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的"仁方案",日本二战原子弹制造计划

日本作为世界上唯一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国家,实属罪有应得,''原子弹下无冤魂''!然而早在1940年,日本已开始实施过"仁方案",秘密进行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却很少有人知晓。

日本的安田武雄将军,曾任陆军航空技术研究所所长,后来担任帝国空军参谋长。他密切关注国外核裂变研究的进展。他的老师嵯峨良吉教授结识了一些欧美物理学家,对核物理的最新发展有所了解。

1940年4月,嵯峨良吉在安田武雄的推动下,就此提出书面意见。陆军大臣东条英机接到这封意见书之后,指示安排专家进行研究。1941年5月,安田武雄指令日本物理化学研究所讨论研制铀弹的可能性。这一项目由“日本原子物理学的开拓者”、日本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仁科芳雄教授负责。他在东京的实验室制造了一台小型的回旋加速器,之后又建造了第二台大型加速器,有100多名日本青年科技人员投入这项庞大的研究。

1943年5月5日,仁科芳雄向空军司令部提交报告,认为制造原子弹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帝国空军司令部基于这一报告批准了代号为“仁方案”的秘密计划。时任首相的东条英机审阅了仁科芳雄的报告之后,立即指示空军司令部,凡是这项计划所需要的资金、材料、人力,都要优先拨发。仁科芳雄对空军司令部说:“人,我们已经有了,主要困难是铀,希望军队帮助我们弄到铀。”

军方从1943年夏季开始,派人到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各矿区搜集各种矿石标本,令其失望的是那些矿石都不含铀。然而原子弹的研制却迫切的需要氧化铀来实验,于是日本向德国求助。1943年底,德国派出一艘潜艇将一吨铀矿运往日本。常言道“祸不单行”,这艘潜艇行至马六甲海峡就被美军击沉。随后,德国在苏德战场已自顾不暇,无力顾及日本。

随着战场形势对德日法西斯日趋不利,日本抓紧实施“仁方案”,分离铀235的实验逐渐成功,但是要制造成原子弹还需要足够的铀矿石和庞大的技术设施,这在战局日益恶化的情况下,谈何容易。

1945年4月13日,美国160架B-29飞机轰炸东京,实施“仁方案”的有关设施所在的航空技术研究所被炸毁,至此,“仁方案”的实施已难以为继。但是日本并未就此止步,航空技术研究所被摧毁后,他们又在京都大学的实验室继续进行核研究。

1945年7月22日,物理学家同军方举行会议,物理学家们的看法是:“从理论上,制造原子弹是可能的,但是根据各方面的情况,要想在当前这场战争中使用原子弹,谁也办不到。”然而,事实上在此前的7月16日,美国的原子弹试爆已成功,只是日本尚且不知情而已。

8月6日,广岛遭到原子弹轰炸,第二天白宫以杜鲁门总统的名义发表公报。《公报》最后警告说:“如果日本政府继续顽固不化,拒绝投降,那么史无前例的毁灭性的原子激流,将从天而降,像雨点似地落在日本人的头上。”

然而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不见棺材不落泪。军部大本营对科学家们说:“我们将在长野的山下用花岗石为天皇陛下建造一个地下堡垒,一旦美军登陆,日本军队和民兵将不惜任何代价坚持六个月。如果你们能在这期间制造出原子弹,我们就可以把美军赶进大海,保全天皇和我们大和民族。”仁科芳雄等科学家当然知道,没有铀,没有电,岂能做无米之炊。至此“仁方案”已宣告彻底破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