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朋友,却相爱相杀,较量纵横之术

他们是朋友,却相爱相杀,较量纵横之术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算是历史上思想文化最为开放的一段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等各个派别争奇斗艳,这次,小编就带大家来聊一聊纵横家,纵横家在战国时期有两位代表人物,分别是张仪和苏秦,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两个人来看到纵横家的气度与能力。孟子认为张仪和苏秦"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灭。"这就足以体现他们两个人在当时的影响力,毕竟他们两个人当初游说六国的事,现在我们还能侃侃而谈。那么,他们是用什么来说服那些说一不二的君主听从他们的意见的呢?

他们两个人大致的生活年代是在战国中期,也差不多就是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后强盛之后。新有秦国迅速的崛起,旧有楚、魏、齐等世代强盛的大国,几方争端不断,战乱也多,但是随着秦国的不断强大,已经隐隐有了压过其他几个国家的趋势,面对着秦国妄图统一的野心,张仪提出了"连横"的举措,辅助秦国打乱六国的结合,减轻秦国的压力,但是苏秦则是主张"合纵",即让六国联合起来,一同抗秦。这便是我们说的合纵连横。

当然,这个时间是我们的史学家通过史记推算出来的,史记虽然是一本比较写实的历史传记,但在那种年代的束缚下,难免会有些变动,但是也不能完全否认史记的记载,所以他们两个所生活的年代还是需要进一步的考证,最好能有考古发现来为其佐证。

相信大家都知道鬼谷子吧?他是孙膑和庞涓的师父,是一位军法大师,他的弟子孙膑和庞涓都是有名的军师,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张仪和苏秦也是鬼谷子的弟子,他们两个,是孙膑的师兄弟。与孙膑相同的是,他们两个也是靠游说君主谋生,在早期的时候,他们俩不受君主们的赏识,生活的比较落魄,不过他们俩一直不断磨练自己,最终游说六国,获得了成功。那要说到刻苦学习,就不得不说说苏秦。他之前在游说君主的时候,被拒绝了,甚至被认为是虚浮。后来到了秦国,秦王当时因为要杀商鞅,所以一点都听不进别人说话,所以也拒绝了他,这使他羞愧不已,还受到了家人冷漠的对待。于是他幡然醒悟,刻苦读书,在疲惫的时候就用他家的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让自己能够清醒,专心读书,所以就留下来了一个典故,就是锥刺股。

但是,因为苏秦被秦王拒绝所以才被冷眼相待,所以他一直致力于反秦,最后将六国的君主都说服了,他一人拿着六个国家的相印,一时风头无两。此时张仪听说苏秦混的还可以,就打算去投奔他,苏秦想了一个办法,决定让张仪去秦国做卧底,假装二人不和,将张仪打入秦国内部。但是张仪不赞同这样做,他认为自己有更好的出处,便拒绝了苏秦离开了。

只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两个人既然投奔了敌对的双方,一个想让六国联合来对付秦,一个想让六国联盟破灭,给秦谋取更大的利益。各为其主,那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摩擦,一个人唱戏一个人拆台,互相踢馆砸场子。

就比如,在燕国的时候,苏秦劝说燕王,应该立刻和赵国结盟,因为赵国离着燕国太近了,如果赵国偷袭燕国,那么燕国一定会很危险。所以,与赵国结盟,不仅可以清除隐患,还能有一个朋友一起对抗秦国。苏秦这边刚说通呢,张仪下一秒就去找燕王,赵国一向都是言而无信,万一结盟了,背后捅一刀更可怕,更何况,赵国有前车之鉴,之前就把跟他结盟的代国给吞并了,燕国如果与赵国结盟,那么一定会有危险。

在其它的国家,两个人嘴巴上的斗争也是一路不断,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他们争了六个国家,一路上的精彩辩论都可以被写成一本书了,虽然最后六国还是被逐个击破,秦国统一了天下,张仪在这场博弈中胜出,他们一路忽悠一路游说,用了各种办法,虽然说是很有智慧,但是,两个人再厉害,结局却也都不太好,忽悠了君主,忽悠了世人,最终没有忽悠过老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