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慈禧太后老脸丢尽的一件事:李鸿章誓死不从,还差点儿当总统

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一路“西狩”,跑到了西安,然后八国联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逼中国签下了耻辱的《辛丑条约》,四万万中国人每人赔一两白银。这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

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有些细节了解的人就不多了。当时在北京和直隶省周围有11万多清军,武器装备并不弱,八国联军不过两万多人,但清军仍未阻挡住八国联军。而真正与八国联军交战的是清军聂士成部,和从甘肃赶来的董福祥部,以及大量的义和团。有人可能要问了,那时候的一干名臣,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等在哪里,他们的军队为什么没来勤王?

李鸿章在准备当总统呢,难道他想造大清的反?

此时李鸿章是两广总督,已经远离北京。出于对洋人的憎恶,和对刀枪不入的义和团的信心,慈禧太后在1900年6月21日,以大清皇帝的名义下达了,空前绝后的向万国宣战书。李鸿章接到这封敕令后,他的回答是,“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张之洞则更狠,来了句:“坐拥东南,死不奉诏。”

和他们一样不肯接受皇令的还有两江、湖广、闽浙、山东各省的督抚,不仅如此,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许应骙等封疆大吏,联名和八国联军各国签订了《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确认不与各国交战,保护各国在华租界和利益,史称“东南互保”事件。各督抚还约定,一旦慈禧太后和光绪皇上遇难,就推选为李鸿章为总统,取代现在的清政府。

原来大半个中国在八国联军侵华时都置身事外,慈禧太后向万国宣战时,肯定没料到大清的半壁江山已经不听自己的了。东南互保事件,是地方对大清朝廷的消极反抗,至少保障了大半个中国免遭涂炭。

从镇压太平天国开始,满清军队烂透的本质已经完全暴露了出来。不得不靠曾国藩自建团练、自筹军饷拉起来的湘军,来镇压太平军。这样的湘军又与军阀何异?有野史称,太平天国被灭,湘军兵力达到顶峰的三十万,左宗棠或是张之洞,曾私下写信给曾国藩:“东南无主,老师可有意乎”。只是曾国藩顾及君臣大义,才遣散湘军向朝廷表忠心。

慈禧太后靠朝廷的名分和高超的权术,维系着中央和地方的平衡,直到八国联军打上门来,把大家的脸面都撕了下来。东南互保事件,标志着大清的地方督抚开始自治,也为将来的军阀割据做好了准备。

那么,满清还有自己的军队吗?有的。早在清初为了镇压各地的反抗,监视汉臣和汉军,满清在主要城市都建有满城,并部署了旗人组成的满营,由满人将军统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在定海与英军死战到底的就是满营。

可是等到八国联军侵华,东南互保发生时,满营的广州将军、南京将军一句话也没说,任凭风吹雨打,别妨碍我搂钱就行。就连在北京的荣禄,大清的铁杆,镇压百日维新、杀害戊戌六君子的主谋,竟然说不必重视北京的谕旨。他也认为慈禧太后此举是昏头了。

到最后,慈禧和光绪都好好地活了下来,任命李鸿章为直隶大臣,回京善后。李鸿章推托不掉,只好把忠臣的形象继续扮下去,跟八国联军扯皮去了。至于那份向万国宣战书,李鸿章坚持这份敕令没有送达各国使馆,大清并未正式向各国宣战,所以不存在战败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列强进一步的勒索。从这点看,李鸿章为大清还是尽了力的。

慈禧太后知道东南互保吗?当然知道。这样的行径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实打实的抗命。可那又怎样,她能把督抚们治罪吗?既然不能,那就认了吧,只要她活着,就没人敢公开造反。

果不其然,慈禧活着,督抚们只能干等着,慈禧一死,不到三年,武昌的几声响枪引爆辛亥革命,督抚们争相独立,大清轰然倒下。作为一个主宰中国260年的大一统王朝,居然一支愿意为之死战的军队也没有,不得不自行退位了。这样的命运,早在东南互保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