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不怪张雪峰,这恰恰说明,明星的“钱包打开式教育”难以复制

文 |-17

编辑 | 嘈坊

“你行吗?”

“你有那条件吗?”

近期,张雪峰直击灵魂的两连问,在网络引起了广泛热议。

他说,明星带娃综艺不应该被宣扬,因为“老百姓的家庭,真的不是这样的”。

他说,明星的娃不管怎么养,放任自由,肆意成长,他将来还能过着高级生活。

有人觉得,张雪峰说得很有道理,因为明星带娃的方式,本就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的。

一年大几十万的学费;假期还要周游世界,开阔视野;对什么感兴趣,就让他们尽情地去体验、了解和学习,哪怕是三分钟热度。

也有人觉得,只是综艺节目而已,没必要上纲上线,况且明星父母所展现的育儿观,也是值得学习的。

那么真人综艺秀,到底会不会真正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什么真人综艺秀,总是充满争议?

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能找到答案——

01 亲子节目的发展和崛起

故事要从19年前开始讲起。

不少人认为,我国的亲子类真人秀节目,是在2013年才正式兴起的。

事实上,早在2003年,深圳卫视就推出了《饭没了秀》。

这档节目的孩子都来自普通家庭,通过节目主持人和孩子的对话,来展现孩子的“童言无忌”和“天马行空”的想法,以及“不太熟练”的才艺展示。

节目亦庄亦谐,轻松、有趣。

后来,《饭没了秀》推陈出新,又给孩子们设置“寻找妈妈”的任务。节目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记录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意外。

因为孩子的每次旅途都是笑料百出,所以《饭没了秀》在珠三角地区,广受欢迎,在之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稳居收视冠军的宝座。

可惜的是,《饭没了秀》始终没能闯出珠三角地区,走向全国。

2006年,“角色互换”的《变形计》,一经播出,就成为当年热门的亲子教育类节目,并夺得这一年的创意电视大奖。

次年,又拿下了年度公益节目,以及最佳真实电视节目奖。

这档节目主要是将城市和乡村的主人公,进行为期7天的身份互换,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境况。

节目希望在关注青少年成长中的种种问题的同时,也揭露了家庭教育上的问题,以此达到教育孩子、改善亲子关系的目的。

节目播出后,农村孩子的身世、遭遇,城市孩子的转变和父母的团聚,“合家欢”式的结尾,不仅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和好评,还引起了社会对于家庭教育和叛逆期的热议。

只是后来,这档备受好评的节目,走向却逐渐偏离了定位。

为了制造冲突和矛盾,不惜牺牲节目的口碑,开始出具剧本,表演“真人秀”。

为了挽回口碑,2013年8月,芒果台引进韩国的《爸爸!我们去哪儿》,推出了亲子户外节目《爸爸去哪儿》。

一夜之间,亲子类节目火遍全国。

真人综艺里,明星带娃的模式更成为“领头羊”。十二期节目,期期都是收视冠军。

而爆红的原因,除了5队明星父子的诙谐互动,便是这档节目,恰好戳到了当下家庭教育的重点——父亲角色的缺失。

节目也称,引进这档节目,目的并不为了表现星爸和星二代的生活和八卦,而是要展示一部生活的教育百科全书。

只可惜,这档节目也没能避免《变形计》的问题。

02 亲子节目被叫停

《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后,亲子类节目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爸爸回来了》,《放开我北鼻》,《妈妈是超人》等节目,陆续搬上了荧屏。

可惜的是,除了《爸爸回来了》,甜馨凭借逗趣的表现,收割了一波热度之外,其他的节目并没有给观众留下太深刻的影响,也未能复刻《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收视奇迹。

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任务设置的不恰当,以及过度娱乐化。

事实上,早在《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就出现了争议较大的小测试——“护蛋任务”。

爸爸们事先交待,让孩子们好好保护鸡蛋,不能让任何人触碰,但爸爸一离开,其他爸爸就立马出现,想尽一切办法打碎孩子鸡蛋,美名其曰是考察孩子们的责任心。

没能完成任务,孩子们伤心得嚎啕大哭。

不少观众发出疑问:这难道不就是大人骗小孩儿玩吗?

除了时常被利用的“善意的谎言”,互换爸爸的环节,也同样惹来了争议。

不少网友和专家吐槽,这个环节容易造成不良的示范,让小朋友放松对陌生人,乃至是熟人的警惕。

后来,争议的环节有所改进,可节目的重心,却逐渐转移到了任务上面。

这也是同类节目的问题之一。

爸爸们忙着完成任务,孩子们也要忙着完成任务,父子的互动是少之又少。连互动都不多,更遑论对教育的思考,对教育方法的改进。

本来定位的偏移,输出不科学不健康的育儿方式,以及让寓教于乐的综艺过度娱乐化。

已经给《爸爸去哪儿》的口碑,造成了严重影响。

而之后栏目组的这一举动,更是精准踩在了大众的雷点上。

栏目组会将孩子之间的冲突会被刻意放大,制造成节目的“爆点”,比如多多和贝儿,Kimi和王诗龄之间,发生的小摩擦。

小摩擦被放大,就变成了观众眼中的成人式“互撕”,还给其中的孩子冠上“心机重”、“公主病”等负面评价。

更过分的是,孩子们纯真的友情,被当做是成人式的恋爱来看待,营造成“青梅竹马CP”

甚至,《爸爸去哪儿4》的董力和阿拉蕾,还成为了“父女CP”。

简直毫无下限。

明明应该展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孩子却成为了成人制造娱乐的工具。

教育为主的亲子节目,也彻底变成了“愚乐”节目。

也因为过度娱乐化,广电数次出台政策,叫停亲子类节目。

2019年,短短5年的时间,异军突起的亲子类综艺,便偃旗息鼓了。

03 有人走到罗马,有人生在罗马

亲子类节目被叫停,只是因为节目逐渐偏离定位吗?

自然不是,还有其他衍生出来的问题。

2022年9月20日,张雪峰在采访中,谈及明星带娃综艺时,直言不讳地说,这种节目本身就不应该存在,明星家庭和老百姓的家庭相差太远。

明星父母能够放任孩子自由地成长,那是因为人家有足够的资本,即便往后不学无术,人家照样可以过高级的生活。

可普通人,可以吗?

张雪峰的这一番话,获得了不少网友的认同:有的人奋斗一生,才有可能到罗马,而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

这样的差距,最明显的表现,就在于试错的资本。

没有足够的试错资本,普通人选择未来的道路,更多是考虑前景,和需要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其次才考虑兴趣和爱好。

但明星家庭秉持着“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尊重孩子的选择,然后往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砸钱。

考虑到女儿多多喜欢钢琴和小提琴,黄磊效仿了“孟母三迁”,买下千万豪宅,选择了和著名的小提琴家吕思清成为邻居。

这样一来,多多便时常能和吕思清的儿子,一起练习钢琴、小提琴,一起参加比赛。两人曾一连拿下钢琴独奏,小提琴独奏,四手连弹等五个一等奖。

如果说,黄磊培养女儿的方式,是找人脉、找资源,那么李湘培养女儿,便是“豪掷千金”。

李湘曾在节目上透露,一家人每月的开支高达65万。衣食住行,均要最好的。王诗龄从小到大的衣服,包包,首饰,也都是各大名牌的。

2022年9月6日,李湘分享了王诗龄的近况。

王诗龄即将开启在英国的留学生活,曾经的小胖妞,如今瘦了不少,出落得亭亭玉立,但依然是通身的名牌和奢侈品。

不过,最引人注意的,还是她在学校的宿舍,是当年安妮公主住过的房间

如此待遇,引来了不少网友的羡慕:可真会投胎。

小的时候,这些明星子女在综艺中,表现得知识渊博,多才多艺,说着一口流利的外语,就足够让人惊叹;如今,他们的成长速度,可能是拍马也赶不上的了。

黄多多精通绘画手工,配音表演,还弹得一首好钢琴;王诗龄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画作还曾在卢浮宫参展。

这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如何能不焦虑?

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可不能被越甩越远,那就只能让孩子“卷”起来。

成人世界“卷”,孩子的世界开始“卷”,关于教育的焦虑,自然也开始加剧。

但有人又会说:娱乐而已,当真你就太傻了。

04 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有人同意张雪峰的说法,自然就有人不认同。

不少网友表示,娱乐节目而已,自己只想看看明星,看看萌娃,并不是为了学习养育孩子的方式。

观看节目的观众大都是成人,已经能够判断明星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和合适,不可能会傻到完全照搬。

明星家庭和普通家庭的差距过大,难道就代表他们的教育方式,一定无法借鉴吗?

有人则认为,亲子节目被叫停,已经过去3年了,如今张雪峰才发言批这类节目,纯属“马后炮”。况且,大家只是寻个乐子,没有必要上纲上线,指手画脚的。

也有人认为,虽然带娃综艺确实被当做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可也应该被禁止。

禁止的原因,不是张雪峰所说的误导老百姓,而是未成年过早地接触名利场,不利于身心的健康。

孩子可能不理解什么是生活差异过大,他们只知道,自己看到的是星二代的优越生活,住在大别墅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玩具,也有着各式各样的漂亮衣服。

心理上不自觉的对比,也许会让他们因为物质上的匮乏,而导致精神上的自卑,也许会让他们对明星这一职业更加向往。

二十年前,老师们问孩子以后想做什么。

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宇航员、科学家。

可现在呢?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梦想是成为明星、网红。

这足以说明,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尤其是身心尚在发育,三观还未确定的孩子,所受的影响更是快速且“深远”。

《变形计》中的农村主人公王红林,就是一个典型的列子。

开启14天的城市体验生活之前,她是一个懂事、勤劳的孩子,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里洗衣、做饭、喂猪、喂鸡等重任。

当她放下这些,走进城市,就像灰姑娘获得了水晶鞋,从此拥有无比梦幻的生活,漂亮的公主房,炫目的主题公园,令人垂涎的美味珍馐......

可“水晶鞋”是有时间限制的,14天的期限一到,她必须回到了农村,从梦境醒来。

体验过公主般的生活,王红林又怎能醒来呢?

她开始厌恶曾经熟悉的一切,久久不愿从这场游戏中抽身。

虽然不是所有农村主人公,都是王红林,

但他们也不会是高占喜,理智到不受影响,迅速抽身,让这场“城市游戏”成为自己上进的动力。

结语:

明星带娃综艺被叫停后,又出现素人带娃观察类节目。

明星坐在演播厅里,观察着素人家庭的生活,并对此发表看法。

事实上,这两档节目并没有什么不同,依旧把节目的看点,放在做任务的环节;笑料也依旧是,带娃“菜鸟”的手忙脚乱,或者是熟手和生手之间的对比。

也许正和其他网友所说,企图从这些综艺节目,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想法太过天真了。

但能够参与节目录制的家庭,又岂会是普通家庭?

也许没有明星家庭那般富裕,但他们依旧有足够的试错资本。

他们也能让不少家长,萌生这样的想法:明星家庭的教育拼不过,现在也要落在素人家庭的后面吗?

不行,继续让孩子“卷”起来!

只是,教育不应该是简单地,学习技能和才艺,更应该注重品德上的培养。

或许基于家庭情况,无法对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全方面的培养,但引导他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却是每个父母都可以,也都应该做到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特的个性,教育也应该根据他们的个性、年龄等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方法,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方向。

而这也是当代教育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德育为先。

所以真人秀综艺的存在,到底合不合理?

答案是肯定的。

真人秀综艺存在,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

就像有些网友表示,我平时工作很累,我就想看个综艺放松放松。

但也正如张雪峰老师所说:有些东西,我们很难轻易去判断对错,对于一部分人来讲,是对的,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错的。

所以如何坚守底线、把握尺度、专注节目品质,而不是把心思全放在博眼球、炒热搜、制作话题上。

是时下所有综艺,都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