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小国出兵叙利亚!老将血洒疆场 为报百年前救命之恩

2019年初,亚美尼亚派出数十名士兵前往叙利亚北部,协助俄军开展扫雷排爆、安置难民、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等工作。而这时,来自美、俄、英、法等国的数千士兵早已深度卷入叙战局,故此西方媒体对于这个南高加索小国的出兵举动未加特别关注。

但实际上,这件事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而要从100多年的“奥斯曼帝国大屠杀”说起。

1915年,由于长期积累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再加上一战期间连吃败仗,丢掉了85%欧洲领土的奥斯曼帝国(当时青年土耳其党已夺权上台,建立君主立宪制)统治集团害怕“后院起火”(担心身为“异教徒”的亚美尼亚人“里通外国”),竟然举起屠刀,有组织、有预谋地杀害了境内约150万亚美尼亚人。

当时,奥斯曼帝国将数十万亚美尼亚男女老少从家园赶走,并剥夺了他们一切财产(包括必需的生活生产物资),强迫其“迁往”位于叙利亚东部重镇代尔祖尔附近的沙漠地区定居。

据美国《纽约时报》介绍,在这场惨绝人寰的“死亡行军”中,成千上万的亚美尼亚人或徒步,或乘坐大篷车艰难跋涉,甚至被集体塞入运送牲畜的闷罐车厢里,沿着巴格达铁路穿越炙热的沙漠。因军警虐待、饥渴(土耳其政府基本不发放口粮)、疾病和缺少庇护所,迁徙沿途及幼发拉底河流域尸横遍野。至今在代尔祖尔沙漠中,还能发掘出当年遇难者的尸骨。

不过,叙利亚的阿拉伯人十分同情前者遭遇,想方设法营救、保护了不少亚美尼亚难民免遭毒手,并由此逐渐形成了叙利亚的亚美尼亚族群(大多数信奉基督教)。

有资料显示,鼎盛时期,约12万亚美尼亚人生活在叙利亚,占到该国总人口的2%,是叙第5大族群,其中6成以上聚居在叙第2大城市、北部重镇阿勒颇(最多时占到全市人口三分之一)。

这段特殊的历史际遇,让亚美尼亚人对叙利亚充满感恩和归属感。1946年叙独立后,新组建的叙军中就有2位亚美尼亚将领,分别出任安全部队和炮兵指挥官。在叙利亚的音乐、戏剧等艺术领域,亚美尼亚裔的著名歌手、音乐家和演员更是层出不穷。此外,亚美尼亚裔运动员在足球、篮球、乒乓球、国际象棋等体育赛事中同样表现出色。

已故叙领导人老阿萨德,也一直对亚美尼亚人比较关照,尊重他们的信仰和生活习俗,并允许其开办民族学校、传承民族语言文化。冷战结束后不久,叙利亚就率先承认亚美尼亚独立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驻叙大使馆是亚美尼亚建国后在亚洲开设的第一个高等级外交机构,1993年又在叙第2大城市阿勒颇(也是亚美尼亚人聚居区)设立了总领事馆,两国高层互访也往来不断。

巴沙尔“子承父业”当上叙总统后,不仅在2009年6月出访亚美尼亚,还于2012年6月(这时叙内战已经爆发)任命了一名亚美尼亚裔内阁高官——国家环境事务部长纳兹拉·萨尔齐斯,以此维系双边友好关系,同时笼络本国亚美尼亚族群。

2011年内战爆发后,亚美尼亚人普遍支持巴沙尔政权,居住在阿勒颇的一位亚美尼亚作家塞达尔·克鲁库就直言,因为害怕反对派武装迫害基督徒,他和自己的族人都认为“没有比巴沙尔总统更好的选择”。

至今,仍有约3.5万人生活在叙当局控制区,其余则流散海外,比如超过1.5万人逃往亚美尼亚并加入该国国籍。与此同时,亚美尼亚位于阿勒颇的总领事馆一直坚守岗位,即便在2016年叙军重新夺回该城控制权之前的几年时间里,身处险境的亚方外交人员也没有撤离。

外媒分析称,亚美尼亚对叙当局“不离不弃”,并于近日派兵赴叙参战,这里面既有两国长期友好的因素,更是为了向“东家”俄罗斯呈递“投名状”,以换取莫斯科在“纳卡冲突”上对亚美尼亚的强力支持。

围绕纳卡(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简称)控制权,亚美尼亚和邻国阿塞拜疆已多次爆发激烈冲突,并长期武装对峙、零星交火。2016年4月发生的最近一次冲突中,亚阿两军伤亡近百人,损失多辆坦克和米-24武装直升机。

由于国力不济(盛产油气的阿塞拜疆人口、GDP、军费开支都超过亚方3至5倍),亚美尼亚急需俄方“老大哥”充当自己的坚强后盾(目前俄军在亚境内驻扎有约5000名士兵、200多辆战车及18架米格-29战机、至少3套S-300和萨姆-6防空导弹系统,并向亚方提供了约20亿美元各型武器装备),故此才有了该国出兵叙利亚之举。

另外,阿塞拜疆的“后台”正是亚美尼亚的“世仇”土耳其,亚方出兵叙利亚明摆着是在给土耳其“上眼药”。而在叙境内,亚美尼亚人、亚述人等基督信众,也在叙东北部哈塞克省组建民兵武装(兵力超过2000人)保卫乡梓。

他们与库尔德武装结盟,经过2年艰苦作战,于2015年2月下旬将极端组织“努斯拉阵线”(HTS前身)从幼发拉底河东岸赶走。之后,亚美尼亚民兵又参与了围剿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进攻前者老巢拉卡的战斗。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叙北部的阿勒颇、叙东北部城市卡米什利(建有大型军用机场)等地,也有上千名亚美尼亚民兵和当地叙政府军并肩作战,守卫中心城市及周边乡镇。

2019年4月24日,库尔德武装“人民保护部队”(YPG)麾下的亚美尼亚民兵,宣布组建“努巴尔·奥扎尼扬烈士旅”,以纪念他们的已故领导人和奥斯曼帝国屠杀事件104周年。

说起来,努巴尔·奥扎尼扬也堪称中东风云人物——他1956年出生于土耳其中部约兹加特省一个贫穷的亚美尼亚家庭。上世纪70年代,念完小学的奥扎尼扬就加入左翼运动。1980年土耳其军方发动兵变夺权,逮捕了60多万“异己分子”,奥扎尼扬被迫流亡法国。1988年,奥扎尼扬回到中东,参加了巴勒斯坦武装反抗以色列占领的战斗。

之后,他在黎巴嫩贝卡谷地接受军事训练,并前往高加索参加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之间的“纳卡战争”。1992年,奥扎尼扬潜回土耳其东部组织开展武装活动。叙内战爆发后,他又创建“国际自由营”(IFB)帮助YPG对抗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为库尔德武装训练了大批战斗人员(包括外籍志愿者),直到2017年8月14日遇袭身亡。YPG为这位沙场老将举办了隆重葬礼,数千人参加告别和悼念仪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