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井陉,雪花山巅石板桥,梁家雕楼闻鹦垴

(图文/东方欲晓)久居闹市,身处喧嚣。总想寻找一份静谧,说走就走,背起行囊,徒步井陉。

5月1日,相约好友13人,乘坐绿皮车再次来到井陉旧城,站在四面环山的宋古城天长镇井南车站,呼吸顿感清畅。西行黄沟村,屹立于村口的千年古龙槐遒劲,印证历史变迁,朝代轮回,如今依然健壮挺拔,泛出蓬勃生机。

漫步黄沟街头,仰望雪花山巅,这是一座年轻的火山,浑圆的顶部,依稀可见一座院落。让我们回味了不太久远的历史,当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路过井南,下车接见井陉县吏。环顾天长,抬头仰视雪花山,一副民国画卷浮现于眼前。

顺着平直的乡道,缓慢攀升,向雪花山而行。雪花山的植被不同于他山,遍地皆是那种带着锋锐刺针的灌木,白花盛开,远观似雪花覆盖,故名雪花山。山顶是一座开阔的院落,香火旺盛,相传为隋炀帝二公主出家所在,红砖和水泥建筑的房屋下,我们找到了几块风化的石柱基座,在庙宇的北面,杂草丛生的地方也拍摄到几块残碑,因此深信雪花山确实是古代传说中的圣境。

在雪花山顶,依然看到了许多战争遗址,战壕工事。辨别路线,走了大约一百米,感觉下面的村庄应该是蔡公庄,是去乏驴岭的方向,联系群主东方行指导,确定了正确的方向。

翻过一座山包,又一座山包。终于看到了307国道的轮廓,从山顶望去,一条宽阔的水泥路面在山间环绕,我们翻山越岭,走的是灌木小道。大道好走而遥远,小路崎岖却近便。应了一句经典话语,户外人不走坦途,另辟蹊径,专走羊肠崎岖山路。下山的路是陡峭的,望见了带青砖的屋脊,下山的心情是欢畅的,雀跃般来到了山下的村庄,却发现原来是石板片。石板桥,石板片,词语意义近似,但此村非彼村,我们比预计的行程多了一个村落,但是只要看到古村就兴奋,却也不失为意外的惊喜。

路遇一户人家,经过沟通,热心的院落主人,带着我们绕了半条街道,来到他家的后院,进后门是幸运,让我们观赏了这座几百年建筑历史,四十年农耕文化的农家院落。

男主人忙着介绍这座大院的建筑硬件设施,女主人向我们演示制作笤帚的工艺过程,我们看到了儿时的记忆场景,洗衣服的棒槌,捞饺子的灌木笊篱,柳条编织的花篓,勾起那个久远年代经历的场景。

一座五米深的红薯窖,冬暖夏凉储存红薯,旁边生满了绿油油的红薯秧,农耕文化,和谐共生。

下一站,石板桥。再行一公里,来到石板桥村,这座村落正在施工改造自来水和下水,街道虽然凌乱,但是我们找到了水门古桥,石材虽风化严重,但是无论从设计还是施工,仍然感受到当年的风采依旧。

雄据于溪流之上,桃型拱别具一格,八卦图镇守于两侧,栏板基本完好。石板村关口已经被淤积半个门洞,燕晋通衢的牌匾,证明这里就是秦皇古道。

与村民沟通,绕道村后,寻找不多的古宅院,无奈大门禁闭,不得观赏。拍摄外景照片记录行程后,行五里,赴梁家。

去梁家的道路是通畅的,去梁家的风景是自然的,去梁家的心情是祈盼的。经行环绕的山头,一路下坡,远远就看到了一块褐色的山石上,镌刻着红色的“梁家”。同行的女士纷纷在此留念,“梁家妇女”,应景寓意。

远远看到了白色的装饰墙体,绘制了许多幅画着鹦垴拳的宣传图片,梁家,梁家!

打开流量,看到了梁家负责人的留言,我们在鹦垴山庄简单用餐,负责人安排的两位导游,在村委会前等待我们。于大姐非常热情,给我们每一个人都发放了宣传资料。

另一位师傅热情的给我们介绍村口的黄连树,带我们近距离感受这棵生长在巨石之上的古树,我们也很奇怪,巨石近乎无土,然古黄连遒劲盘绕,深深地拥抱着巨石,扎根于此,旺盛的生命力,让我们叹为观止植物的神奇。

在两位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永隆古桥,人民水窖。垂花门院,院里面仍然住着一位老人,古旧的家具,独特的院落设计,门口的楹联,展示了这个大户人家不一般的家风。

鹦垴拳,资料记载,梁家三世祖梁稷于明朝初年,任凤阳县训导,自创家拳,梁家十世祖梁效曾到少林寺学艺三年,将自家功夫融合,逐步形成了十三路鹦垴拳法。非遗院落,保存了各个时期村民文化的图片,文字,道具和记忆,这里是梁家的魂。

画楼,据资料记载,梁显于清康熙61年所建,初建造时,因为遇到灾荒,穷人以树皮树叶为生,梁显便借修建画楼之名赈灾,招募百姓干活,三顿管饭,以此度过灾荒之年。导游为我们打开这座院落,踏入门槛的那一瞬间,完全被震撼。

井陉旅行这么久,我是第一次看到保存这么完美,这样惊艳的楼阁,隽秀大气,精彩绝伦,布局对称,雕梁画栋,古朴华丽,木制结构。于大姐破例打开了这间珍贵的楼阁,允许我们踏上木制的楼阁,绣楼之上,凭栏俯瞰。古香古色,顿时陶醉于此。跨越了时空,仿佛置身于明清时代。

院落地面是经过修复的,两块原来的石头,带有两个矩形孔,于大姐解释,村委会负责人员当时与维修人员交涉,极力要求恢复保存下来的,修旧如旧,这块当年用于支撑梯子上房的青石得以保存下来,非常有意义,木阁木楼,青瓦翠树,相映成趣。

旁边新恢复的藏书楼,虽然造型别致,已经没有了古代建筑的那种精湛,但是恢复的确实古香古色,基本遵照原型修复,石阶上有一口井,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不能不说是别具风格的设计之笔。

梁氏宗祠,记录了元末明初,梁氏先祖选择庙岩岭,红土湾,这片封闭,幽静的所在。梁家周围四面环山,六山九嘴绕山庄,故名鹦垴山庄。

鸟鸣楼,坐落于村北,是一座百年老宅,清光绪年间,梁家十六世孙,昭武都尉梁成元家。打开尘封已久的大门,拾五级台阶,雕梁画栋,实为不可多得之建筑,俯瞰成喜字结构,一正一副,两座院落双以楼设计典范。不去鸟鸣楼击掌,不算来过梁家村。

我们绕过街巷,来到鸟鸣楼顶广场,站在屋顶击掌,传来了啾啾的鸟鸣声,吉祥鸟,富贵鸟,犹如鹦鹉。导游师傅转述,这是由于鸟鸣楼所处的独特位置和建筑格局决定的,远山环绕,近处古建厢房错落有致,击掌高音被放大,底音节拍被抵消,跌宕回音壁的效果,交集于此形成了啾啾的鸟鸣声。央视曾来此录制过专题片,百度搜索《地理 中国 井陉古宅》有详尽的视频,清华大学专家解密这座神奇的鸟鸣楼声学原理。

众群友聚集击掌于此,闻听梁家百鸟朝凤,此时游览行程结束,梁家上空雷电闪烁,黑云压鹦垴山庄画卷,小雨凌风,乃匆匆与梁家别。回程风雨,撑伞徒步,一路高歌向天长。回味梁家,深山明珠,梁家印象,古朴经典。好客梁家,淳朴山庄。久闻鸟鸣楼今亲历亲为,圆梦之旅而不虚此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