受被动的乐趣,对于含蓄的展鹏慢慢感到厌倦。

随着生活琐事的增多,人的情感在婚姻中其实也会面临变化。惯于主动的一方,偶尔也想尝试一下被动的滋味;而此时被动的一方很享受被动带来的乐趣,并不想改变,于是便变成了目前这种彼此回应疲软的状态。

怎么办呢?可能此时,夫妻需要一个婚姻心理咨询师的介入了。

婚姻心理咨询,帮助你在变化中把握情感回应

其实,如果你感觉,自己在婚姻中逐渐不敢回应、拒绝回应,甚至害怕去回应伴侣,那么,你要清楚,可能自己心理上走向了婚姻中的亚健康状态了。

有一种情绪问题其实很容易导致你这种回应不足的症状,那就是抑郁。抑郁患者会出现三低症状: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兴趣降低。带出来一个表现,就是对人对事,逐渐缺乏回应,或者反应总是慢半拍。回应不到位。

其实,情绪抑郁的母亲,也常常在带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静止的脸”的问题,忽然对孩子开始缺乏回应,拒绝反馈,让孩子感到被忽略、无视、痛苦,甚至崩溃,最后麻木……这样的母亲长年累月带孩子,可能会把孩子养育成一个具有逃避依恋倾向的孩子。孩子会逐渐放弃对于母亲的关注和对回应的关注,因为觉得自己互动的努力没什么用,母亲没有过来。于是,孩子转而只关注自己,关注自己手里的玩具等,对于互动不再感兴趣,对于人际出现逃避型自保倾向,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在情感中,也倾向于回避那些热烈积极的彼此回应,尽可能淡而处之,减少人际互动,在他看来,就是减少了互动失望带来的打击和伤害,他转而自保,但却可能给伴侣造成了忽略、疏离的印象,不利于伴侣亲密关系的建立、经营和维护。

这样的伴侣在生活中,你会发现他总在做自己手里的事情,却很少能分出心来关注你的内心需求,你的感受。他成了一个“机器伴侣”,只是每天上班、按时回家、带孩子等,但在伴侣交流互动这块,他是不敏感的,很少花时间和功夫的。因为在他看来,由于童年被养育者忽视的问题,互动可能意味着随之而来对于忽略、无视、疏离感知到的痛苦、无助甚至崩溃,为了减少痛苦感,他假装自己没有互动需要,也希望你没有互动需要,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你要配合“机器伴侣”的演出吗?除非你也把自己变成一个机器人:每天调好自己的程序,上班、下班、接孩、吃饭、看片、看手机、睡觉……每天按照这种程序设置按部就班地来,却唯独缺少夫妻、亲子互动沟通的时间。

机器伴侣把自己锁在这些程序里,他认为这样是安全的,放心的,有效地避开了“互动产生崩溃”的节奏,他早年和抑郁的母亲之间的互动失误的经历如此清晰,几乎成为了他的内心创伤,他也没能学会如何去成功、有效、双赢地互动和回应。

如果你们之间锁在了这些互动疲软,甚至僵硬的程序里,我想你们最好求助于那些对精神分析治疗比较擅长的心理咨询师,去帮助你们看到并解开自己存在于早年生活中的那些和母亲互动失败的创伤点。帮助你从那些卡住的点里走出来,释放出你的各种情绪,并让情绪进行流动,需求得到表达,沟通得到实现。

欧文亚龙在那本《当尼采哭泣》书里写到:“事实上,我痛恨某些人夺去了我的独处,却不曾提供我陪伴。”可见,伴侣在一起,并不代表就有高质量的陪伴和回应。那么,怎么去更好地陪伴、回应伴侣?

首先,每天至少留出半小时和伴侣之间高质量陪伴的时间,可以在饭后,也可以在睡前。此时,放下手里的手机、报纸和杂志等,不看电视,电脑,眼睛凝视伴侣,专注地和他(她)在一起,你们可以各花15分钟,让双方分别说说今天发生的事情,你们的心情等。

其次,当伴侣说到自己表现好的地方,竖起大拇指给予肯定,或者说“你做得真棒,我为你而骄傲,我相信你!”等。当伴侣说到自己遇到困难的地方,重复对方的情绪用词,共情并理解对方,尝试拍着对方的肩,或者抱抱对方,告诉她(他)“我知道你尽力了,你真的很不容易。照顾好自己,我会总是支持你。”帮助其从身到心缓压。不必马上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除非对方请求。

最后,同伴侣一起,发掘其兴趣点和生命动力,善于从彼此的肢体语言和非语言中解读对方的意思,偶尔制造一些仪式感和惊喜,积极敏锐地回应对方内心深层的渴望

记得最近比较火的综艺节目《漫游全世界》里,结婚五年多的夫妻李承铉和戚薇,相约策划去新西兰的旅行,为了弥补妻子总觉得恋爱的时间太少就进入了婚姻的遗憾。途中,李承铉告诉妻子,咱们重新谈恋爱。蹦极的时候,李承铉在半空中,告白妻子“戚薇,超爱你的!”给了对方内心最满足的回应。两个人边走边爱,重过二人世界,细节处也更深层准确地高质量回应陪伴了对方。

文/予禅 燕园心理资深心理咨询师


你是一个能够给出积极回应的人吗?

▷私信我,获取9.9元专属你的心理测评

▷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