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在清朝灭亡后为何没有退回东北?

蒙元兴起于漠北,而满清兴起于辽东塞外,都是以少数民族而入主中原,也都曾经实现了空前的统一。但是,蒙元在失去中原以后,北元又存在了二十年。相对独立的蒙古政权更是一直持续到明朝末年林丹汗被皇太极消灭为止。而满清在1911年退位之后却没有能够守住一点儿祖业。这的确是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

这首先是因为,满清在入主中原二三百年之后,其统治中心早就已经转移到中原了。东北地区虽然是满清的龙兴之地,但满族人的主体早就已经迁移到关内。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的满族民众,其多数人都已经迁移到关内。东北地区的满族人在满族人口之中只占了非常少的一部分。

满族在入关之初,的确是有这样的准备,一旦失去了中原就退回到白山黑水之间。为此,他们修建了柳条边,防止汉人移民东北。但是,这种局面在清朝中期以后逐渐被打破,从乾隆中后期开始,出现了汉人大规模移民中国东北的情况。中国东北地区地广人稀,适合于农耕,汉族百姓来到东北以后很快就在东北立足。到清朝灭亡的时候,已经有数千万汉族百姓移民到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主体民族早就不是满族而是汉族了。

这个时候,满清贵族就想退回到东北也无处可去了。相反,蒙元的百年间,虽然其民族也分散到世界各地,中原各地也都有蒙族驻屯,但是,其草原的根本之地始终没有失去控制。汉族百姓,以农耕为特长。换句话说,他们除了种地,没有别生存方式。而在草原之上,并不适合于农耕。虽然我没有注意到蒙元有对汉族人移民草原的限制,即便是彻底开放汉族百姓移民到草原,他们也无法生存下去。因而,到蒙元失去中原的时候,草原依然是以蒙古族为主体,他们照样可以在草原上站稳脚跟与明朝对抗了数十年。

元顺帝画像

第二点,满清入主中原近三百年,已经实现了和中原民众的充分融合。而蒙元虽然也入主中原一百多年,但蒙元始终没有能够很好地实现民族融合。他们在入主中原之后,其上层统治者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保持了草原之上的特色。相反,我们来看满清入关之后,很快就实现了与中原民众的融合。等到满清灭亡前夕,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早就已经放弃了他们入关之前的生活方式。这也决定了满清灭亡之后,他们不可能再退回到东北地区。

伪满皇帝溥仪

至于各地驻防的八旗兵丁,在其驻防地已经生活了两百多年,其生活更是早就融入到当地百姓之中。后来的满洲国,即便我们不考虑日本人的因素,也绝对不会是满清的延续。满洲国百姓是中国人,掌权的是日本人。溥仪的周围除了日本人就是汉族人,策划溥仪走出东北称帝的主要是一群汉族人,郑孝胥、张景惠、罗振玉等人,相反满清贵族倒是不太热心。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根本就不愿意去满洲国!儿子在东北做皇帝,父亲继续在北京做平头百姓。这一点上,摄政王载沣头脑还是很清楚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