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著名音乐人刘欢?一个从不随波逐流的人

刘欢老师在某些综艺做音乐导师的时候,总有参赛者倾慕的向他表白: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喜欢你的歌!刘欢每次都大笑:这话我真是听了无数次了。

屏幕前的我也总是跟着笑几声,似乎年轻的歌者们都喜欢用这样的话来套近乎,他们选择刘欢作为导师,也很多是听从了父辈的意见——那可是你爸妈从小听到大的流行歌手啊!选他准没错!

从音乐的专业度来说,我是够不上资格去评价这样一位音乐泰斗的。

但是我想谈谈他给我成长经历中留下的那些回忆,这些回忆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转折点。

80年代末时,我不到10岁,我们一帮小孩儿谁都会唱那句:下雪了,天晴了,下雪别忘穿棉袄……那个电视剧到底讲了些什么我早就忘了,却记住了这首主题曲,每晚黄金档我在做作业的时候,准时响起。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刘欢老师的歌。

同样,那首《少年壮志不言愁》也是风靡过好几年的电视剧插曲,那时候内地的电视剧资源特别匮乏,只要是好看的电视剧,那主题曲插曲必须是耳熟能详的。刘欢老师的名气大概就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另外我家特别喜欢收看中央三台,这个频道每天晚上都会放很久的歌曲点播,《弯弯的月亮》是必点曲目,大多数人都会点童星金铭和刘欢合唱的那一版,稚嫩童声与充满质感的男声配合起来,简直不要太好听。

北京举办亚运会的这个重要转折点,我记住了《亚洲雄风》,刘欢老师和韦唯合唱的,那时候总以为韦唯是个外国人。

虽然刘欢唱的歌曲属于流行音乐的范畴,但是相对于其他流行音乐来说,无论是从旋律还是歌词他的歌曲都是非常正能量的,打个比较俗的比方,这就是流行音乐界的名门正派了吧!

也许站在风口浪尖的人总避免不了暗箭,91年,他和韦唯带头发起了一场大型慈善晚会,正好央视也发起了大型文艺义演,两个慈善晚会形成了冲突。

当央视晚会开始时,电视机前的刘欢突然发现主持人报幕:下一首歌本应是刘欢演唱,他却没有到……因为晚会性质不同,不到现场参加义演对于一个名人意味着什么?关键是刘欢根本没有接到对方的通知,直接就被戴了帽子。

当时刘欢就十万火急的赶到现场,唱完了自己的歌之后,他第二天就去讨说法。这个举动,当然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刘欢在屏幕上消失了三年。

他的转机是1993年风靡大街小巷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导演正是郑小龙和冯小刚。冯小刚回忆起当年,说刘欢是整个剧组唯一没有去过纽约的人,当初选音乐制作人的时候,千挑万选最终选定了刘欢。

他与冯小刚同住在一个房间,还把自己所有的器材都搬了进去,每天与冯小刚讨论,甚至通宵达旦的创作。最终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千万次的问》。冯小刚说,那时候我也没啥钱,刘欢这样拼命的创作,几乎分文不赚。

1994年随着这部电视剧的火爆,刘欢终于冲破了3年禁令,再次出现在了屏幕上。

之后还有个让我印象特深的转折点,那就是90年代末改制的时候,无数个家庭愁云惨雾,很多家庭两口子都面临着下岗的命运,而孩子还在上小学、初中,上有老下有小,一下岗整个家庭的经济就崩溃了。

那个时期,电视上,大街上,总在循环播放着刘欢老师的《从头再来》,配合着各种再就业的宣传语。也就是这首歌给了无数人勇气,理解了改变体制的苦心。

内地很多流行音乐人都曾有过无比辉煌的时期,但最后还是随着各种机遇埋没在了历史洪流中,能够如刘欢老师这样在歌坛常青30余年的,屈指可数。

在中国举办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时,也是推举他为最合适的主题歌人选。举办方如此青睐他除了音乐方面的造诣,更因为他长期以来坚持公益事业、严谨做人,公众形象极好。

他的歌曲自成一格,都是旁人模仿不来的唱腔,低音浑厚,高音宽广,那标志性的甩头发动作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然而他从未重视过名利这些身外之物,数十年耕耘在讲台上,为培养音乐人才耗尽心力,参加了两季《中国好声音》也是因为看中了节目仅凭声音来选择学员,不受外在因素影响。他也曾一度退出《好声音》,理由是身体有恙,实际上是因为不满媒体无中生有,将一个好好的节目弄得乌烟瘴气,更可惜两个选一个被淘汰掉的学员(真是特别爱惜人才的一位老师)。

如果说让我选择一首最能代表他的歌曲来,我想就是《好汉歌》了,这首歌像极了他的个性,坚持音乐的信仰从不低头:说走咱就走哇,你有我有全都有哇…唉嗨唉嗨,全都有啊,一路看天不低头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