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打仗有多硬:自身伤亡已超过3千,但不攻下城池就决不收兵

(电影《三打三捷》)

虽然调整了兵力,但如果不能均衡使用,仍然不能确保把好刀用在钢刃上。临汾城西边是汾河,不好用兵,南面和北面是平原,难以掩蔽,只有东面是同蒲铁路,有临汾车站和站内的几十节破车皮可作为掩护物,便于解放军在隐蔽条件下运动兵力。原先部队是从东南北三面攻城,权衡再三,徐向前决定改变方案,重点攻击城东与城北。

在攻取据点的技战术方面,徐向前也同样做了改进。原来是重攻轻防,现在要求各纵队攻击前即做好防御准备,占领据点后必须第一时间构筑阵地,组织火网,同时将突击队及预备队隐蔽于阵地侧后,针对来攻之敌实施反冲锋。

经过重新部署,局面得到改变,临汾周围的据点被基本扫清,可是城东与城北的突破计划却都未能实现。

(电影《三打三捷》)

此时临汾战役已打了二十二天,攻城部队的伤亡超过三千,但攻城仍未取得重大进展。指挥层有人对能不能打下临汾产生了动摇,甚至建议撤兵,徐向前则横下一条心:“不拿下临汾,誓不回兵。”

徐向前打仗有一股硬劲和狠劲,但绝不是那种没脑子的硬和狠。经过冷静分析,他决定进一步集中兵力,突破一点,拿下东关。

临汾城的西南北三面都只有城垣和城门,没有城关,唯东面设有城关,称为东关。东关是临汾主城的卫城,临汾守敌很清楚,如果东关失守,临汾城将失掉屏障,势难防御,所以他们也把东关作为防御重点,设重兵进行防御。

(电影《三打三捷》)

晋冀鲁豫部队共有火炮九十二门,相对于十万之众的大兵团来说,数量太少,用于攻城的火力不足。虽然在前一阶段作战中,炮兵也在城墙上炸开了缺口,但缺口太窄太陡,部队无法一涌而入。徐向前用于突击东关的新战法是坑道作业,即通过挖坑道接近城墙,然后将炸药推进坑道引爆,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曾成功地加以运用。

在《封神演义》里,有一个名叫土行孙的神将,擅长钻土行走,坑道作业也因此被徐向前称为是“土行孙战法”。可是晋军擅守这一点真不是盖的,发现解放军挖坑道,他们也挖坑道,解放军从外往里挖,他们就从里往外挖,总之是绝不让你这个“土行孙”舒舒服服地行“土遁之术”。

这是一场坑道对坑道的激烈竞赛,既斗智亦斗力,据战后统计,双方所挖掘的五十米以上的坑道即达七十条之多。在坑道掘进过程中,解放军设置了听音哨,一旦发现敌人的“反坑道”挖近,自身坑道存在被破坏的可能,便主动爆破,再绕道挖掘。如果正好与“反坑道”挖通了,就得在地下打一仗,通过消灭敌人来控制“反坑道”。

(电影《三打三捷》)

(节选自关河五十州《大授衔》)

实体书《大授衔》已出版上市。

大授衔 ¥41.5 购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