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苦难都是当世的,苦难被岁月过滤后,留下的是功绩

大一统:田亩普查与北御南拓战略

秦始皇帝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使黔首自实田。

秦始皇骂名虽大,但也不是没有赞赏者。毛泽东就是著名的赞赏者。如果说老人家是始皇帝的粉丝,我想他老人家未必乐意。毛泽东雄视古今,让他折腰做粉丝的人物恐怕没有,就是马克思、列宁,在他心中究竟崇高到什么程度,年轻的时候可能还有高度,到了都看恐怕就难说得很。

秦始皇或者是秦王朝有一些举措,今天看来,是很有历史意义的。

公元前216年,秦帝国下令“使黔首自实田”,就是让老百姓自报土地面积。这是一次土地普查运动。以当时的严刑峻法,我们相信这次田亩普查的数据应该比较精确,除了自报,上面派员核查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黄仁宇说中国没有“数字管理”,我总觉得他的理论有些隔靴搔痒。这不,秦始皇已经开始搞数字管理了,以当时的技术手段,能有这样的举措,足见当时秦始皇的大国心态、万世心态。后来,刘邦带兵先入咸阳,萧何在宫中搜罗图册,这田亩的总册定在范围之内。刘邦和萧何肯定一边拿着这个册子算国库应收多少,一边感叹:始皇同志很辛苦啊。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出游,在北方的巡游中见到了个燕国的卢生,这位老兄给秦始皇献了一部《录图书》,这书上明晃晃赫然写着:“亡秦者胡也。”中国具有悠久的神秘主义传统,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主要的用途就是搞占卜,到了秦汉时期,图谶、诗谶这类预言学更是昌盛,今天抽签算卦的不能说是下九流,起码也是上不了台面的,但在那个时代,巫师、方士绝对是高端知识分子,是君主的坐上宾。秦始皇陡然一看这五个字,不由地倒吸了一口凉气,心里想,老子刚说完一世二世以至万世,这儿就有“亡秦”的谶兆,这还了得。

秦始皇要说起来也是高智商有慧根的人,一般的预言他也会琢磨琢磨是不是境外势力别有用心的操作,但是当时秦帝国的北方确然有胡人(匈奴人)存在,而当时他又身处与匈奴接壤的北方,什么东西都讲究个“情境”,在这样情境下,秦始皇脑子也一个弯都不打,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匈奴上了。于是“始皇乃遣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伐匈奴。”北伐也不是一蹴之功,接着秦始皇就让蒙恬带着这三十万兵再加上类似孟姜女老公这样的成千成万的民伕,开始修建万里长城了。

蒙恬是秦始皇的心腹大将,这三十万大军也是秦帝国的精锐,伐匈奴、修长城这个战略决策一定,现在回头看,当真是改变了秦帝国的命运,当真是亡秦者(因为)胡也。

秦始皇也是一个既有雄才大略,又是一个嫌“一万年太久”的激进主义者,他一边派国中精锐在北方大搞基建,同时又把犯人、赘婿、商人抓捕集中起来,然后向南方征伐、开拓。“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把帝国版图扩展至今两广地区甚至越南,这支开发大军规模达五十万人。

把天下豪桀聚之咸阳,北方驻兵三十万,南方下放五十万,这个折腾劲,不是一般人可以办到的。

秦始皇的派兵在北方筑长城,遣送流犯到南方拓荒,向北防御,向南开发,这个基本国策应该说也实行了几千年,到今天都不能说停止了。

历史就是这样,所有的苦难都是当世的,然后随着时间流逝,苦难都被岁月过滤掉了,留下的是功绩,是荣耀,是余荫。对于秦始皇也应该这样,既不能用他的残暴否定他的历史功绩,也不能因为他的功绩否定他的残暴,所有的历史评价,都应该有所谓历史情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