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影子武士》的影子

但凡要对张艺谋的《影》展开讨论,都注定绕不开黑泽明的《影子武士》,因为这两部所讲述的故事着实相似。

诚然,黑泽明对于张艺谋的影视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从《红高粱》到《英雄》再到如今的《影》,黑泽明式的镜头俯拾皆是,也由此可见两人在表现形式、美学风格等方面有着相似的追求。

如今《影》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与《影子武士》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让人难免会将张艺谋的此次创作理解为对前人创作的一次重复,换言之,翻拍、模仿甚至抄袭。张艺谋似乎也意识到这一问题,为避免产生风波,在影片上映之前一直三缄其口。但事实上,这两部电影虽然题材相同,却有着不同的故事内核。

在笔者看来,黑泽明的《影子武士》所讲述的是一个“自愿成为影子”的故事。偷奸耍滑的小贼因为与主公武田信玄长相酷似,在刑场被解救,并被要求成为主公的影武者。小贼本不愿意牺牲自己的人生而成为他人的替身,但在目睹武田家族长跪为信玄送葬后,为其忠义所感动,因而同意了在主公死后做主公影武者三年的请求。

在做影武者的三年中,家兵的忠诚,敌人对主公的敬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贼对于自身影武者身份的认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小贼的行为举止越来越接近主公,并能够自在地以主公的身份生活。

有评论者认为,小贼的这些表现表明,在扮演的过程中,小贼的自我身份认同产生了困惑,开始分不清真身与影子的区别。这种论断不无道理,但笔者更愿意相信,小贼是被主公的气质所感染,慢慢地开始愿意成为一个像主公一样的人(这与成为主公有着本质的区别)。

因此,影片最后,小贼即使因为身份败露成为平民,但在看到武田军被击溃后仍然愿意冲上战场捐躯,并非是因为他仍将自己当作了主公,而是因为他知道主公这样的人绝不会在战败时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愿成为影子”中“影子”这一能指,所指的并非是主公的替身,而是像主公一样的人。

而张艺谋的《影》所讲述的则是一个“不愿成为影子”的故事。与小贼不同,《影》中镜州自小被秘密囚禁,逃三次被打三次,他成为影子是被迫为之。

在替主公抛头露面的日子里,他有许多机会逃跑,但因为母亲的下落被握在主公手中,逃跑也成为一件身不由己的事。这种身不由己的处境使镜州对自己影子的身份十分抗拒,不断发出“我是谁”的质问,对自己身份的质疑即表明了他对于成为主公附庸的抗拒。在爱上小艾之后,这种抗拒达到了峰值,因为他需要以完全属于自己的身份与小艾产生感情。

影片最后,镜州终于杀死了主公,站到了阳光之下。但在今后他是继续以主公的身份开始新的生活,还是向众人阐述所有的真相,回归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张艺谋选择了留白。但无论何种选择,他的人生都终于不用再被人主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愿成为影子”所指的乃是自己能够主动掌握自己的人生命运。

黑泽明通过这则“自愿成为影子”的故事,对武田家族“不动如山”的优秀品质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赞美。正因为具有不动如山的品质,信玄只需要坐镇不动,便能够使敌军不战而退,在听闻信玄的死讯后,敌人也会由衷地为他长歌致哀。也正因为武田家族的继承者胜赖生性急躁,缺乏不动如山的品质,武田家族才会在其出征时迅速被击破,自此走向衰落。

有意思的是,影片中通过家兵之口,说出胜赖是敌人的女儿所生的儿子,身上流淌着一半敌人的血统。这样的说辞从血统论的角度,说明了胜赖并没有完全继承武田家族不动如山的品质,因此,武田家族葬送在他的手中便不足为奇。

张艺谋则通过这则“不愿成为影子”的故事,阐释了在欲望驱使下,自我意识的萌发以及欲望对人的异化。在笔者看来,影片中看起来似乎赘余的感情线,实际上充当了解密影子内心欲望的出口。

影片中,影子的欲望有两个,一个是找到自己的母亲,重走回家之路;二是与小艾产生感情。一方面,影子从小被囚禁,在他的成长经历中母亲一直是缺席的,他对于母亲、母爱的所有想象,都源自于身边唯一的女性——小艾。小艾善良、心软,曾试图劝主公放了影子,也曾试图暗示影子逃走,在影子胸口被主公刻下伤疤的时候,是小艾为他擦拭伤口,散发着母性的温柔的小艾满足了影子对于母亲的情感需求。

另一方面,在常年假扮夫妻的相处过程中,影子不自觉地爱上了小艾,但由于与主公,也就是小艾真正的丈夫长相酷似,影子内心也难以辨别,小艾爱上的到底是真正的自己,还是一个酷似主公的自己,因此他痛苦地发出“我到底是谁”的质问,这一质问不仅反映出他对于身份认同的困惑,也反映出他急需寻求自我价值的精神需求,更反映出他内心自我意识的觉醒。

可以说,小艾是影子内心全部欲望的表现符号,欲望在这里充当了影子自我觉醒的催化剂。但过于强大的欲望有时候也会将人吞噬,影片中,影子在杀掉本体主公后,透过主公的面具看过去,画面上却出现了主公当初偷窥影子与小艾的画面,这个画面预示着影子身份的转换,昔日屠龙少年今日终于化为恶龙,影子在自身欲望的催化之下实现了自我觉醒,却又在强大的欲望驱使之下,最终被欲望异化,成为了另外一个主公。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黑泽明是从大处着手,以一个家族的没落为“不动如山”的时代精神奏响一首挽歌,是通过一个家族,反映一个时代的终结。而张艺谋则是从小处着手,截取历史时代中的某一个事件当作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了避免历史事件喧宾夺主,他甚至架空了时代),由此出发来刻画人性。

我们不评价这两种视角孰优孰劣,因为只要能将故事讲好,将逻辑理清的都是好电影。从这个角度来说,《影》的不足之处并非在于对《影子武士》的借鉴与致敬,正如张艺谋在电影中所表达的“不愿成为影子”一样,想必他也并不想自己的作品成为某部电影的影子。

事实上《影》的不足之处恰恰在于未能将自身的故事讲得圆满,举个简单的例子,张艺谋一直试图在影片中阐释阴阳等道家思想,但却多是通过太极图、长枪与圆伞、拥有妖娆身姿的男性死士等表面化的符号来表现的,这种表面化所生发出的刻意之感,是《影》被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类似的是导演刻意营造的水墨风格,影片中服化道无一不在用力渲染这种风格,但是很显然,这种刻意的营造美则美矣,却最终流于生硬。

但是总体来说,《影》这部影片仍然瑕不掩瑜,在良莠不齐的电影市场上仍可占据一席之地。作为创作者,有《影子武士》珠玉在前,张艺谋仍愿意不畏流言,投入精力拍摄《影》,并拍出属于自己的故事,这种精神是可敬的。而作为观影者和评论者,则要明白,将两部影片进行对比,并非是为了分出优劣好坏,而是要将前人创作视作一面可供参照的镜子,在对比之中,既要照见当下作品的不足,也要看到当下作品自身的独特价值。

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