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索要安西、北庭,大唐虽内战初歇,但随即四面出击,围死吐蕃

吐蕃索要安西、北庭

泾原兵变后,德宗仓促逃往奉天,为防止朱泚进攻,接受吐蕃出兵请求,并“许四镇之地,已答收京之功”。兴元元年,吐蕃见朱泚叛乱已平定便来朝求赏,德宗不想与吐蕃起冲突,且因当时应允在先,于是准备诏两镇节度使郭昕、李元忠还朝,但遭到群臣强烈反对。大臣李泌提出安西、北庭两地不能割与吐蕃的三点原因

首先,“安西、北庭。人性彪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势,为国家固守二十年,诚可哀怜。”安西、北庭的地理位置控制西域,牵制吐蕃,自唐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两地为国家顽强守护,保卫着唐朝的边境安全。

其次,“一旦弃之已与戎狄,彼其心必深怨中国,他日从吐蕃入寇,如报私仇矣。”将两地给予他人,日后必定怨恨朝廷丢弃之痛。一旦日后随吐蕃入寇中原,弃地之仇铭记在心,必定士气旺盛,不可抵挡。

再者,“吐蕃观望不进,阴持两端,大掠武功,受贿而去,何功有之!”吐蕃出兵途中观望不进,接受朱泚七贿赂,击破韩曼后便“大掠而去”。在李晟等诸将努力下,收复京城,吐蕃并没有什么功劳。

吐蕃军事首领尚结赞

安西、北庭两镇,自唐以来就是防御外敌的军事重地,唐朝历代皇帝极为重视。德宗权衡利弊,听从李泌的建议,拒绝吐蕃的要求。吐蕃对此极为愤怒,贞元二年(786),吐蕃尚结赞开始大举进攻泾、陇、邻、宁、盐、夏等地,“掠人畜,芟禾稼”。安西、北庭的归属问题,打破了唐蕃短暂的和平。至此,唐与吐蕃友好关系也不复存在。

唐德宗时期大唐控制范围及周边势力

内部藩镇暂时无法平定,外部环境又出现动荡。唐廷再次面临内外夹击的状况,德宗根据当前的形势,开始把统治重心逐渐转向抵抗外敌。

打击吐蕃的原因

首先,内部藩镇叛乱安抚得当,有较为稳定的内部环境。唐德宗对藩镇妥协,不断地分化瓦解藩镇联合的阵营,最终一一恢复平静。虽然藩镇问题没有得以根除,但藩镇势力确实得到削弱。

其次,外部矛盾加剧,严重威胁京师的安全。吐蕃因没有获得安西、北庭而报复唐朝,大肆入侵唐朝边境,占领盐、夏等地。而且吐蕃对停战结盟并无诚意,只是撤军的缓兵之计,最终酿成平凉会盟上唐廷盟官被捕杀,唐盟使浑碱逃跑的劫盟恶果。这次结盟让唐德宗彻底放弃与吐蕃的结盟之心,深刻认识到唐与吐蕃的民族矛盾不可调和。除此之外,吐蕃一度进攻到长安附近,威胁京城安全。唐德宗曾两次想逃离京城。平凉结盟失败,京城也危在旦夕,“攘外”之策势在必行。

吐蕃的疆域已经威胁大唐的京师长安

再次,政权之间错综复杂的连环性为“攘外”创造了有利条件。吐蕃不仅与唐朝有矛盾,也与其他的民族有着很深的矛盾。当时的回纥与吐蕃为争夺西域地区,矛盾加深,战争一触即发。南诏早有内附唐朝之心。南诏自归附吐蕃以来,“吐蕃役赋南蛮重数,又夺诸蛮险地立城堡,岁征兵以助镇防”。鉴于吐蕃势力强大,南诏不敢付诸行动,但是吐蕃与南诏之间因此互相猜忌,吐蕃不能尽用南诏。另外,大食与吐蕃在中亚地区的争夺,也牵制着吐蕃的主要力量。

打击吐蕃之策的实施

贞元三年,唐德宗采用李泌的“北和回纥、南通南诏、和大食、天竺,如此,则吐蕃自困”民族政策。

一、德宗同意回纥请婚,将咸安公主嫁于可汗,归其马价绢五万匹,回纥向唐称臣称子。回纥成为对抗吐蕃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二、德宗积极争取南诏的归附。首先,云南王异牟寻始遣其冬蛮鬼主骠旁、苴梦冲、苴乌星人见。德宗封骠旁为义和王、苴梦冲为怀化王、苴乌星为顺政王,并且对他们赐以丰厚的物资。其次,贞元四年(788)起,德宗数次派遣韦皋宣喻。韦皋凿开青溪道,便于南诏与唐朝往来。再次,韦皋在南诏兴办学校。云南归附之迹显露,为吐蕃助兵越来越少,吐蕃逐渐失去云南的助力。贞元九年(793),异牟寻弃吐蕃,上表归唐。南诏成为唐对抗吐蕃的又一支中坚力量。

南诏疆域

三、联合大食、天竺。由于大食、天竺与唐联系的资料缺失,无法得知两国与唐是否有往来,但就从吐蕃的兵力“大半西域大食”来看,大食牵制了吐蕃的兵力,有助于唐对付吐蕃。

四、除联合外族,德宗积极备战。首先,通过安西、北庭两地牵制吐蕃,并且派遣韦皋为西川节度使,“诏泾原、剑南、山南诸军深讨吐蕃,以分其力”。韦皋统领的西南地区不断加强对吐蕃的进攻,牵制吐蕃的大部分兵力,减少京西北地区的压力。其次,加强西北地区军事力量和防御能力。德宗不仅大力增加兵力,且通过屯田、增加军费、修筑城池来防御吐蕃。再次,增加兵力戍边,兵力一度达到数十万之多。

打击吐蕃之策的成功

吐蕃苦于防御大食,失去臂膀南诏,又与回鹘争夺北庭等地,矛盾加深。因此,唐朝多次击破吐蕃进攻,吐蕃逐渐处境被动,处于下风。贞元十三年(797),吐蕃遣使请和亲,德宗不许。贞元十九年(803),吐蕃遣使入贡。穆宗时,吐蕃与唐罢战言和,举行长庆会盟。打击吐蕃之策取得成功。

影响深远

首先,“攘外”之策加速吐蕃的衰弱,守卫了京师安全,唐朝边境安定,为平定藩镇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其次,限制外部民族对唐朝经济的掠夺,其中影响最深的就是回纥。

再次,在攘外政策的推行过程中,加强西北边镇军事力量的同时,增强对边兵的控制。而且唐德宗不断提高神策军的地位和待遇,以便严密监督边防军。

中央军主力-神策军

唐德宗将神策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上,一度增加到十五万之众,并通过宦官严格控制着西北地区。德宗将多数的神策兵用来戍边,不仅增强边境的军事力量,抵御外敌,而且能很好地监督边镇精兵,防止边防兵叛乱的发生。神策军作为皇帝自己的私人军队,成为镇压地方藩镇的重要力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