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谍」谁是潘汉年的革命“引路人”,他如何进入中共情报系统

1925年3月12日,中国近代史上一颗巨星陨落,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举国震惊,各地纷纷举行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

锡社的《无锡评论》,博古曾是编辑之一

远在江南的进步社团锡社也在无锡筹划举行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而此时这个锡社的负责人,正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曾作为中共最高领导的博古。此时的博古已经是共青团干部(此年年初,共青团正式从原来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按照中共上级的指示,要借追悼孙中山,将此活动办成一次范围广泛、规模巨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宣传运动。因此,在人手使用上,尤其是得力的人手上显得很紧张。

博古(秦邦宪)

中共后来的情报保卫统战系统中最为神奇的领袖级人物潘汉年,就是这个时候进入了博古的眼帘,那时候,潘汉年还是一个刚刚成婚(第一次婚姻)的进步青年。

1925年3月中旬某天,潘汉年来到(筹备)会场,找到了素未平生的博古,毛遂自荐,想要参加追悼活动的筹备。博古接待了这位青年,经过交谈,博古了解到潘汉年是在无锡唐文治先生创办的国学专修馆学习,已经学了半年。春节前回宜兴老家,在母亲的主持下,于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与一名许姓女子结了婚,婚后又赶回无锡继续学习。得知了锡社将要举行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凭着一腔赤诚,特意找过来想参加。

潘汉年

经过几天接触,博古觉得潘汉年很有能力,处事机灵,写东西快捷通顺,办事利落,就正式请他负责宣传,并兼顾活动的保卫工作,自此,开始了他俩长达二十余年的莫逆之交。

1925年3月下旬,博古投身革命的引路人、时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宣传部秘书,上海大学教授的恽代英来无锡参加孙中山追悼大会。博古介绍潘汉年与恽代英相见。恽代英了解了潘汉年的情况后,建议潘汉年去革命正在蓬勃发展、需要有志青年投身革命的上海工作。博古因为尚在苏 州省立第二工业专科学校学习,尚未毕业,追悼活动结束后,即将回苏州继续求学,所以不能和潘汉年同去上海。两人惜别,潘汉年即赴上海,

1925年4月底,潘汉年进入中华书局当校对。投入到当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洪流”中,先是加入了国民党,又在同年夏,加入了中共。开始了他一生文采飞扬、轰轰烈烈又曲折崎岖的红色事业。

而博古则在同年的10月,由团转为中共党员,并很快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就在苏联,他遇见了他纠缠他一生的“恶梦”,同学王明(这个可以历史定论为阴险小人了)。他们这批同学,后来二十余人,在经过了1929年夏中山大学“十天会议”后,被称之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其中不少人曾担任过中共开始武装斗争后的中央决策层领导或中共高级干部,如王明、博古、张闻天、王稼祥,后来曾担任过国家主席的杨尚昆等人)。

王明(陈绍禹)

历史就是如此,一批当时的进步青年,后来中国红色革命的中坚,风云聚会在了一起(当然,其中也夹杂着泥沙)。

除了恽代英,博古也可算是潘汉年参加革命事业的“引路人”之一。

1930年9月,博古从莫斯科回国到上海,被分配到全国总工会任宣传干事,同时在《劳动报》任编辑。

1930年10月,潘汉年从左翼文艺运动委员会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红旗日报》任总采访, 住机关的舍友,是时任中宣部党刊《真理》编辑的王稼祥(二十八个半之一)。

王稼祥

1930年10月下旬,博古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挚友沈泽民(二十八个半之一)也回到上海,分配在中宣部任新闻宣传主管,成为潘汉年的直接领导。当时的中央宣传部长是后来曾实际负责过中共最高领导权的李立三。

这个秋天,别后五年的博古与潘汉年重逢了。而潘汉年在中共内部成为领导级人物,又由于博古的关系,开始了真正的起步。

1929年10月,野心勃勃的王明回国,先是在《红旗》担任编辑。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在米夫(共产国际领导)的扶持下一步登天,进入了当时中共的最高决策层政,成为常委,并分工担任江苏省委书记(当时江苏省委分管上海)。

1931年1月,王明对博古说,他需要一个得力的助手,帮他主持宣传工作,博古第一推荐了潘汉年。

1931年1月底,潘汉年就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

1931年,是中共生存的极其困难的一年,经历了1927年的“四一二”,“马日事变”“宁汉合流”后,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活动已经以完全隐蔽的方式开展。但“立三路线”和取得了实权后的王明实施的更为激进的方式,再一次让中共处在了风雨飘摇的历史街口。

1931年1月17日,何孟雄(二十八个半之一)、林育南(林彪堂兄)、李求实被叛徒出卖,随即于2月7日壮烈就义。

1931年4月27日,领导中共情报保卫系统的领导之一顾顺章送张国焘去鄂豫皖根据地后,在武汉被捕叛,成为“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之一。

1931年6月21日,时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向忠发被捕,(后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取得的材料情报证明)向忠发在6月24日叛变,供出周恩来住处。在全市大搜捕的环境下,周恩来难以长期在上海继续存身了,中央决定周恩来撤往中央苏区。

在这种情况下,正是王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之时,经过中央的考虑,必须重新加强特科的工作力量和更换新鲜血液。此时,博古再度特别推荐了潘汉年,凭着在1925年无锡筹备孙中山先生的追悼大会和进行追悼活动中的印象,博古已经亲自见证了潘汉年在保卫工作中的天赋和过人能力,认定潘汉年是做保卫、反谍和情报收集的能手。

1931年7月上旬某天,博古得到了中央的首肯后,找潘汉年谈了想法,动员他进入中央特科系统,潘汉年接受了博古的意见,离开了宣传系统,并切断了与左翼文化团体的关系,参加了领导中央特科的工作,从此,潘汉年开始了“刀尖上的人生”,一个中国情报谍战史上最富有传奇的特工首脑诞生了。(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