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竟然不叫嬴政,姓和氏原来是这么回事

在很多古装电视剧、电影,介绍历史的书本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事情,那就是人物的名字。

比如,最著名的一个人:秦始皇。当然,我们现在都以秦始皇相称,可是在很多影视剧中,有的称他为嬴政,有的称他为赵政,有的称他为秦政,有的称他为公子正,有的称他为秦王政……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或者说哪个是错误的?

先把答案一说,称嬴政的,都不太对,其余的几个都对。

秦始皇

很多人可能觉得惊讶,我们的历史课本,大家惯性的称呼,不都叫嬴政么?这得从中国姓氏的概念说起。

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分开的。首先说姓,姓的产生,是为了区分血脉,以母亲一族为主,先秦时期,主要用来区别通婚。“姓”这个字的本身就是女子旁,先秦八大姓氏姬、姚、姜、妫、姒、妘、嬴、姞都有女字旁,就是为了区别血脉。

先秦文字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多,导致同姓的人越来越多,如何来区分呢?这就产生了“氏”,氏就是为了对同一个姓的群体加以区分。氏根据封地、职业、所处地方、天气、随机事件等来定。比如,同一个姓的人,有人生活的地方杨树很多,就是“杨”氏,有人以编鞋为生,便称“履”姓,有人被分封在一个叫“郑”的地方,便为“郑”氏,有人出生的时候遇到打雷,可能就是“雷”氏。

再来看看一些史实中的例子,大家都是知道姜子牙,有些人称他姜尚,有些人称他吕尚。因为姜子牙的姓是“姜”,名尚,所以后世人称他为姜尚,但是他的祖先曾经被封在“吕”这个地方,所以也就叫吕尚。在姓和氏完全融合之前,他一直被称为吕尚。

姜子牙,应该叫吕尚

再比如商鞅这个人,他助推秦国变法,让秦国变成了战国最为强大的国家,为了奖励他对秦国的贡献,秦孝公给了他一块封底,叫做“商”,所以称他为商鞅、商君。而在此之前,他被称为卫鞅,为什么呢?因为在此之前,他是卫国人,所以称卫鞅。但他是姬姓,公孙氏,所以他在魏国(注意不是卫国)做中庶子的时候,也被称为公孙鞅。

商鞅

现在大家基本明白了“姓”和“氏”的区别了,在先秦时期,几乎没人直接称一个人姓+名,而是称“氏+名”或者“身份+名”,如此一来,称秦始皇为“嬴政”就是明显不对的了。正确的称呼应该是赵政,因为他是赵氏。如果按照“身份+名”的称呼方式,秦始皇做世子时,最合理的称呼方式应该是“公子政”,当他登基之后,就是秦王了,那么就应该称为“秦王政”。

这个就和我们现在对很多人的称呼方式很像,比如一个局长姓李,我们会称他为“李局长”,如果这是在先秦时期,就会被称为“局长李”

但是,也有人疑惑,既然先秦时的人称氏不称姓,那为什么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包括很多科普知识资料都会写成嬴政、姜尚什么的。这是因为在秦汉以后,人口大量的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更加的群居,导致姓和氏难以区分,就逐渐的合二为一了。比如一个姬姓郑氏的人,就直接发展成为郑姓了,而不再在乎是源自什么姓了。这也就是在很多先秦的历史典籍中,看不到嬴政、姜尚,而是公子政、秦王政、吕尚的原因。

现在的姓,多为原来的氏

同样的,还有乐毅,是子姓,乐氏,所以叫乐毅而不是子毅;

管仲,是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所以叫管仲,而不是姬仲;

廉颇,是嬴姓,廉氏,所以叫廉颇,而非赢颇。

当然,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所以,大家也还会明白一件事情,就是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的姓,其实最初是氏,随着历史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文明的更加开放,逐渐将姓和氏模糊融合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