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一条狗,他拿了三个影帝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但这句话放在现在的娱乐圈,就是不想当影帝的歌手不是好偶像

微博的认证上,不少人轻易就集满了主持人、歌手、演员等一串头衔。

但要真像宋丹丹这样,随便问出一句:你演过什么呢?

图源:网络

很多人大概率说不出个“一二三”。

在鱼龙混杂的娱乐圈,空有演员、歌手的标签,却没有拿得出手、叫得出名的作品的人比比皆是。

然而,与之相对的,真正称得上“演员”的人,却淹没在茫茫人海中。

你只记得那张脸,却说不出名字。

不信,来看下面这几个角色。

图源:B站

如果还想不起来,再看下这张。

图源:《宝莲灯》

没错,这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哮天犬”。

只是,这个出道二十年,堪称“剧抛脸”的演员,本名却几乎无人知晓。

他也不在意,似乎只要有戏演,就没什么好抱怨的。

但今天还是要说说他,说说这个演一条狗也能得影帝的演员——陈创。

说陈创一句“笨小孩”,似乎不足为过。

陈创的“出场配置”,算不上什么好牌。

娱乐圈的“边缘人物”陈创,出生于艺术世家,父亲是一名戏曲演员,陈创也就从小遵从了父亲的意愿,上了艺校。

童年陈创

但在梨园这个对“手眼身法步”和身体要求非常严苛的行业,陈创极为不起眼。

论个子,他不够高。

处在变声期,嗓子也吊不起来。

后来他对演戏产生了兴趣,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

换了个行当,但陈创的“条件”没变:个子不高,身子干巴。

跟他一届的考生有蒋勤勤、金巧巧、富大龙……

好在他从小上艺校,多少打下了一些底子,愣是靠综合能力,考了进去。

不过考的是北京电影学院的专科。

年轻时期的陈创

成绩一般,但谁知当时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夸下海口——表现优异者可以在毕业之后破格录取到本科。

年轻时期的陈创


陈创一听,就精神了,并因为这句话努力了两年。

每天最早起床练晨功——跑步、喊嗓、练台词,甚至拿了全勤奖。

在电影学院拿“全勤奖”是什么概念?

本校的老师同学都说,比拿创业奖都难。

其实,优秀者本来就可以转入本科继续学习,只是老师随口一说,但一根筋的陈创却认了死理儿。

但演员这个职业,学校里的成绩最不能说明问题。

毕竟,市场不买账,什么都白费。

这也是当时成绩优异的陈创,面临的尴尬局面。

而当时的同班同学大多都有了戏拍,还不是小角色。

金巧巧在《西游记》中演了孔雀公主。

图源:《西游记》

蒋勤勤在《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已经是温柔漂亮的单元女主演。

图源:《康熙微服私访记》


而陈创呢?连跑龙套的机会都没有。

后来好不容易接到了一部,结果剧情的背景设定是清朝,得剃头。

为了演戏,剃头算什么?剃!

当时陈创住在一个筒子楼里,冬天没有暖气。

睡觉时剃得光光的头露在外面,冷得让人扛不住,于是陈创便想了个“妙招”:戴着毛绒帽睡觉。

现在说起来心酸又好笑。

好在老天爱笨小孩。


身边的人也能看见笨小孩的勤能补拙,选择拉他一把。

 

大三时,他得到机会饰演《危情时刻》中的一个配角。

而就是这部戏,让陈创认识了他生命中的贵人——张国立。

当时陈创演戏还不成熟,但那股劲儿在,张国立见状对陈创说:

“你比同龄人演得都好,只是还太年轻,还需要多经历生活,磨炼演技,十年后必定有你一碗饭吃。”

后来张国立知道他没戏拍,便经常直接一个电话打过来叫他去“吃盒饭”。

暑假接活了吗?

没呢 。

那你暑假跟我混吧。

一连4部《康熙微服私访记》,张国立也都留心给了陈创一些角色。

虽然戏份不多,但角色个个不重样。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为陈创以后对各种小人物的表演奠定了基础。

陈创自知机会来之不易,便无论大小角色都认真对待。

这份“认真”,让跟他合作过的工作人员都看在了眼里,而陈创也因此有了不少“回头客”。

有一次,陈创去探班张国立,碰到了相熟的化妆师。

对方一口叫住他,一脸认真地说:“创,有个角色你特别合适!”

他说的便是《宝莲灯》里的“哮天犬”。

陈创一想挺好,接下了。

谁知道,《宝莲灯》还没拍完,活儿又来了。

陈创曾在《龙票》里演了一个很小的角色。但导演记住了这个小角色,就让场记留了他的电话,还说有机会再推荐。

本以为只是客套,谁知道一推荐就是大的:

“《活着》要拍电视剧了,我觉得你合适。

图源:豆瓣       

由此,陈创拿到了他演艺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角色。

一个让他开始被观众熟知,一个让他真正走进了“演员”的行列。

对于演员陈创来说,2004年是一个异常重要的年份。

在这一年,他同时拍摄了《宝莲灯》和《福贵》。

陈创在其中下了不少功夫,坊间也因此有了那句:

“十年龙套无人识,一朝扮狗天下知。”

原因无他,陈创的确在“哮天犬”这个角色上下了不少功夫。

《宝莲灯》拍摄期间正值三月,可哮天犬的戏服就那一套单薄的黑色紧身衣。

下戏的时候还可以跟焦恩俊裹一件羽绒服,但一旦开拍,就只能一个人硬熬。

到了夏天,三四十度的高温,这套衣服又有了新的麻烦。

衣服穿脱不方便,他担心喝水多了上厕所,便滴水不进。

实在渴得不行了,就用棉签沾点水润润嘴唇。

外形上扮狗容易,但要在神态上像,则需要花费更多功夫。

为了抓准狗的神态细节,陈创特地买来一些吃的引诱小狗,以便近距离观察。

然后再把观察到的狗的习性,一点一点模仿过来。

比如,在食物面前会先轻轻嗅一下,鼻子一耸一耸;比如,有人轻轻抚摸,就舒服到眯起眼睛;再比如,遇见陌生人时就身体紧绷着大叫。

图源:《宝莲灯》


当然其中的难度,光说可能感受不到。

《宝莲灯》中,有一场二郎神和哮天犬灵魂互换的戏,焦恩俊成了那个需要扮狗的人。

图源:《宝莲灯》


对比之下,焦恩俊版的“哮天犬”就差点意思。

肢体动作有,但过大,且刻意。

焦恩俊自己一场演下来也感慨:“人要演出狗的灵魂真的很难。”

或许,合作的导演就是看重了陈创这股子肯下功夫的劲儿,才把《福贵》这部戏交到了陈创手里。

这当然是好事,陈创本人心里却打起了鼓。

因为《福贵》的戏份太重。

要知道,当时剧组在选角的时候,还考虑过姜文、王志文这种级别的演员,可惜他们与“福贵”的形象不符。

图源:《福贵》


再加上电影《活着》里,有葛优版在前。

一个此前一直跑龙套、演配角的人,突然担此大任,压力可想而知。

陈创说自己那时,连做梦都梦到开拍之后自己死活找不到机位,结果直接被吓醒。

虽然心里打鼓,但陈创打的也不是退堂鼓。

既然找上门来了,他就决定认真演,全身心地将自己投入进去。

图源:《活着》


而这,也是始终贯穿陈创演员生涯的一大原则。

即便找上门来的戏约,只有一两分钟的戏份,却需要花两三个小时做妆发,他也肯去。

且一个人出发,一个人进组,甚至有时还穿着上个剧组的组服。

除了完成自己的戏份,陈创还会考虑到拍戏过程中画面的调度和整体播出效果。

有一次跟年轻演员配合演一场大闹饭桌的戏。

原本的设定里,年轻演员站在原地说完台词一动不动。

但陈创却怎么都觉得如此下来,有点单调,于是便向导演建议:这场戏如果演员有个走动的来回调度,镜头更活,更有看点。

类似的情况,在陈创的演艺生涯中时有发生。

总结下来,演员陈创可谓是吃得了身体上的苦,耐得了精神上的烦。

干着演员的活,操着导演的心。

而就是这样一位“戏痴”,在获得影帝后的8年间,依然在底层摸爬滚打,饰演配角。

但他也不在意。

戏份有多少,角色无大小,只要有戏演就行。

对他来说,似乎一个“出厂配置”不高的“笨小孩”,始终生存在娱乐圈的边缘地带,演一些不被人在意的小人物,已经是老天偏爱。

 

出道二十年,陈创没少帮忙串戏,也没少帮忙打杂。

即便如此,陈创也乐在其中。

毕竟碰上优秀的剧组,即便打个酱油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有次他去帮人当执行导演,中途休息闲来无事便跟相熟的场记聊天。

聊艺术、聊喜欢的导演库布里克和德尼罗,相谈甚欢。

后来,他又去《向阳理发馆》串戏,戏只串了一天,但杀青后导演专程过来握手递名片。

那个和陈创聊艺术的场记,是后来拍出了《疯狂的石头》的宁浩。

而找他串戏的导演是尚敬,后来导出了《武林外传》。

图源:《武林外传》


谈起来有些可惜,但陈创自知不熟悉人情世故,也无法勉强自己。

很多人因为陈创的长相有些特别,以为他是丑角,会搞笑。

说来也巧,陈创小时候跟父亲学戏时,的确学的是扮丑角,陈创也算有基础。

他也一度通过听相声建立自己的幽默感。

但最终他还是选择,在演戏时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做回自己。

因为父亲是戏曲演员,母亲是老师,活跃在娱乐圈边缘的陈创,始终保留了一种演员中少见的老派。

比如,每次进组,行头里必有箫。

比如,剧组休息的时候,他总是自顾自地焚香、写字,十天半个月闭门不见人。

图源:B站

翻开他的微博,最常发的就是写字、作诗,时不时唱两句戏曲。

图源:微博

河南暴雨两日,他写下“穿林打叶惊梦,觉起尤念豫中”。

袁隆平离世那一日,他“断食一日以为祭”。

他清醒地知道演员的身份只是赋予角色以生命,下了戏,他只是普通人一个。

在剧组,总是一个人吃饭、睡觉,不怎么说话,身边也没有工作人员。

以前他也有过一个助理。

但配上助理的原因说来心酸也好笑。

当时《福贵》中饰演他儿子的演员陈松正巧需要一份工作,陈创便把那个“儿子”带在身边,从助理培养成了导演。

如今他又变成了一个人。

一个人抱着椅子,背个包,拎个杯子。

有人要拿他当“腕儿”照顾,他就如临大敌。

有时,有工作人员上前想帮他拿包,他赶忙抢过来。

有人追着要帮他拿椅子,他吓得在前面跑。

在他看来,大家在各自专业的领域各司其职就好,除此之外的部分没必要。

他不争不抢不计较。

就像初中的时候踢了两三年足球,唯一进的球是因为他刚好站在球门前误打误撞才踢了进去。

这样的性格,在娱乐圈是比较吃亏的。

但陈创说父亲不在意他的角色大小,对他的表演,夸奖总比批评多。

因而他演了一辈子戏,但求一个对得起自己。

陈创也不是完全“不争”。

一个剧里,陈创饰演一个军人,并没有多余的戏份。

一个实拍镜头过来时,陈创故意给自己“加了戏”,这是导演没有要求的,但这也是导演需要的。


最后镜头捕捉到这个表情,画面定格在了陈创的脸上。

这是他的“分镜必争”。

即便是做小人物,他也要夹缝中求生存。

正是这股子劲儿,让陈创成了娱乐圈的“黄金配角”,也让他成了娱乐圈的“边缘人物”。

有戏演,但不火。

陈创曾经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道:

“不敢说是陪着大家长大的,只希望用自己的表演和作品,陪着观众们慢慢变老。”

所以,不用为陈创可惜。

让陈创走陈创想走的路。

而我们只需要衷心地祝愿他,一直有戏可演,有诗可作,有书可读。

部分参考资料:

1.《陈创:17年过去了,大家还是喊我“哮天犬”》,影视独舌

2.《陈创,风中的黄四毛》,吕彦妮

3.《没流量有多惨?影帝级演员都无人在意》,@不普通人类实录

4.《从一名跑龙套到影帝,他足足等了14年!!!》,@To明明

作者:绵绵,来源:她刊(ID:iiiher),她刊 千万女人都在看 已获得授权转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